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太成 楊麗萍 趙永斌
摘要:隨著高校教育改革深化,實踐教學日益得到重視。目前,地方高校特別是師范院校的非師專業的實踐教學工作還有很多薄弱環節。針對上述問題,分析了現階段我國高校實習實訓教學現狀及普遍存在的幾個主要問題,并以吉林師范大學生物技術專業的改革實踐為例,探討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幾個舉措,希望對地方高師院校非師專業實習實訓工作的開展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實踐教學 實習實訓 師范院校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7-0003-02
大學生實習實訓教學工作是本科實踐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是理論教學的繼續、補充、擴展和深化。實習實訓教學對構成學生合理的知識、能力結構,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創新能力,快速提升職業技能,增強就業競爭優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人才供給與需求關系發生深刻變化,畢業生就業難和就業質量低的問題仍舊十分突出,高校培養人才結構和質量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要求。針對這一問題,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三部門印發《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提出,轉型高校創新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實驗、實訓、實習環節,建立實訓實習質量保障機制。由此可見,重視實踐教學,加強實習實訓教學效果對于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至關重要。
一、我國高校實習實訓教學現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于以前對高校轉型、加強培養應用型技術型人才等問題重視不夠,高校實習實訓教學目前存在以下幾個突出問題:
(一)實習實訓課程的系統建設嚴重滯后
目前,許多高校的實習實訓教學不系統,校內實訓課程建設嚴重滯后。[1]在人才培養方案上往往僅體現為畢業前一學期10周左右的企業實習內容。時間短,實習內容單一,針對性不強。由于學生缺乏在校系統的課程培訓,所學的空泛理論知識與企業的具體生產實踐存在巨大鴻溝,在短期的企業實習階段專業技能提升不明顯,實習效果有限,無法達到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的目標。
(二)教學條件簡陋,教學過程流于形式,空心化
有的高校特別是一些高師院校非師專業沒有校內實訓基地,有的雖然設有校內實訓課程,但教學設備簡陋,資金不足,教學條件無法滿足學生實習實訓需求,影響教學的正常進行。[1]同時,實習實訓教學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完善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流于形式,導致空心化。[2]
(三)管理松散,教學質量不佳
有些高校實習實訓管理松散,缺乏健全的教學管理機制,學生進入企業后,存在教師不管不問的現象。[3]實習內容不確定,隨機性大。在實習期間學生往往只在一個崗位頂崗,接受的崗位培訓種類有限。同時,沒有針對實習指導教師及學生的實習實訓課程考評體系,無法保證實習實訓的教學質量甚至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四)師資力量薄弱
實習實訓教學工作需要經驗豐富、理論和專業技能同樣高的教師隊伍。目前很多專業,特別是師范院校非師專業的很多年輕教師缺乏必要的行業經驗、業務能力,雖然專業理論過硬,但實踐動手能力不強,不能有效指導學生實習實訓教學,師資力量薄弱。
二、地方高師院校非師專業實習實訓教學改革實踐
針對上述問題,特別是《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刊出后,很多高校都對實習實訓教學環節加強重視,并進行了一些大膽的改革嘗試。下面對吉林師范大學生物技術專業實習實訓改革舉措加以介紹,希望能對高校特別是高師院校非師專業的實習實訓工作開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 重新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建立系統的實習實訓課程體系
高校人才培養方案是實施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根本性指導文件,是組織教育教學過程、進行教學改革的主要依據。為落實人才培養目標,即培養能夠在生物技術相關企事業和科研單位從事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我專業重新制訂了人才培養方案,側重實習實訓等實踐課程教學,提出“2+1+1”人才培養模式。在新生入學的第一、二學年(2),學生完成通識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及部分專業課程學習。從第三學年開始 (1),根據生物制藥培養模塊及農業生物技術培養模塊分別開設生物技術創新實驗、生物發酵校內實訓、藥物模擬生產校內實訓、食用菌栽培校內實訓、林木花卉快繁校內實訓等課程。這些校內實訓課程同已開設的微生物學、發酵工程、生物技術制藥、細胞工程、食用菌栽培、組織培養等專業理論課程前后呼應,虛實結合。在第四學年(1),學生進入對口企業進行為期一年左右的頂崗實習。在實習企業,學生對未來工作一線的生產環節、內容有直觀認識,將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基本技能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提前適應企業對高校人才的業務需求,形成就業競爭優勢。通過完整四年三階段的“2+1+1”人才培養模式,實現理論課程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建立起系統的實習實訓課程體系,目標明確,任務具體,為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 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提高實訓質量
校內實訓課程是學生從校園單純的理論學習過渡到企業的生產實踐中的關鍵一環,是培養學生基本技能的重要時期。[4]為避免校內實訓課程空心化、形式化等問題,除了制訂切實的培訓目標、實訓大綱外,扎實的校內實訓條件和合理的培訓手段也十分關鍵。為保證生物技術專業校內實訓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我校投資近200萬,新建GMP藥物仿真生產車間、啤酒發酵、食用菌栽培、花卉快繁等實訓教室,購置完備的生產設備,為吉師生物技術專業校內實訓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堅實的硬件保證。同時,新建生物虛擬仿真教學中心,配套啤酒、葡萄酒發酵生產工藝仿真軟件、青霉素發酵仿真軟件、中藥制藥GMP仿真平臺等實訓軟件資源。以虛擬仿真教學配合校內實訓教學,這種虛實結合、相互補充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有效提高校內實踐教學的質量。
(三) 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提高實習質量
企業實習是學生接近生產一線,全面鍛煉動手能力、創新能力,提升就業競爭力的關鍵環節。[5-6]但目前企業實習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如企業積極性不高、實習教學內容單一、質量監控不足等問題。由于有的學校進廠頂崗實習時間較短,僅為3~4個月左右,工廠進行完整培訓,學生適應熟悉工作崗位后,實習期就接近完成,導致工廠無法從學生實習工作中受益,因而普遍積極性不高。為避免這一問題,我專業培養方案規定學生實習階段為第四學年,長達10個月左右。同時推薦學生在企業完成畢業論文設計,個別情況甚至可以實施遠程論文答辯工作。這樣學生能有較完整的實習時長,充分學習。企業也能從實習教學工作中得到經濟實惠,同時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全面考查,擇優錄取,從而達到實習工作中學生與企業的雙贏局面。當然,保證實習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實習積極性的前提是挑選專業對口、發展潛力大的企業作為實習基地。以我專業生物制藥培養模塊為例,建立的穩定實習基地包括吉林吉春制藥有限公司、杭州海正藥業有限公司、無錫藥明康德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這些企業可以為學生實習提供全面的保障和更多的實習環節,同時能具備聘用優秀實習生的能力,可以保證實習教學工作的質量。為解決實習內容單一、實習質量監控不利的問題,在與企業簽署實習基地協議之前,我專業就與企業討論決定企業必須保證學生能夠在企業實習期間接受3~4個不同崗位和環節專業培訓。同時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和實習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確保實習指導教師定期進廠指導實習工作,并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
(四)加強實習實訓師資隊伍建設,保障實習實訓教學質量
實習實訓教學工作需要經驗豐富、理論和專業技能同樣高的教師隊伍。我專業采用外聘企業及兄弟院校專家進校培訓、講座的形式,及借助學校為期4個月以上的雙師培訓項目,選派青年教師進入企業考察、學習,提升生物技術專業年輕教師的實習實訓教學技能,培養相關教學中堅力量。到目前為止,我專業80%的年青教師(10人)通過雙師培訓項目,具備了帶隊指導實習的資質,為保證實習教學工作的高質量運行打下基礎。
面對我國大量實用型人才的市場需求,地方高校轉型、人才培養模式轉變工作勢在必行。目前我國地方高校特別是師范院校非師專業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許多薄弱環節需加以完善,如何切實提實習實訓教學效果,培養適合企業發展的專業人才,還有待我們繼續深入思考和不斷實踐探索。
參考文獻:
[1]周曉馥.地方高校院校本科實踐教學的現狀與對策研[J].教育教學論壇,2014,5(19):216-217.
[2]王明華.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計算機本科專業實習實訓管理模式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6(9):183-185.
[3]李躍鵬.校企合作的本科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探索[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7,3(31):50-54.
[4]李啟照,張國升.加強藥學專業實習實訓管理適應本科教學改革需要[J].赤峰學院學報,2013,10(29):50-54.
[5]宿輝,劉英.應用型本科院校實習實訓的開展模式既實施措施[J].黑龍江工程學院學報,2014,8(28):75-77.
[6]楊宇行.試析高校實習實訓基地創新性建設途徑[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8(11):156-159.
責任編輯:景 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