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玲 陳克慶
摘 要:畜產品質量安全與否已經成為消費者日益關心的敏感問題,也成為制約畜產品出口創匯的“瓶頸”。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保健意識的增強,消費觀念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市場上一些無污染、無公害、綠色畜產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和歡迎。因此,為了人類的健康和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發展綠色畜牧業,打造“綠色畜產品”,讓無污染、無殘留、無公害的綠色畜產品成為市場的主打產品,從而推動畜牧業向高層次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基于此,本文主要對推廣綠色畜產品生產技術應重視的幾個問題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綠色畜產品;生產技術;推廣重視問題
由于我國畜牧業由過去的依附于農業的副業轉變為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對繁榮經濟作用重大、生產形式相對獨立的產業。我國畜牧業在畜產品藥物殘留、防疫體系、畜產品安全管理和動物福利方面卻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畜牧業存在的問題:
一是品質問題。現代畜牧業為了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追求更高的畜禽生長速度和產肉性能,使畜禽生長周期的縮短,風味物質的沉積必然減少,肉的特有風味隨之下降,從而導致肉品質變差。二是畜產品藥物殘留高。現代養殖業日益趨向于規模化、集約化,隨著抗生素、化學合成藥物和飼料添加劑等在畜牧業中的廣泛應用,一方面降低了動物死亡率,縮短了動物飼養周期,促進了動物性產品產量的增長,另一方面由于操作和使用不規范以及監督措施不到位,造成畜產品中時有獸藥、重金屬和激素的殘留。三是防疫體系不完善。由于獸醫防治體系不健全,與國際獸醫衛生組織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畜禽疾病問題嚴重。養殖場和產品加工廠存在的病毒、細菌和寄生蟲直接污染畜禽產品,導致部分畜產品衛生不過關,影響了畜產品的質量,限制了出口和內銷。四是畜產品安全管理不完善。
由于畜產品安全管理基礎差、層次低,畜產品安全管理方面仍然不完善。具體體現在:1)管理體制不健全。我國畜產品安全管理由多個部門協調,造成職權不清、管理效率低下;2)法律法規不完備。我國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仍不完善,不但缺乏法規,執法依據不足,而且執法主體不明確,難以實施有效、有力、科學與公正的管理;3)標準體系不配套。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許多產品還沒有國家標準,多數執行行業標準或企業標準,很難開展質量監督檢測。4)檢測能力不適應。由于科研的廣度、深度不夠,不少殘留檢測項目尚難開展,與實際需要不相適應。5)動物福利尚未在畜牧業管理中被廣泛考慮。對動物福利要求的關注,一方面源于倫理道德的考慮,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快樂的動物是健康的動物,對農場動物的適當照顧能夠帶來更安全、質量更好的畜禽產品。有關動物福利問題的提出,在國外已經有30年歷史,并有較多的國家制定了法律法規,在畜禽的飼養,運輸和屠宰過程中實施。在我國,由于多種原因,動物福利的觀念到目前還鮮為人知,即使許多畜牧獸醫專業人員對此也還不了解。
二、我國綠色畜牧業的發展對策
根據當前畜牧生產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生產綠色畜產品應注意以下問題。
1.嚴把畜禽引種關
畜禽引種的好壞關系著畜牧生產效益的高低,是影響畜產品質量的源頭。養殖戶在引進種畜禽前,應事先了解畜禽場的健康狀況,不可到近期發生過疫病的畜禽場引種,應到經省級以上畜牧主管部門批準的具有《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的畜禽良種場引種,且引種前要向當地畜禽防檢部門報檢,保證畜禽種苗的質量要求。
2.良好的飼養環境條件
良好的飼養環境和條件是生產綠色畜產品的基礎。圈舍應選址在畜牧生產安全的地帶,養殖場建設應按動物防疫等有關規定要求進行,場內生產區和生活區分開、畜禽飲水、消毒等配置設施符合標準,同時加強圈舍的溫度、濕度調控設施的改善。
3.選擇安全可靠的飼料
飼料品質直接影響著畜禽產品的安全,飼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質經畜禽消化、吸收后仍有部分可能在畜禽產品中殘留,直接危害人體健康。根據當前飼料生產和監督檢查中發現的主要問題,應重視以下幾點:(1)飼料中不能加有農業部禁用的藥物;(2)重金屬鉛、砷等有毒有害物質是否超標;(3)廠家生產和經營的飼料有否霉變;(4)飼料中有否添加抗生素等。總之,應選擇購買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無公害飼料。
4.嚴格控制藥物殘留
當畜禽發病用藥治療時,養殖戶應按規定合理用藥。具體要做好四點:(1)決不使用農業部明令禁止的藥物如氯霉素、呋喃類等藥物。(2)盡量少用化學合成藥物,推廣應用中草藥制劑。(3)應用化學合成藥物時,應根據藥物的半衰期間隔用藥,以減少藥物的殘留和浪費。(4)遵守畜禽休藥期的有關規定。養殖戶應按照畜禽的出欄、屠宰時間在休藥期應停止用藥,以保證生產的畜禽產品達到無公害、綠色畜產品的標準。
5.加強畜禽防疫工作
做好畜禽防疫工作是保障養殖業發展的關鍵,養殖戶要加強科學飼養管理,定期消毒、嚴格防疫工作責任制。要根據當地疫情發生和流行的趨勢,制訂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并嚴格按防疫技術規程操作,控制動物疫情的發生,確保畜禽的健康。
6.無害化處理畜禽糞便
畜禽糞便中含有大量氮、磷、有機懸浮物及致病菌,如果不妥善處理和利用,會對水質、空氣、土壤造成嚴重的污染,甚至會引起疫病的蔓延和傳播,給畜牧生產和人類健康帶來威脅。養殖場應從發展生態型畜牧業出發,提倡農林牧結合,最簡單的辦法是將糞便堆積發酵后作為有機肥用,最大限度地減少對養殖場環境和畜禽產品的污染。也可以用畜禽糞便養殖蚯蚓、蠅蛆等。
7.大力開發和合理利用有機飼料
有機飼料是發展有機畜牧業的物質基礎,在我國有機飼料資源短缺的情況,應將有機飼料資源開發放到首要位置,數量開發和質量開發并重,適當發展一批有機種植基地,穩健推動有機畜牧業的發展。特別是進入21世紀后,我國的畜牧業要與世界畜牧業接軌,要求我們必須打破傳統發展模式,大力提倡發展有機綠色畜牧業發展之路。否則,我們的畜產品不但進入國際市場受影響,國內市場的消費也將受到限制。
三、結語
通過對綠色畜產品生產技術的研究與探討,探索一條畜牧業快速發展的新路子,盡快實施綠色畜牧業,使綠色畜產品最終成為消費品市場的主導產品,實現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最終實現畜牧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和資源可持續利用。
參考文獻:
[1]孫歡,徐丙臣.制約畜牧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因素與對策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下半月,2013,5(4):20-22.
[2]陳佳,程楊,張應良,程君.重慶市綠色畜牧業分析與對策建議[J].南方農業,2012,6(1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