王偉光
【摘 要】當今社會,突發網絡公共事件呈現出發生時間、地點的不確定性,產生原因的復雜性等特點。隨著網絡的高速發展,公共輿論在突發網絡公共事件的處理和解決造成的影響中的作用凸顯出來。大量事件表明,正確合理地利用引導輿論,是妥善處理突發網絡公共事件的重中之重。論文主要討論公共輿論在突發網絡公共事件發展處理中扮演的角色,政府部門在處理網絡突發事件進行的相應舉措。最終營造一個和諧良好的網絡環境,構建美好社會。
【Abstract】In current society, public emergencies on internet has charateristics of uncertainty of time and place, complexity of cause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impacts on the handling and solving the public emergencies are getting prominent. Plenty of events show that reasonable channeling the public opinion is critical in proper solving the public emergencies on internet .This paper mainly dwells on the role that public opinion play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hat the government takes in solving the public emergencies on internet, aiming at creating a harmonious internet environment and constructing a good society.
【關鍵詞】輿論; 突發網絡公共事件; 政府引導
【Keywords】 public opinion; public emergencies on internet; government channeling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8)05-0115-02
1 突發網絡公共事件研究意義
信息化和網絡化是當代社會的主要特征,信息化是人類社會進步和發展的新階段新產物,它具有普遍性,時效性,傳遞性等特點;而網絡化的本質和重點則是資源共享。這些存在于人們日常生活以及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微博,朋友圈等都是信息傳遞的載體,據不完全統計,它們每分鐘的信息發送量大概有900萬,轉載量更是只增不減,這樣龐大的數字充分說明了網絡對我們的深刻影響,對發生事件極快極強的傳輸能力,同時也顯示出對于網絡管理的重要性。網絡對于主流思想的沖擊越來越大。突發網絡公共事件以突然發生為主要特點,是能夠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等的統稱[1]。盡管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地增強,但是也無法避免突發網絡公共事件的發生。此外,處理突發網絡公共事件的能力以及控制事件帶來的消極影響,合理快速的解決事件也是對國家政府能力的衡量指標和考驗。
公共輿論的研究是解決突發網絡公共事件中重要的一環。當下,我國政府在輿論的管理和引導方面還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確立公共輿論管理機制和突發網絡公共事件應急預警體系十分重要。不能等到事件發生,造成惡劣的影響之后再去補救,這樣對社會和諧和民眾的心理破壞極大,極大地影響政府在其他方面的管理,增加政府部門的工作障礙,損害政府部門在公眾心中的權威性和威嚴性。社會輿論在突發網絡公共事件中占據很重要的地位,國家政府要正確合理的加以引導和利用,確立公眾輿論在突發網絡公共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地位,才能使得事件向好的方向發展。
2 突發網絡公共事件處理存在的問題及產生原因
2.1 麻痹大意,疏于防范
部分政府部門管理人員認識不到突發網絡公共事件的嚴重性,對于民眾反映的問題和一些自認為不重要的小事不以為然,這是明顯的官僚主義,殊不知他們的這些行為將會對人民和國家帶來多大的損失和災難,這是從根本思想上認識不到事態發展的進程。
2.2 沒有建立科學的應對機制
對于突發網絡公共事件的監管,處理和防范沒有一套合理系統的方案,國家和政府相關制度,手段的缺乏,公共管理預警系統也沒有建立起來,使得突發事件發生時不能及時做出有效快速的應對策略,間接的擴大突發事件對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
2.3 素質低下,無能應對
有些管理者心態擺放不正確,抱著無所謂,不著急的想法,缺乏憂患意識,不注重自我能力的培養和學習,小事不注重最后釀成大錯。
2.4 就事論事,不能利用突發事件潛藏的危險
管理人員目光短淺,只知道解決這次的問題,不探究其后潛在的問題和危險,得過且過,不去思考更好的解決方法和應對措施,在下次突發事件發生前無法做出預警等。
2.5 官方回應得不到民眾認可
執法管理者不能清晰地認識到民眾的實際需求和真實想法,這是平時不關心民眾,沒有深入基層與群眾進行交流的原因。
3 應對策略及建議
強化輿論引導工作,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既是適應國內外形勢新發展、人民群眾新期待、科學發展新要求的客觀需要,也是擺在宣傳部門和新聞單位面前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2]。
3.1 政府要鼓勵支持民眾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要保證公共輿論的發展,維護網絡的正常運轉。輿論是民意的主要體現方式,也是政府了解民意的主要方式和途徑,同時能夠幫助政府解決一些問題所在,間接地向政府部門進言獻策。輿論縱有許多不穩定因素,可以影響事物的發展方向,但我們不能完全否定它的存在,而是合理的利用其中對事件發展有利的部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既然不能一味地封殺,而輿論中又包含一些負面消極的部分,這時就需要我們的政府發揮限制性和引導性的職能,這兩種職能是相輔相成又相互獨立的。一方面我們要適當地限制負面輿論的發布產生,另一方面要正確的引導負面輿論向積極地方向發展,進而從源頭和發展過程中將負面的影響降到最低,甚至使負面輿論完全消失。需要注意的是,在政府發揮限制性職能時要適當地進行控制,制定合理的限制標準,避免因過度的限制打壓造成更大更消極的情況,這樣才能保證政府能夠有足夠的時間來應對突發的網絡公共事件。
3.2 保證網絡突發網絡公共事件引導方向的正確性
網絡突發網絡公共事件的發展具有偶然性的特點,它的發展不受政府或媒體的控制,這時只能合理的進行引導。通過這種方式間接地控制輿論,既能使輿論向積極的方向發展,還能讓輿論不失活力蓬勃發展,對社會和網絡環境的和諧維護有利無弊。此外,輿論的正確發展可以潛移默化的改變群眾的思想,讓主流思想占比更大,有利于政府在其他方面管理和確立制度等,加強政府和媒體對輿論的影響力和在公眾心中的地位。
3.3 加強對突發網絡公共事件的控制,以情動人
推動突發網絡公共事件向著積極的方向發展并不容易,唯有政府和媒體聯手才能建設更加良好的輿論環境。媒體為輔,政府為主,這就決定了政府要承擔的責任更加重大。政府要提高對民眾的了解,加強在網絡服務方面的投入,讓民眾真切的體會到政府對群眾的關注和關心。
3.4 保證輿論的原生性,保留民眾的初始意愿
確定輿論中心和主體,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推動。要注重保留輿論的原始性,這里原始性是指來源的原始性,即輿論要以群眾為中心,加以限制引導的同時不要破壞輿論的原生性,要保有民眾原始的想法。在輿論發展初期便于了解民眾的觀點,綜合民眾的想法對事件的處理方式加以調整,然后再引導公共輿論向著突發網絡公共事件應有的發展方向延伸。
3.5 引導突發網絡公共事件向好的方向發展,要抓重心,抓主體
引導突發網絡公共事件時,政府要有針對性地去對待。政府部門要抓住輿論的核心觀點,從輿論中心問題向外發散式的引導,也就是從中心向四周擴散的發展特點來引導。這種方式比從外向內影響效率要快很多,而且引導的難度也直線下降。只要輿論的中心思想與主流思想偏差不大,那么在向外發散延伸的時候也不會出現較大的偏差,也方便政府對突發網絡公共事件的控制等。另外,我國政府要建立合理的引導突發網絡公共事件的應急預案,在事件發生時能夠迅速反應并給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案,把突發網絡公共事件帶來的破壞和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4 結語
公共輿論的研究是解決突發網絡公共事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維護社會和諧安定的重要因素。大量的事例表明,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是快速平息事態、妥善有效的處理突發網絡公共事件的前提條件。當下,應該盡快確立公共輿論管理機制和突發網絡公共事件應急預警體系。通過科學的應對,則能夠將突發網絡公共事件產生的影響降低到最小,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參考文獻】
【1】熊昌茂.論基層政府提升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的困境及思路[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47-50.
【2】李磊明.輿論引導能力與黨的執政能力建設[J].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10(1):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