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櫻一
過去100年間,世界人民經歷了多次動蕩、戰爭、經濟社會衰落與復蘇。在西方哲學與思想家反思下,人與自然的關系從18、19世紀的激烈沖突,轉變為和諧共生。在經濟社會發展、生活水平提高、休閑時間大幅提升之時,從田園和森林走向城鎮的各國人民,懷著對田園、森林、自然與荒野同樣的向往,不約而同走上步道,試圖以腳步走出一條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回歸之路。
回歸田園與自然的道路在穿過了門前的小樹林,穿越荒蕪的農田之后,通往了天高地廣、人跡罕至的荒野區域。1937年,長度達到3200公里的美國阿帕拉契亞步道全線貫通。1965年,世界上第一條明確冠以國家步道之名的英國奔寧步道建成。半個多世紀以來,美國、英國發展出明確的國家步道體系,繪制了遍布全國的步道藍圖。法國、德國發展了發達的全國性徒步網絡,四通八達。還出現了跨越國境的歐洲E體系步道網絡以及穿越6國的印加路網。徒步活動從最初的“去田園、荒野打發空余時間,開拓更廣闊的休閑游憩空間”,逐步演變為徒步者以腳步丈量壯美荒野,挑戰自我的重要方式。一些國家的國家步道或具有國家步道實質的長距離步道,甚至成為展現民族精神、匯聚民族凝聚力、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媒介,被民眾冠以“國之瑰寶”的美稱。
加拿大大步道:從海岸到海岸,從自然到靈魂
2017年8月26日是加拿大徒步者的“大日子”。全長達2.4萬公里的“大步道”,終于在項目設立25年后,趕在加拿大慶祝150周年國慶之際,完成了全線貫通,成為世界上最長的徒步旅行步道。
“大步道”從大西洋海岸向西到達太平洋海岸,再向北直抵北冰洋海岸,穿越加國全境,聯通三大洋13個省1.5萬個社區,80%的加拿大人可以在30分鐘內從社區走上“大步道”。
加拿大徒步者對“大步道”的贊美溢于言表:“加拿大大步道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步道。”作為加拿大歷史上最大的志愿者項目,這條史詩一般的步道是由成千上萬的夢想家、捐贈者、志愿者、合作者共同實現的。加拿大人認為:“雖然加拿大很大,但是在大步道上,在步道消失在地平線上的那個點上,我們的心靈有了共同的歸宿。”“那里是荒野、那里是鄉村、那里是城鎮,那里是美麗、友善的加拿大。”
除了汽車,什么交通工具都可以在大步道上使用。徒步者可以遇雪滑雪,遇水駕舟,遇山爬山,遇原騎車。特雷弗·霍奇森是一個普通的騎行者,他通過在“大步道”上騎行,對抗自己的雙相情感障礙:“我不敢說步道救了我的命,但是我想說它給了我一個活下去的理由。在伍德斯托克、新布倫瑞克,我兩次看見彩虹,圣約翰河的日出和日落震撼了我。”
是的,美麗的“大步道”以一種浩瀚的形式展示著加拿大的美和多樣性,一次又一次觸動徒步者靈魂。從大西洋海岸圣約翰市大廣場,沿克豪斯步道經過沃特福德河谷,穿過北方針葉林到達康塞普申灣。沿功勛河乘坐輪渡到達新斯科舍省,進入迷人的闊葉林。村莊古樸,海景迷人,越過芬迪灣,就遇見世界上最高的潮汐。澎湃的海浪席卷而來又匆匆而去,絢麗的朝陽遍灑璀璨。之后,步道進入落基山脈。懸崖邊大角羊驚鴻一瞥,沼澤地麋鹿和狼影影綽綽,不遠處的瀑布層層疊疊。沿著湖邊白楊和云杉林進入寒帶森林的深處,壯觀的喀斯特地貌呈現眼前,鹽湖邊上被鹽和風霜侵蝕的巖石,呈現雄奇的形狀,引人入勝。大步道在馬更些河分成兩段,涉水穿過北方針葉林、亞北極苔原直到北冰洋海岸,或經由沃森湖到伊努維克,穿過荒野區,穿過育空高原森林,進入北極圈。
廢棄鐵路、古老的淘金之路、土著居民自古使用的山路、荒野探險之路、散落山間的古老小徑,共同組成了這條傳奇之路。“我們所面臨的挑戰是分散在這個國家各地那些原始小道的整合利用。”橫加步道(大步道原名橫加步道)委員會前任主席保羅·拉巴奇非常自豪地評價自己的工作:“我們希望走在大步道上的人們不僅來自加拿大,還來自世界各地,來看看這個星球上最好的步道,重溫加拿大的國家歷史。”因為“大步道”是一個從景觀、歷史、文化、自然、社會全方面展示加拿大的巨大媒介,是一個鏈接國家美景、聯通國民精神的 “國家象征”。
英國奔寧步道:壯美荒野,歷史見證
在上世紀30年代,英國不但沒有史詩般浪漫的長距離步道,民眾甚至沒有在田園與荒野中漫步的權利。廣闊的農村土地被農場主瓜分占有,漫步鄉間的民眾隨時面臨被起訴、驅逐的窘迫境地。1932年4月,由400名步行者發起的 “金德斯考特游行”事件中,甚至有參與者被逮捕和關押。以英國記者湯姆·史蒂芬森為代表的英國徒步愛好者,進行了長達半個世紀的自由漫步權利的斗爭,終于在1965年,誕生了奔寧步道,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全長431公里的奔寧步道蜿蜒在被稱為“英國脊梁”的奔寧山脈上,由南至北陸續穿越了峰區國家公園、約克郡河谷國家公園和諾森伯蘭國家公園,最終到達蘇格蘭邊境區域。沿途多樣化的景觀是奔寧步道對徒步者具有經久不衰魅力的原因之一。它從峰區國家公園粗糙的砂礫荒野中走來,投入考爾特山谷的懷抱,那里是工業革命誕生的地方。它穿過勃朗特鄉村區域,經過大風吹過的荒原,那里是《呼嘯山莊》靈感的來源之所。它蜿蜒通過起伏的農田和山丘,沿河濱到達約克郡河谷。在河谷,人們被邁勒海姆區域壯觀的石灰巖所震撼,為佩尼根特山身姿優美的山峰而傾倒,為大氣磅礴的約克郡河谷而流連,那里有草地、谷倉、農舍、村莊。
穿過約克郡河谷之后,奔寧步道爬上潭山。當穿越分水嶺,奔寧步道沿蒂斯河溯游而上進入最美的路段。沿途是開滿野花的草場、壯觀的瀑布。北部奔寧山區的無人荒野,是松雞、杓鷸、耐寒黑面羊的樂土。這里有震撼的冰川峽谷,眺望遠處,湖區高山的倩影美得令人窒息。在通過一段古老的“亡者之路”(古代英國運送遺體和棺木的古線路)后,奔寧步道來到了哈德良長城的面前。
2015年,英國廣播公司發表《英國脊梁50歲》,紀念奔寧步道誕生50周年。在很多人看來,奔寧步道所蘊含的精神內涵遠遠大于徒步功能。奔寧步道徒步不但是最好的成年儀式,甚至是值得用一生去反復體驗的事業。有人說:“徒步于奔寧步道,就好似將自己融入了歷史,成為英國人民爭取徒步荒野權利斗爭故事的一部分。”英國媒體在報道中毫不吝嗇地將屬于奔寧山脈的“英國脊梁”一稱轉送給了奔寧步道,并通過轉述徒步協會現任首席執行官本尼迪克特·邵斯沃斯的話,稱其為“國之瑰寶”。
大意大利步道:蜿蜒馳騁,縱貫全國
大意大利步道是一條長達6166公里的徒步線路,由368個段落組成,橫跨整個意大利國土。步道東西貫通意大利境內的阿爾卑斯山脈后,轉入亞平寧山脈直到西西里島和撒丁島,描摹出整個意大利的自然骨干。在上世紀80年代,意大利徒步者視法國徒步網絡為神話,尤其羨慕穿越科西嘉島的GR20,認為意大利也應該有這么一條類似的路線,出阿爾卑斯山,入亞平寧山脈,充滿了雄心壯志,充滿了未知的期待,貫穿整個領土,像歌劇那樣真實、有力、戲劇性地表達意大利徒步人的情感!
由徒步俱樂部組織的“行遍意大利”活動先后在1995年和1999年兩次展開,號召意大利徒步者參與線路標記。偉大的夢想不會一蹴而就。曾有美國徒步者慕名而來,卻在社交媒體上抱怨迷失在偉大的意大利步道南段。然而意大利徒步者從未放棄過心中夢想,“紅-白-紅”的標準化標牌系統有條不紊地推進,徒步者挑戰大意大利通途穿越的消息頻頻傳來。
2017年3月,27歲的職業攝影師、徒步愛好者洛倫佐·弗蘭科·桑廷沿著亞平寧山脈向阿爾卑斯山行進,開始“走遍意大利”。桑廷通過移動應用記錄自己的軌跡,并在社交媒體上與其他愛好者分享想法和情感。
攝影師的鏡頭記錄了旅途的壯美。在亞平寧山上,留存有第四紀冰川時期的地質遺跡,朝北的山坡至今仍有冰谷、冰湖和泥炭沼澤。爬上山頂,薰衣草、銀蓮花、阿爾卑斯翠菊競相開放,草甸之下的山野生長著藍莓、紅莓、花楸果、杜鵑和石南科的孑遺物種,遠處山巒時而緩和、時而尖銳。隨步道蜿蜒下行,徒步者進入了一個狼、山羊、狍子和山鷹出沒的茂密森林。歐洲山毛櫸、白冷杉樹、苦櫟樹和栗樹在一些放棄了農業和牧業的區域重新成為主人。當步道進入坡度平緩地區,鄉村和農田如同中世紀的油畫緩緩展開。田野里堆滿了成捆的干飼料。山丘上的牛,即將產下牛奶,成為著名的帕爾馬干酪。迎面的風帶來梯田里橄欖和葡萄酒的清香,讓人微醺。五漁村的陡峭山坡布滿建筑,削坡平整形成的耕地、緊鄰懸崖的火車,讓徒步者感受到人與自然相互斗爭、相互妥協的生存關系。
大意大利步道大部分利用現有道路。除古老崎嶇的山路和石子路之外,那些記錄著商人、朝圣者甚至土匪強盜過往的路段,為大意大利步道帶來悠遠的歷史之感。心中醞釀著《神曲》的但丁,也曾在荒野中的某個路段上踟躕前行。
4個月后,攝影師桑廷完成了超過6000公里的路途。他說“美麗的東西是簡單而自由的”,他希望用鏡頭帶領世界各地的人們看到意大利的美麗,讓世界各地的人看到那些散落在大意大利步道沿途的這個國家的寶藏。
世界人民在步道上越走越遠。美國的國家步道體系聞名遐邇,其中的“三重冠”步道更是全世界徒步者心目中的圣杯。英國創建了15條國家步道,并充滿浪漫情懷地沿著英格蘭的海岸線勾勒了一條長度超過4000公里的國家步道。德國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高品質”步道的建設,希望為國民建設更加自然的步道,提供更加純粹的感受。加拿大人在建設“大步道”之余,充分發揮了浪漫的想象,在腦海中將美國的阿帕拉契亞步道延伸至加拿大境內,貫穿整個美國,蜿蜒至歐洲、非洲。這些長距離步道,如同凝固的歷史,記錄了那個國家徒步者走進荒野、擁抱自然的艱辛,又像是一個具象化的基因片段,鐫刻著各國徒步者的探索精神。
自然吸引人們走出家門,回到田園、森林和荒野,那里曾經是祖輩的家園,又成為世界各國人民心靈的歸宿。景行行止,高山仰止。人們在前行中,乃知家園美好,天地遼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