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華偉 樊愛民
摘 要:本文論述學校借助外來務工家長中蘊含的兒童傳統游戲資源優勢,積極開發和編寫校本教材,全面開展學玩活動;以“學段菜單”“自選超市”的方式將其引入陽光大課間,打造了以兒童傳統游戲為主的“五段式大課間”體系,突出體現了內容的豐富性、活動的趣味性、形式的靈活性、鍛煉的實效性和功能的多樣性等特點;并通過班級、教師、學生三個層面進行多元評價,促進活動效果,特色大課間成了孩子們健康成長的“樂園”。
關鍵詞:兒童傳統游戲;點亮;大課間;學玩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8)04-0023-02
一、挖掘體育資源,推開游戲學玩
筆者學校生源92%以上來自全國各地農村,通過問卷星調查得知,家長中蘊藏著豐富的傳統體育資源。借此有利條件,學校發起征集兒童傳統游戲倡議,很快熱心家長們便通過圖文介紹、視頻資料和現場講解演示等方式,提供了大量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兒童傳統游戲資源。學校立即組織骨干教師對這些資源進行了匯總、整理,將精選出的游戲分成對抗、合作、技巧、協調、益智等五大類,建起學校兒童傳統游戲資源庫。隨后,從各學段選擇一個班進行試點,在實踐中逐步優化和完善規則、玩法和評價方式,編寫了圖文并茂的校本教材——《兒童傳統體育游戲精選》,印制成冊,全校使用。
接下來,依據學校方案分別從體育課、課外活動、社團和家庭等多個場域全面鋪開學玩活動。對那些技術含量高、規則復雜的項目,直接聘請有特長的家長和社區技藝人到校傳授經驗,很快全校上下掀起了學玩兒童傳統游戲的熱潮。
二、采取三大舉措,游戲走進課間
經過一段時間的集中學練,師生們技能水平提高很快,將兒童傳統游戲引進大課間的條件已基本具備。于是,我們通過制定“學段菜單”、合理規劃場地、開設“游戲超市”等三大舉措,為兒童傳統游戲順利有序走進陽光大課間做了詳細籌劃和設計。
1.提供“學段菜單”
體育組按照學校陽光大課間實施方案,依據課標和校本教材,結合不同水平段學生身心發展需求和特點,將學生最喜愛的24~28種室外傳統游戲按照低、中、高三個學段進行合理分配。低年級組側重趣味性和集體性,中年級組側重趣味性和技巧性,高年級組則側重技巧性和競技性(各學段具體游戲項目見表1“傳統游戲超市”一欄)。分配好的“菜單”張貼到校園布告欄里,讓學生明確大課間本學段“菜單”內有哪些“商品”(游戲項目)可選。
2.合理劃分場地
大課間活動師生全員參與、人員密集,要想組織到位、有條不紊,必須提前將活動場地進行科學規劃。基本原則是先結合學校現有場地實際,再根據不同項目活動需要,同時考慮班級就近原則劃分場地和活動區域。如南北兩側直跑道給滾鐵環專用,兩個籃球場的6個圓圈為撞拐和斗雞“擂臺”,操場南側的水泥地面劃為抽陀螺場地等,其他項目也根據游戲特點進行詳細規劃,重點做到互不干擾。各場地均采用不同顏色畫線或涂色,使區域固定,一目了然。
3.開設“游戲超市”
學玩傳統游戲環節是大課間的重點和關鍵,我們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并精心設計了“傳統游戲超市”。具體操作與方法:先由班主任作為本班學生的“導購員”提前在班內指導學生自主選擇“商品”(每個項目學生數盡量做到均衡),并選定一名小組長;再由學校在統一時間(單周周一大課間)組織各班學生有序進入自選項目場地,輔導教師接收并有序組織學練(各場地由一名擅長該項目的教師固定負責輔導,學生數控制在20~30人),整個過程和場景類似一個活而不亂的游戲“大超市”;如此兩周重復一次,每次學生可選擇不同“商品”,一學期下來基本能將本學段所有項目學玩一遍。“游戲超市”保證了活動組織的安全有序,項目選擇的靈活多樣,教師指導的精準、有效,學生學玩的自主、開心。
另外,所有活動器材采用大型器材學校或班級配備,小型器材由學生自帶、自制的方式,實現了活動有器材,人人有項目。
三、豐富活動內容,突出游戲主體
我們本著內容要豐富、活動有趣味、形式須靈活、鍛煉講實效的設計理念,發揮兒童傳統游戲所具有的便捷性、娛樂性、健身性和教育性等特點,著力打造了以兒童傳統游戲為主體多種體育項目相結合的“五段式陽光大課間”體系。大課間活動內容隨季節與天氣變化略有調整。
1.室外大課間
第一時段,入場(全校站成廣播操隊形,冬季以班級為單位成四路縱隊);第二時段,啦啦操+個人跳繩(冬季為長跑活動);第三時段,各班分組進行傳統游戲項目;第四時段,柔韌素質訓練+放松活動;第五時段,集合、退場,具體流程見表1。
2.室內大課間(特殊天氣,如雨雪、霧霾天,全校進行室內大課間活動)
第一時段,整理桌椅;第二時段,室內健身操(同一學段統一做一套操);第三時段,柔韌拉伸練習;第四時段,智力類傳統游戲(如折紙、翻花繩、抓子兒、撥小棒、翻蛤蜊殼、五道棋、象棋、跳棋、華容道、智力扣、九連環等);第五時段,整理器材。
大課間流程清晰,重點突出,既強調集體和統一,又尊重個體和自主,同時也考慮到天氣等客觀因素,自成體系。兒童傳統游戲作為主體部分是最大亮點,它讓我們的大課間與眾不同,成為學校陽光體育一大特色。
四、實施多元評價,促進活動效果
學校將大課間活動納入常規管理,由教導處主任、德育處主任、體育教研組長和大隊委組成考評小組,從教師、班級和學生三個層面多維度對大課間活動實施評價,以鼓勵為主。通過評價達到“以評促教,以評促練,以評促效”的目的。
1.教師層面——“最佳輔導教師”
期中和期末各評一次。主要從帶隊教師的活動組織、互動參與、技能水平和創新規則等方面打分評比。“最佳輔導教師”要能體現出組織活動有序,輔導學生有效,積極與學生一起學練,帶領學生大膽創新,能采用多種手段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還要做到“教學相長”,在與學生一起學練中技藝水平不斷提高,甚至成為學生眼中該項目的“游戲達人”。
2.班級層面——“最佳表現班級”“特色風采班級”
日查與月評相結合。針對大課間班級集體活動環節,從學生出勤、隊形調動、精神面貌、活動效果、有無違紀現象等方面評價。由德育主任帶領大隊委日常檢查,酌情加減分,每周公布成績,月底匯總評出“最佳表現班級”。
另外,為把兒童傳統游戲玩得更出彩,每學期全校還組織一次“班級展演”活動,各班集體展示最具本班特色的兩個游戲項目,學校考評小組邀請家長代表協助當評委,對展演效果進行綜合評價,評出“特色風采班級”,以賽促練。
3.學生層面——“游戲小明星”
每周一評,月底匯總。學校為學生每人建了一張“星級評價表”,重點對大課間游戲環節從器材準備、主動參與、遵守規則、協助同伴與游戲專長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每周由輔導教師根據學玩效果對每一個學生做“星級評價”(☆為合格,☆☆為良好,☆☆☆為優秀),月底再由各班主任匯總結果,評選出本班的“游戲小明星”。
學校期中、期末組織隆重表彰,獲獎比例每項均不少于總數的40%,評價結果納入班級、教師和學生的期末考核。我們的大課間有檢查、有評比、有反饋,及時客觀地評價,有效激發了師生的積極性,讓大課間充滿生命力。
五、游戲點亮課間,悅享快樂童年
1.組織形式的新穎
大課間從統一到分組,再從分組回到統一,活而不亂,動靜有序。形式上完全打破了原來的組織模式,不再拘泥于一小塊固定的空間,給學生提供了更靈活、更自由的舞臺。“游戲超市”尊重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權,滿足了學生的不同口味,釋放了孩子們活潑好動的天性。
2.游戲玩法的創新性
實踐中我們發現有些游戲因玩法相對簡單、缺少挑戰性等問題導致學生容易對其失去興趣。此時,指導教師就帶領和啟發學生開動腦筋做“創客”,誰的想法更有創意、更有運動價值就會被采用和推廣,并用學生的名字命名(如,曦玥規則、鵬飛技巧等),好的創意還有可能編進新修訂的校本教材中。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被持久帶動起來,紛紛在課余時間互學互練、創新實踐,幾乎每天都有學生提出新的想法。
3.游戲的互動性
很多兒童傳統游戲需要學生齊心合力才能完成,也有些需要學生邊玩邊喊邊唱,才能步調一致、身臨其境。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學會了遵守規則,提高了社會交往能力,在協助了別人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如,老狼老狼幾點了、丟手絹、編花籃、跳皮筋、拔河等。
4.背景音樂的合理運用
我們的大課間無須老師指揮,完全由音樂帶領有序完成各環節內容,音樂切換則活動內容隨之更換。精選的音樂既烘托了氣氛,又激發了學生的練習興趣,大大提高了鍛煉效果。大課間主體部分更是與兒童傳統游戲有關的、學生耳熟能詳的樂曲,孩子們在歡快的音樂陪伴下盡情玩耍,樂此不疲,每當大課間結束的集合號響起,總是意猶未盡。
通過大課間學玩兒童傳統游戲,孩子們悅享體育的健康意識形成了,體能技能和健康水平提高了,遵守規則、團結合作、勇于拼搏的良好品質也得到了培養,孩子們“在玩中樂,在樂中學”,在不知不覺中實現了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