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山
摘 要:農村財務公開是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全面實行民主監督的關鍵措施,是農民重點關心的問題.完善農村財務公開,有利于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促使農村經濟的穩健發展。
關鍵詞:農村財務;公開;對策
一、當前農村財務公開存在的問題
1.不規范的公開內容
部分村委對農村財務的公開,“猶抱琵琶半遮面”,只公開一些無光緊要的內容。對于群眾所關心的焦點、熱點問題,如同農民切身利益相關的大事、上級撥付、村干部工資、上地征用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等大事,遮遮掩掩或是一筆帶過;有的村在使用建村務公開墻上,片面強調形式,對農民關注的“焦點”和熱點內容,避重就輕,無法如實公響.這樣一來,為部分有私心的干部提供了“暗箱操作”的機會,引發了各種問題和矛盾。
2.不規范的公開程序
部分村干部疲于應付,沒有經過村委民主小組的審核,就公開財務情況,或者是在公開財務情況時沒有相關負責人的蓋章和簽字就公布。還有的地方在財務公開之后,將群眾的意見置于腦后,沒有及時處理違反制度規定的事項,導致農村財務工作流于形式。
3.不健全信息反饋機制
有的村務公開財務信息之后,無視農民的意見,存在著在“重公開 、輕反饋、有公開、無落實”的現象,在很大程度上認為,只要公開了財務信息可以不管了。忽視群眾對財務意見和建議,沒有及時解答群眾的疑問,該整改的問題沒有及時地進行整改,最終導致群眾越級上訪。
二、完善農村財務公開的有效對策
1.積極探索,規范公開內容
一是要緊跟形勢,確定財務公開內容,公開人民群眾最關注的問題,公開同人民群眾切實利益相關的事。與此同時,還要實行村務公開,眾所周知,群眾最關心事項就是同農業生產有關的,村務公開必須要將重點放置在群眾關注的熱點項目,如,土地征用及補償、種糧直補、農資供應、財務收支、上級政策以及稅費改革等,并將公開內容細化為六大類,如事務管理、財務收支、財務管理、土地管理、干部工資以及農民負擔。二是必須要積極拓展深度,做好財務公開延伸工作。將同群眾切身密切相關的事項,調整為事前、事中、事后公開,進而讓群眾對財務公開的了解、參與以及監督,另外還必須從單層面公開拓展延伸為全方位公開,將村務公開和各級政務公開有效結合在一起,實現村、鄉、縣三級配套聯動,積極開展公開載體,如電視、網絡、公開欄等,進而有效形成全方位公開體系。
2.求真務實,規范公開程序
為充分發揮村委公開欄主陣地主渠道作用,必須根據內容采取不同的形式進行公開,如公開信、會議、廣播,讓形式更加靈活,為做到真公開、公開真,必須要大力推行以下模式。第一,集中公開。有效減少隨意性,同時有利于上級檢查和群眾監督,第二,對應公開。救災扶貧款物發放、政策扶持資金等事項必須要做到縣、鄉鎮、村三級同步公開。第三,垂直公開。計劃生育指標等事項等必須要嚴格遵循“誰審批誰公開,誰收費誰公開”工作原則,進而人去讓審批收費的部門直接到村務公開,有效規避財務內容出現變動,同時也減少了中間環節。
3.實事求是,實現民主監督
民主管理是農村財務公開中非常關鍵的一項措施,其目的主要是為了密切黨群干群交流的渠道,體現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中重要手段,現階段的財務公開具有、真實、透明、直觀以及公開等特征,加強民主監督,可在很大程度上化解當前農村的矛盾,進一步實現村民自治,因此,村委進行財務公開時,必須向群眾公開完整的財務信息,為避免弄虛作假,在這過程中要嚴格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另一方面,還必須要建立民主理財小組,讓農村集體組織代表群眾行使監督權。另外,還必須要讓農村集體組織參與到村委年度財務計劃的制定之中,審核公開內容以及各項財務票據,同時還必須要及時后收集群眾的建議和意見,將過去村干一個人做主,變成“大家議、大家定、大家辦”,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民主監督。
三、結語
總之,農村財務公開實現農村管理民主、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項基礎性工作。我們必須要積極探索,以求真務實精神,堅持實事求是量、加強民主監督,將推進村務財務公開大當作農村發展穩健發展的重點來抓,進而有效推進農村管理民主化進程。
參考文獻:
[1]范云云. 淺談當前農村財務管理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辦法[J]. 農民致富之友, 2017(11):174-174.
[2]代玉萍. 淺議當前農村財務公開的現狀及思考[J]. 現代經濟信息, 2011(1):12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