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縣雙溪鄉位于射洪北部,地處涪江、梓江夾角地帶,江域跨度達12公里,東與太興鄉、東岳鄉相鄰,南與廣興鎮、玉太鄉接界,西與金華鎮毗鄰,北與復興鎮接壤,距縣城16公里。全鄉轄區面積41.8平方公里,轄8個中心村(19個自然村)、1個社區、5469戶、15477人。境內地貌以淺丘為主,耕地面積1.52萬畝,其中田0.355畝,旱地1.165萬畝。全鄉有林地3.45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2%以上。鄉域經濟以農業為主,是個典型的農業鄉。
近年來,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驅動下,我鄉農機科技呈現良好發展態勢。近三年全鄉推廣引進各類新型農業機械、機具年平均在100余臺套以上,獲得國家農機補貼資金近百萬元,有力推進了全鄉機械化發展進程;全年實現機耕面積2.3萬畝,機耕率為76%;機電排灌面積2800畝,機收面積0.6萬畝。
一、全鄉農機科技發展凸顯以下幾個特點
1.農機科技逐步轉化為農業生產力。農機化技術已逐步替代了傳統農業生產方式,農業機械已成為鄉村農時農業生產活動的“主力軍”,農時生產活動中凸顯機械化作業優勢,倍受農民歡迎。
2.農機科技提高了人類勞動尊嚴,改變了祖輩臉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耕耘模式。農業機械化技術的創新、發展和應用,在農業生產多個領域、多個作業環節、多個操作層面上代替了人類耕種、栽插、肩挑、步行等勞動操作,提高了人類勞動尊嚴和勞動者的素質。
3.農機科技提升了綜合作業水平。實施農業機械化促進農業增效,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解決了各類農作物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的作業“瓶頸”,提高了農業生產機械化綜合作業水平。
4.農機科技創新引領現代農業發展。農機科技不僅優化了農業結構合理布局還推動了現代農業發展戰略調整,促進了農業產業化轉型升級。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農機作業人員科技素質不高。農機手絕大多數都是土生土長的農民,由于文化底子較差,政策法規意識不強,平常只注重經濟效益,忽視了對農機技能操作等方面的培訓,很多農機手買回農機后不尋求專業技術指導,不看機械操作說明,習慣盲目摸索操作一番,容易造成機械故障,引發安全隱患,導致作業事故,無法發揮現代農業機械作業應有的優勢。
2.農機科技人員科普意識不強。縣鄉兩級農機科技推廣人員對新型農機具、新技術的宣傳、推廣、示范力度還不夠,平時深入鄉村田間地頭、農戶家中面對面交流指導的時間少,專職農機科技人員少且進村入戶率不高,導致現有新型農機科技信息資源流失浪費,從而造成信息交流使用率低、科技普及覆蓋面不廣。
3.鄉鎮農機推廣機構形同虛設。2003年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將農機推廣并入農業服務中心,有的農機推廣專業人員借調走了,有的由鄉鎮統籌安排做其他部門工作,農機推廣上嚴重缺乏專業人員,同時多年來鄉鎮沒有農機科技推廣專項工作經費,從而使新型農機科技推廣業務受到很大的制約,嚴重阻礙了新型機具、新技術推廣和農機科技創新發展;難以滿足鄉村廣大農民群眾對新型農機具、新技術發展的需求,現有基層農機推廣機構由于無專項推廣經費、無專職技術人員,形同虛設。
三、推進農機科技創新的思路及舉措
1.農機推廣工作要把農民經濟利益擺在首位。農機推廣工作就是向農戶推廣先進機具和技術,其目的就是為農戶服務。因此,要向農戶提供專業信息,幫助購買適用的農機具,傳授正確的駕駛、保養和修理知識,減少因操作不當引起的農機設備損壞。積極與農機培訓機構配合,組織強大的技術力量,搞好農機培訓。在產品“三包”期間,聯系廠家及銷售部門履行各項“三包”承諾,切實做好“三包”服務。同時,對不同用戶和不同時期要有不同的服務內容,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各種需求。要舉辦好形式多樣的現場會,讓他們看得見,摸得著,調動他們采用新技術的積極性。同時,要充分利用科技示范的模式,積極組織引導農民大力購買農業機械。在農機供應方面,既要為經銷部門辦好事、服務好,又要與工商部門配合,對經銷的零配件價格、質量等不定期進行檢查,把好質量關。
2.依靠科技提升農機化生產水平和質量。一要加快農機具更新換代。充分利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扶持政策,積極引導推動老舊、落后、高耗能機械加速淘汰報廢,大力推廣發展新型適用、節能環保的機械,不斷用現代化的機械裝備農業,提升農機化生產的水平和質量。二要加大新型技術推廣力度。根據農機化發展的實際和農業生產的現實需求,縣鄉兩級年初都要制定技術推廣計劃,不斷依靠先進適用農機化技術的推廣普及,推動農機化生產水平和質量的快速提高。三要科學制定農機化技術標準。根據農機化生產的需要,農機行業部門以及技術監督部門加強對農機化生產技術的標準、規范、戰略的研究,不斷健全完善各種作物產前、產中、產后的機械作業標準和技術規范,為提高農機化生產水平和質量提供科學的標準依據。
3.堅持科技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和布局。一是要整合農機科技資源。依托現代農業發展對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的要求,整合利用現有農機“產、學、研、管、推、用”等多方力量,堅持走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相結合的路子,加大政策扶持推動力度,不斷提高農機化科技創新的水平和效果。二是要注重科技創新成效。通過農機科技創新穩步提高糧食生產機械的科技含量和發展水平,全面提升糧食生產機械的檔次,同時加快農村其他各業機械發展,突出做好畜禽規模化飼養、水產健康養殖、林果儲運保鮮和農產品加工增值機械研發推廣工作;三是要突出低碳環保節能。積極推廣發展節種、節肥、節水、節能和環保低碳機械,不斷滿足現代循環農業、可持續農業發展的要求,推動農機裝備的全面優化升級。
4.強化科技加快機藝結合推廣和普及。一是要建立專家工作機制。根據現代農業需要、組織農機、農業專家和企業聯合深入田間與農機操作人員面對面交心談心、研制出適合不同地區的農業機械,同時制定機械作業規范和農藝標準,將機械適應性作為科研育種、栽培模式推廣的重要指標。二是要健全部門協作機制。進一步密切與農業、糧食、氣象等部門的協作,形成工作合力,推進農機農藝融合。在不斷完善、加速推廣以農機農藝融合為中心的水稻育插秧機械化、免耕播種、保護性耕作等作業技術模式的基礎上,積極組織農機推廣站、農技推廣站等單位,重點探索、熟化經濟作物生產、設施栽培等領域農機農藝結合的技術路線和技術模式。三是要加大行業培訓力度。把農機農藝融合知識納入縣鄉兩級農機機構業務學習的重點,使廣大干部職工掌握農機與農藝結合的基本規律,提高推進農機農藝融合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不斷加快農機農藝融合的推廣普及步伐。
5.提高農機服務組織化程度。一是要培育發展農機合作組織,建立農機服務超市。注重用科學的組織理念引導發展農機合作社。聯合起來力量大,組織起來效益高,農機戶之間的聯合與合作是大勢所趨。要借鑒現代企業管理機制,以利益為紐帶,通過引導機械、土地、資金等要素合理流動、有機結合,把分散的農機戶組織起來,建立農機合作社,成立農機服務超市,努力培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農機服務市場主體。二是要健全完善管理體制。注重用科學的管理要求實施農機合作社內部管理。要按照有完善的基礎設施、有良好的運行機制、有健全的財務制度、有較大的服務規模、有顯著的綜合效益,進一步加強對農機合作社建設的規范引導,著力上檔次、上規模、上水平,推動農機合作社的科學、規范發展。三是要拓寬農機服務渠道。要注重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發揮農機合作社的作用。以市場為導向,在大力組織引導農機合作社廣泛開展跨區作業的同時,積極適應農業農村形勢的新變化,加快發展農機訂單作業、套餐服務、租賃服務和土地流轉規模經營,不斷提高農機服務的組織化、市場化、規模化發展水平。
6.深化提高隊伍素質和執行能力。一是要加強農機管理隊伍建設。通過舉辦各類專題培訓、開展農機學術交流研討,加強對農機化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廣泛開展職業道德教育,進一步提高指導推動農機化科技創新、促進農業全面機械化發展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要強化農機化技術類隊伍建設。通過搭建農機化科技創新平臺,完善創新激勵機制,實施農機化科研開發和推廣示范項目,鍛煉隊伍,提升能力。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行業技術服務機制,定期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安全檢驗、機具維修、操作指導等技術服務,在工作實踐中改進服務,提高水平。三是要注重農機實用人才隊伍建設。通過組織實施農機化教育培訓行動、著力提高農機手的操作能力和維護保養水平,使他們成為有技術、懂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要注重發揮農機合作社凝聚人、鍛煉人的組織平臺作用,帶動農機化實用人員隊伍建立,極大地調動農機工作者和廣大農民推進農業機械化的積極性。
作者簡介:周裕全(1970-9),男,大學文化,中共黨員,農藝師,現任四川省射洪縣雙溪鄉農業服務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