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祥,章建慶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1 高級工程師 2 教授級高工 上海 200092)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城市正處于從中心區向外擴張、衛星城及新城逐步建立、城市群逐漸形成的發展階段。隨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居民出行距離也在加大,在人口密集的特大城市,道路交通擁擠,居民出行時間往往超過一小時。為了解決大城市中心城區道路交通過度擁擠,在特大型城市出現了超長的市域鐵路。速度目標值是市域鐵路最重要的技術標準之一,是確定工程規模、車輛選型、設備配置以及工程投資的基礎。本文以上海市域鐵路嘉閔線為例,對市域鐵路的速度目標值進行研究。

圖1-1 嘉閔線線路走向圖

圖1-2 嘉閔線車站設置示意圖
上圖為嘉閔線線路走向及車站設置示意圖。嘉閔線是上海市域鐵路網中城市西側的南北向骨干線,北起嘉定新城,途徑南翔鎮、江橋鎮、虹橋商務區、七寶鎮,南至莘莊,并通過網絡互聯互通銜接寶山、松江、奉賢、金山及長三角周邊新城。嘉閔線是連通上海市西側快速交通系統,全線總長約42 km,共設16站,平均站間距2.62 km。
3.1 嘉閔線現狀交通方式行程時間示意 目前公共交通和私家車在嘉定新城、虹橋樞紐、莘莊三點間的聯系受城市布局的影響,不是特別便捷,據統計,目前最快的公共交通和最快的私家車出行方案如圖2所示:

圖2 嘉閔線現狀交通方式行程時間示意圖
3.2 嘉閔線現狀交通方式行程時間統計 根據有關資料和調查,嘉閔線現狀交通方式行程時間統計見表1。.

表1 嘉閔線現狀交通方式行程時間統計表
3.3 嘉閔線及有關路段時間目標值 通過以上圖表數據統計,嘉定新城中心至莘莊中心采用目前的公共交通方式,最快也需要90 min,私家車最快都需要60 min;嘉定新城進入虹橋樞紐公共交通也需要至少90 min,私家車35 min;莘莊進入虹橋樞紐公共交通需要60 min,私家車35 min。
結合綜合交通規劃對城市交通布局的發展目標,嘉閔線溝通新城嘉定新城、大型交通樞紐虹橋樞紐和城市副中心莘莊,重要市鎮之間的出行時間控制在30~40 min;考慮現狀情況,受城市布局影響,嘉定新城到莘莊、嘉定新城到虹橋以及虹橋到莘莊,無論采用公共交通還是采用私家車,出行時間都比較長,需要一種更快捷的交通方式加強它們之間的聯系。為了更好的吸引客流、增強本條線的競爭力,本線全程時間目標值設定為30 min,嘉定北站到虹橋站旅行旅行時間控制在20 min 以內,莘莊站到虹橋站旅行時間控制在10 min以內。
目前國內外市域鐵路的平均站間距一般都在2~6 km,最高運營速度在120~160 km/h。嘉閔線線路全長約42 km,平均站間距2.62 km。考慮本線功能定位及線站位布局,是一條典型的上海市西部的一條市域鐵路,為了提高車輛的使用效率,速度目標值不宜高于160 km時;同時本線的線間距比一般城市軌道交通大,可采用高于普通城市軌道交通80 km/h的最高運營速度。
基于本線的線站位布局,參考國內外市域鐵路最高運營速度及站間距的關系,本文主要對時速120 km/h、140 km/h、160 km/h三個速度目標值方案,從時間目標適應性、站間距離適應性、車輛配置、土建工程、機電設備系統、運營費用等方面進行研究。
4.1 時間目標適應性 根據全線的線路條件,對三種速度目標值方案進行牽引計算模擬,經過計算和模擬三個方案(即時速分別為120 km/h、140 km/h、160 km/h三個速度目標值方案)的列車全程旅行速度、旅行時間分別如表2、表3、表4所示。

表2 不同速度目標值列車牽引計算結果表(大站車 停南翔貨車站、虹橋)

表3 不同速度目標值列車牽引計算結果表(直達車)

表4 不同速度目標值列車牽引計算結果表(站站停車)
由上表可知,如果按站站停的方式運營,無論是采用12 0km/h、140 km/h、160 km/h哪種設計速度,均不能滿足時間目標。對于如果采用大站車、直達車的運營方式,三種設計速度,均能滿足時間目標。
針對大站車,120 km/h全程運行時間27.7 min,滿足半小時到達的時間目標,140 km/h節省2.7 min,160 km/h 節省4.7 min;120 km/h 嘉定北站到虹橋站運行時間20 min,滿足20 min 到達的時間目標,而140 km/h 節 省2.1 min,160 km/h 則 節 省3.6 min;120 km/h莘莊站到虹橋站運行時間7.7 min,滿足10 min 到達的時間目標,140 km/h 可節省0.6 min,160 km/h可節省1.1 min。
4.2 站間距離適應性 站間距離是列車速度目標值選擇的重要因素。一般列車在兩站之間運營需要經過加速-勻速-減速的過程,從列車牽引特性、車輛利用效率及乘客的舒適性考慮,加速距離或減速距離與勻速運行的距離比值在:1:1~1:3之間。三種設計速度適宜的站間距如下表5所示:

表5 不同速度適宜站間距
從上表可以看出,本條線平均站間距2.62 km,120 km/h的設計速度比較適宜。針對本條線的車輛使用效率如圖3所示:

圖3 不同速度車輛使用效率
由上圖所示,120 km/h、140 km/h、160 km/h三種速度目標運行的距離分別占去見總長的52.7%、27.9%、3.4%。就車輛使用效率來看,120km/h 的設計速度比較適宜。
4.3 經濟性分析
1)土建工程投資
(1)線路土建工程
列車行車速度越高,要求線路的最小曲線半徑越大。本線線路都在已建成區域,整體線型受路徑沿線既有建(構)筑物制約大,小曲線半徑多。如果要滿足線形要求,對于速度目標越高,調整的線路越長,導致線路的長度越短,可以節約工程土建費用,但是會增多切割地塊,浪費土地資源,同時受沿線在建和既有建(構)筑物及站位布設等因素導致部分曲線半徑已無調整余地。因此受道路線形及沿線建(構)筑物影響,部分地段根據曲線半徑限速。綜上所述,受現場條件控制,設計速度不同對本線路土建工程造價影響有限。
(2)隧道工程
不同速度目標值對隧道斷面尺寸要求不同,列車運行速度越高,隧道內徑尺寸越大。結合空氣動力學,對于120 km/h、140 km/h 、160 km/h 三種速度目標值方案,如果采用雙線單圓隧道,隧道直徑分別要求7.2 m、7.8 m、9.0 m。土建費用相應增加。
(3)車輛段規模
為滿足行車組織的要求,當采用不同最高行車速度時,需要配置的車輛數量是不同的,車輛配屬越多,車輛段檢修的工作量就越大,則檢修廠房及檢修設備規模越大。由于本線行車量不大,車輛段檢修工作量相差不大,對檢修設施的影響較小,不同速度目標值車輛段規模差異主要體現停車列檢庫的規模。經過計算,速度目標值由120 km/h、140 km/h、160 km/h,車輛配屬數量依次減少1列。三種方案車輛配屬車差別不大,車輛段規模及投資基本相當。
2)機電系統
速度目標值120 km/h、140 km/h 、160 km/h,信號系統造價基本無變化,其他如通信、機電設備監控=、防災報警、自動售檢票、屏蔽門及自動扶梯等系統,都與最高行車速度沒有直接關系,列車最高行車速度提高后,均不需要額外增加投資;牽引供電系統隨著速度提高,投資增加非常有限。綜合看,機電系統對不同的速度目標值方案影響不大。
3)車輛購置費
隨著行車速度的提高,對車輛的總體性能要求更高,速度提高主要對車輛的牽引系統、制動系統、轉向架等方面產生影響。同時為了減少噪聲,保證車內乘客舒適度,需要采取經濟合理的措施降低噪聲。當最高速度分別為120 km/h、140 km/h 以及160 km/h 時,車輛的造價依次增加1%~4%左右。隨著行車速度的提高,配屬車數會相應減少。本項目遠期車輛購置費如下表所示:

表6 不同速度車輛購置費
通過上表可以看出,三種方案的車輛購置費相差不大,隨著行車速度目標增加,車輛的購置費也相應增加。
4)運營費用
運營費用主要包括牽引能耗成本、維修和人工成本等。經分析計算,各速度目標值方案運營維修成本、人工成本相差較小、運營費用的差別主要表現為運營能耗的差別。隨著速度目標值的提高,運營能耗依次增加。經測算,160 km/h、140 km/h方案分別比120 km/h 方案30 年運營期累計增加運營能耗支出凈現值13 560 萬元、25 640 萬元,從運營費用看,160 km/h 方案運營費用最高,140 km/h 方案較120km/h方案略高。
5)綜合技術經濟比較
通過以上分析,采用不同的速度目標,從工程投資、車輛購置費、運營費用上比較,隨著速度目標的提高,費用指標也提高。160 km/h、140 km/h方案分別比120 km/h方案增加17.122億元、6.231億元。
在確定時間目標值的基礎上,從工程投資、與時間目標值的適應性、與車站分布的適應性等方面對不同速度目標值進行研究,120 km/h 速度在設置快慢車組合運營模式后,滿足時間目標值要求,對站間距離適應性較好,旅行速度較高,從工程投資、車輛購置費、運營費等方面進行綜合技術經濟比較,120 km/h最優,作為本線的目標值較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