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祝尤
摘 要:地質災害對人類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我國在土地開發整理和復墾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了十分嚴重的地質災害,不僅會嚴重地影響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還造成了一定的生命財產損失,地質災害的防治顯得十分的重要。本文重點對土地開發整理和復墾中的地質災害防防治措施進行了探討,希望可以為有關人士提供經驗借鑒,實現對地質災害的科學防治。
關鍵詞:土地開發整理;土地復墾;地質災害;防治技術
地質災害具有一定的突然性和巨大的破壞性,在人為土地開發整理和復墾的過程中,地質災害的發生比較頻繁。人為活動是影響地質災害發生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嚴重的地質災害不僅會對人類的固定財產造成嚴重的破壞,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類的生命安全。筆者對土地開發和復墾中地質災害的防止措施進行了分析,具體如下。
一、地質災害的內容簡述
地質災害的形成受到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響,能夠對人類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的威脅,屬于一種自然的現象。地質災害的形式和內容比較復雜,包括崩塌、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地震、海嘯等。地質災害因其破壞規模和破壞程度的不同,可以分為特大型的地質災害,大型的地質災害、中型的地質災害以及小型的地質災害。土地開發整理和復墾中的地質災害主要是由人為因素引起的,通常是中小型型的地質災害,包括水土流失、泥石流以及滑坡等。
二、地質災害防治的原則
1.預防為主,治理為輔原則。地質災害要堅持以預防為主,治理為輔的防治原則。在土地開發和復墾的過程中,有關人士要盡可能地降低對土地的破壞,重視土地的綠化程度,盡可能將地質災害扼殺在搖籃之中。以預防為主能夠實現地質災害的防患于未然,最大程度地減少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實現對財產資源的保護。
2.開發與保護并存原則。在土地開發中的地質災害防治,要盡可能的堅持開發與保護并存的原則。有關人士要在土地的開發中實現對地質構造的保護,在地質保護的過程中實現對土地資源的開發。此原則不僅能夠有效地實現了地質災害的防治,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開發人員的經濟效益,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3.因地制宜的原則。在土地資源的開發整理和復墾的過程中,要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地質災害防治原則。在土地開發的之前,有關部門要對土地的地質構造進行科學的勘察,對不同地段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科學的排查,在此基礎上實現對地質災害的防治。針對不用類型的安全隱患,對土地的地質災害進行有效的防治。
4.經濟性原則。在地質災害防治的過程中,要盡可能的堅持經濟性的原則,盡可能在低成本投入的情況下實現對地質災害的科學防治。與此同時,防治的方案要按照有關部門的規定執行。
三、地質災害防治的措施
1.完善地質災害防治體系。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盡可能地完善地質災害的防治體系,減少土地開發過程中地質災害的發生頻率及其破壞的程度。在地址災害防治時,要盡可能的堅持政府的主導地位,明確地質災害的第一責任人,并在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之中發揮領導的積極作用,保障防治過程的規范性。在防治的過程中還要盡可能地明確各部門之間的分工,加強各部門之間的聯系,在此基礎上實現對各個類型地質災害的防治。在地質災害的防治體系建設之中,要盡可能的加強對防治工作的監督,并在土地開發復墾的四周建立地質災害監督防護站,能夠在防治的過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地質災害的預防工作中,要實行崗位責任制,并明確地質災害防治的重要性。完善地質災害的防治體系是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地質災害防治的有效措施之一。
2.提高民眾的防災意識。在土地開發治理和復墾的地質災害防治過程中,要提高民眾的地質災害防護意識。并在各縣、各市等地區建立地質災害的防治機構,并對其進行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的管理。在我國的各個地區,還專門的設置了專業地質災害應急搶險的隊伍,并對其進行了專業設備的配備,能夠在地質災害發生的初期投入到搶險的工作之中,盡可能的保護民眾的生命安全。另外,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宣傳,并定期地組織地質災害搶險演練活動,在提高民眾防災意識的同時,加強工作人員的災害防治能力。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要從基層做起,提高民眾的地質災害防治意識,在此基礎上實現全民防災的格局。
3.做好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明確地質災害防護工作的重要性,并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管理,切實的落實地質災害的防護工作。并在地質災害的準備工作上多給予一些重視,首先,有關部門要派遣專業的人士,對土地開發整理和復墾的區域范圍進行科學的排查,并找到其工作過程中的災害隱患部位,并對地質災害的隱患情況進行科學的分析,并將其做成詳細的報告上交到領導的手中。在發現了地質災害的隱患區域之后,要對其進行科學的監測,重點對地質災害的隱患區域進行控制。與此同時,國家和有關部門建立一個完善的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體系,并對地質災害的隱患區域進行科學的預案,并將監測的信息準確的傳遞到管理人員的手中。另外,有關部門可以對地質災害的隱患實行動態的管理,對安全隱患已經消失的區域進行銷號,最大程度地降低地質災害對人類生命財產安全造成的損失。
4.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的技術研究。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的資金投入,在中央和地方都能夠切實的保障地質災害防治的資金投入。由于地質災害的防治是以預防為主,其治理的工作更存在一定的復雜性,政府要重視地質災害防治的技術研究,并加大其技術研究的資金投入,最大程度的保障地質災害預防工作的科學開展。在土地的開發整理的復墾的工作中,政府要盡可能的保障其科學性和技術性,并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資金整合,最大程度地降低地質災害的發生頻率,減少地質災害對社會造成的影響。
四、結語
總而言之,我國的地質防治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地質災害的防治要堅持以預防為主、治理為輔的理念。我國要加強對技術的研究,并實現對土地開發中地質災害的科學預防,進而降低地質災害產生的頻率,降低我國人民生命財產的流失。土地開發整理和復墾中的地質災害防治對于維護我國的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媛,楊旭東,房浩.讓科技助力基層地質災害防治——以陜西鎮安地質災害防治“五化”模式為例[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17,28(02):3.
[2]孔令亞,尹芳.強化地質災害防治 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桐廬縣創建地質災害防治高標準“十有縣”紀實[J].浙江國土資源,2017(0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