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發榮 李院周
摘 要:伴隨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名優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高產優質茶葉已獲得了廣泛的種植和推廣?;诖?,從建設生態茶園、加強土壤改良、茶樹定植技術、注重茶樹的修剪、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等方面,闡述了茶葉優質高產栽培技術要點,以供參閱。
關鍵詞:茶葉;優質;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在我國,茶葉已經有了幾千年的發展歷史,種茶和飲茶傳統極為深厚。同時,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茶葉也深受外國友人的喜愛,使得茶葉的國際銷量不斷增大。然而,鑒于茶葉的生長發育質量極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因此,要獲取高產優質的茶葉,就需要在品種優良環境適宜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采取綜合管控措施,以調節茶樹各生育時期的生理活動,從而基于科學的栽培技術,提升茶葉的產量與質量,進而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
一、建設生態茶園
現階段,由于優質茶葉對于水源環境、空氣質量的要求較高,所以在推動茶葉優質高產的過程中,需要由此著手,進行生態茶園的建設。關于生態茶園的建設主要從茶園規劃、水利設施建設、茶樹選種這幾個方面著手。生態茶園應當建設在空氣清新、水質純凈、土壤未受污染的地區,繼而由此滿足茶樹的生長發育的需要。同時,在茶種的選擇上來說,應當根據茶葉種植地的實際情況,選擇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蟲較高的品種。
在建設生態茶園的過程中,首先,在茶園中按照一定的間隔種植生態樹,構建茶園防護林網。一般情況下,是以30-50m的距離為間隔,退出1-3個梯臺的茶園進行生態樹的種植。其次,在茶樹種植的過程中,加強水土保持的坡耕地治理,并建設小型蓄水池和田間作業道,方便茶園的灌溉。最后,進行草生植物的栽培,從而改善茶園的土壤質量。
二、加強土壤改良
優質茶葉在種植生產的過程中,對于土壤的要求較高。由于我國茶園大多建設在南方的丘陵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土壤的肥力下降情況嚴重,不利于茶葉的種植?;诖?,則需要加強茶園的土壤改良。 茶園的土壤改良重在肥料的改革,為了保證茶葉的品質,茶園種植者應逐漸推行農家肥,這種肥料的實施能夠提高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保證茶葉的品質;推廣配方肥,修復土壤,平衡土壤中營養成分。除此之外,還需要增加微生物有機肥的使用,從而提高土壤中微生菌群的含量,并起到活化土壤的作用;推行茶園套種,既可改善土壤環境,又能增加收入;推行茶園覆蓋,即采取稻草覆蓋的方法,既中和土壤的酸堿度,又能保水、保土、保肥,還能抑制雜草生長。
三、茶樹定植技術
在選用良種壯苗的同時,也要注重適時栽植。種植時期一般以幼苗休眠期為宜,春栽以立春至驚蟄為好,秋栽以寒露、霜降前后的小陽春氣候為好。移苗時盡量多帶土不損傷根部,茶苗太高可于移栽前離地15-20cm處進行修剪作為第一次定剪,應澆足定根水;再覆蓋一層松土。其后做好防凍抗旱保苗全苗工作。
四、注重茶樹的修剪
茶樹可劃分為幼齡茶樹、成齡茶樹及衰老茶樹,由于三種茶樹的特點不同,所以修剪方式也不同。在修剪幼齡茶樹時,要幫助茶樹定型,使茶樹骨干枝及樹形充分得到養分。整枝剪是定型修剪通用的工具,修剪次數為三次。當茶苗生長高度達到30cm時,需對其進行首次修剪,剪掉大約10cm的枝條,如果茶苗的生長狀況相對較好,需要在移栽之前對這部分茶苗實施首次定型修剪在茶苗生長到一定高度之后,需通過第2次修剪將枝條長度控制在35cm之內,之后需通過第3次修剪將枝條長度控制在50cm之內;在修剪成齡茶樹時,由于該類型茶樹已經經過多次修剪與采摘,有部分茶樹的樹冠會生出小分枝,也就是雞爪枝,雞爪枝的出現使得茶樹不能夠充分吸收養分,也會影響到茶葉質量及品質,所以需對雞爪枝進行定時、深入剪除,從而使茶樹的育芽能力得到提升;衰老茶樹臺刈。如果茶樹的衰老情況非常嚴重,則需要由茶樹根莖位置將所有的樹冠割除,使茶樹根莖區域所生長的不定芽,通過一段時間的發育生長為茶樹的樹冠。在對茶樹進行臺刈處理時,直徑較大的枝條需使用鋸子進行處理,細小枝條只需要使用鋒利刀具處理即可。臺刈作業時,應減少樁口的破損情況,防止不定芽的生長受到不良影響。
五、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
由于現在越來越提倡“有機”這一概念,所以在防治病蟲草害方面,需考慮使用物理方式、農業方式以及生物方式。其中在農業防治方面,需做好合理使用有機肥,并做到科學耕種。具體來說,也就是做到平衡施肥,利用好當年12月份—翌年2月份這一段時間,對茶樹的病蟲枝進行深埋清理,然后在每年的2、5、6及8月份對茶園施4次左右的肥。茶園管理人員需優先考慮使用有機肥以及施復合肥,不使用或者是少使用氮肥;在生物防治方面,需充分利用茶葉害蟲的天敵,如在秋茶采前,茶葉上往往會產生大量的茶葉螨,茶園管理者可以釋放適當數量的胡瓜鈍綏螨,或使用印楝素以及苦參堿等生物制劑;在農藥使用方面,茶園管理者需首選低殘留、高效果以及毒性低的農藥,并對農藥的使用次數進行嚴格控制,一個生長季度只使用一個農藥即可。還需根據藥品說明確定安全間隔時間,大部分茶園使用農藥間隔期為7-10d之間。
六、茶葉的采摘
對于幼年茶樹,需本著重養護的基礎,選取打頂養芽這一采摘手段,促使分枝得以生長,并對骨干架進行培養,促使幼年茶樹不斷發育、生長,使其樹冠變得更為濃密,根系更為發達;由于成年茶樹樹冠得到了基本的成長,但仍需要不斷發育,就此需通過采養結合手段,促使成年茶樹的有級分枝數量不斷提升;由于老年茶樹的生長時間較長,并經過了多年的采摘,導致其新生枝條細弱,駐芽的出現概率大大上升,枝桿逐漸衰老,就此需針對茶樹衰老程度,使用相應的采摘技巧,從而使次數芽的數量降低,如果茶樹的衰老情況非常嚴重,則需停止采摘,使老年茶樹得以重組的時間生長樹冠。新鮮茶葉再被采摘好之后,需要根據其品種及級別進行劃分,并分開堆放。茶葉需要放置在通風、干凈、陰涼的場所進行晾曬,同時使用竹筐或竹簍進行盛裝,在存放茶葉過程中應確保茶葉間有一定空隙,做到不緊壓、防雨、防曬,防止鮮葉出現破損情況。
七、重視茶葉加工與包裝
嚴格要求加工設備及環境衛生整潔、無污染,禁止使用色素、防腐劑、品質改良劑等化學添加劑,杜絕有害金屬包括鉛錫錳鎘等金屬材料作為加工工具,選用阻氧、無味無毒、無污染的包裝材料,在包裝貯運及其他流通媒介除了不能接觸以上金屬外,汞、砷、銅等也要杜絕,同時要嚴格監測有害細菌如大腸桿菌和其他致病菌、黃曲霉素等的發生狀況使之完全符合優質茶葉的檢測標準。
參考文獻:
[1]吳成生,彭崗,帥芬.芻議茶葉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農業信息,2014(07):79.
[2]留韶峰.試論茶葉栽培與管理[J].現代園藝,2012(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