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萍 周勇燕


摘 要:近年互聯網+農村電商發展迅速,《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國發〔2015〕24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8號)等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文件精神,深化農業、商務兩部門協作,大力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快速健康發展;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關于貫徹落實中央扶貧開發工作重大決策部署堅決打贏“十三五”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桂發[2015]15號);國家商務部與農業部聯合發布【2017】597號關于“深化農商協作,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商務部、財政部共同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熱潮已經形成,電商技術服務三農,農村電商扶貧、脫貧的對策研究正式上升為地方扶貧的戰略攻堅。
關鍵詞:農村電商扶貧;扶貧對策分析;新職業農民培育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電商技術扶貧工作。技術扶貧是精準扶貧的重要內容之一,讓傳統農民通過學習培訓,成為“能生產、會學習、懂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是我們農業院校積極響應扶貧政策的責任和義務。目前,我國農業院校有政策支持、有技術、有人才、有平臺,而農業院校的服務對象主要為農村學生和傳統農民,他們缺的是新理念、新技術和新經營思維。如何發揮農村電商技術優勢精準扶貧,將技術轉變為生產力,將電商更便捷地為農民所用,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電商扶貧的具體對策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電商扶貧的培訓團隊構建對策
構建“政、企、校”立體型培訓團隊,整合校內外優秀培訓資源,把貧困農民的增收致富擺放到培訓根基的位置,充分發揮廣西——“西南第一農業大省”的資源優勢,專家團隊跟農民共謀出路,是農村電商與扶貧開發的基本對策。技術扶貧的培訓團隊構建,有“政、企、校”三個維度。以我校為例,地處廣西玉林,2015年申報成立了廣西玉林職業農民學院,也是我省第一所農民職業學院,它以廣西玉林農業學校為依托,由政府、學校及區域內各縣市區的農業局、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共同培訓新型職業農民。以“政、企、校”三方為立體型培訓主體,吸納校內外優秀培訓資源,開展農民及其他涉農教育培訓,服務現代農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一團隊構建模式,解決了培訓主體單一問題,能多方位立體地培訓新型農民。就培訓團隊的成員組成而言,專業、全面、精準。政府、農業企業、農類院校的組合服務,讓培訓在田間地頭、在合作社、在深加工農資企業、在職業院校的實訓基地開展。培訓無處不在,服務無處不在,技術扶貧無處不在。
二、電商扶貧的實踐平臺整合對策
建立立體型培訓實踐平臺,提高培訓成效。打破“守好自家門前一畝三分地”的保守觀念,銜接地方特色農業產業,建立“名貴中藥材組織培養生產實訓基地+云教學平臺+農產品電商平臺”立體型培訓實踐平臺,以“農產品電商平臺+農產品基地加盟店+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營銷模式創新推動農產品營銷,提高農民“產·學·營”綜合能力,提高培訓成效,保障農民后續發展的能力。
以廣西玉林農業學校為例,我們為新職業農民培訓整合了多個電商培訓和實踐平臺。
首先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電商實訓平臺的鋪建和運營,最大程度上教會農民拓寬銷售渠道,解決優質農副產品的滯銷困境。2009年我們組織申報了《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構建與實踐》的省級教改項目,摸清了農產品電商平臺的架構,探索了農產品新的銷售渠道和方式,為后期的農民培訓提供了平臺基礎。2017年我們成立了產教融合的廣西玉林農業學校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注冊了廣西玉林農創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農創1號”電子商務平臺正式改版上線,微信同步推出企業公眾號,淘寶、京東、微店、拼多多、惠農網等電商平臺的網店以后陸續發力,重點進行農村網商孵化、農產品上行服務,為農村貧困戶提供電商培訓咨詢輔導、對在校貧困學生開展電商創業指導和孵化服務、同時派駐科技特派員下鄉進村,提供一線科技幫扶服務。目前,我們已初步探索出了四種農村電商模式:“電商+龍頭企業”模式、“電商+小農經濟”模式、“電商+產品銷售”模式、“電商+村合作社”模式。通過以上形式的實踐探索開發出以農村電子商務為技術手段支撐的立體型培訓模式,創新了農產品營銷方式,提高了新型農民的經營管理能力。
其次是兩個特色農類專業實踐平臺的組合拳出擊。我校農林牧漁科的果蔬花卉生產技術專業和畜牧獸醫專業是國家改革發展示范校(簡稱“國際校”)的重點建設專業。果蔬花卉生產技術專業,2017年被教育廳及財政廳認定為廣西中等職業院校示范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專業教師12人,校內實訓設備總值達600多萬元,分別設有土壤肥料、植物生理、園藝植物病蟲害、果蔬貯藏加工、園藝機械、植物組織培養、食用菌等7間實訓室,同時與玉林周邊中農富玉國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南藥康園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深禾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深度合作,共建十余處校外實訓基地,供我校學生和職業農民輪崗實習和頂崗實習。畜牧獸醫專業創辦于1958年,為我校骨干專業和傳統特色專業,2011年被教育廳認定為自治區示范專業,2014年獲評為國家中等職業改革發展示范校的重點建設專業,同在2014年被教育廳及財政廳認定為廣西中等職業院校示范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
三、技術扶貧的培訓業務開展對策
構建技術扶貧的“產·學·營”立體型培訓課程資源,提高培訓實效性。從“生產技能+學習能力+經營管理”三個層面進行立體型培訓課程資源開發,并從“培訓方案→培訓課程→培訓教材”分層遞進構建“產·學·營”立體型培訓課程資源,推進“產·學·營”新型農民培訓內容的立體化,真正培養“能生產、會學習、懂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培訓實效,增強農民增收致富的能力。
同樣以廣西玉林農業學校為例,我們的生產技能專業核心課程主要包括:植物生長與環境、栽培技術、遺傳育種技術、園藝設施、病蟲害防治技術、產品貯藏與加工、企業經營管理、園藝專業基本技能訓練、田間試驗與統計分析技術技能訓練、栽培技術技能訓練、病蟲害防治技術技能訓練、育種及種苗繁育技能訓練、產品貯藏與加工技能訓練、崗位就業綜合實訓等,職業農民和農類學生可以考取果樹園藝工、花卉園藝工、農產品經紀人等技能證書。還可以通過培訓考取家畜繁殖工、動物疫病防治員等技能證,之后可以從事畜禽飼養管理技術工作,到飼料廠從事化驗員、產品銷售和技術服務工作,到各級獸醫站從事地區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到各級衛生防疫站或監測站從事畜禽防疫和檢疫工作,到寵物醫院從事診療、美容等工作。此外,還可以選擇去獸藥或生物制品廠、食品廠、海關、農業教育單位、科研院所以及相關行業的推廣服務部門工作,或在畜牧獸醫行業自主創業。以“工學結合,崗位輪動”的人才培養模式在農類專業得以落地實施。
正所謂“酒香也怕巷子深”,縱使我們是農業大省,有大量優質的農副產品,但品牌的影響力和高品質保障輸出仍是阻礙廣西三農發展的瓶頸。致力于品牌打造和經營渠道維建的廣西玉林農校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其使命就是要教會農民利用電子商務技術打造優質農產品品牌、拓寬產品經營渠道、孵化批量農民網商返鄉服務。農民通過在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的系統化學習,使自己的互聯網思維得以啟蒙,就業或適崗能力均大幅度增強,返鄉創業或兼職的能力得以提升。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農村電商與扶貧開發,雖任重而道遠,卻不曾削弱我們愛民助農的家國情懷和共創美好家園的決心信心。
參考文獻:
[1]微信訂閱號《農產品流通和營銷》.
[2]新華社全文發布了2018中央一號文件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
作者簡介:楊萍,研究生學歷,高級講師,廣西玉林農業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專任教師,職業資格培訓師,研究方向:電子商務技術應用推廣、農村電商、職業資格培訓等。
周勇燕,廣西玉林市農創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法人,廣西玉林市職業農民學院農村電商培訓教師,研究方向:電子商務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