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蓮
摘 要: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機的使用也成為農業生產發展中重要的工具。基于此,本文針對農機安全標準化監管的現狀進行分析,利用提升監管人員工作積極性、加強農機安全標準化監管力度以及宣傳安全使用意識等措施,來有效提升農機安全標準化監管的水平。
關鍵詞:農機;農業活動;安全監管
農機是指在農業生產活動中使用到的各類機械設備,比如拖拉機、收割機、平整土地機等。這類機械設備的使用成為農業現代化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農業活動中,農機的使用雖然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安全隱患,目前我國農機使用安全事故常有發生,這種現象必須加以改善。
一、農機安全監管現狀
1.管理局面被動,農機總量大合法量少
我國農機監管的現狀是:農機總量十分大,但是持證率卻較低。在我國,由于農業發展的需求,需要大量的農機投入農業生產,這也導致在我國農村地區,農機持有量較大。以遼寧省昌圖縣為例,昌圖縣在2015年底的農機持有量就已經達到了近3萬臺。但是在這3萬臺中,僅有兩萬三千多臺進行了登記,占總持有量的80%以下,其中經過安全檢測的農機僅有7100余臺,相較于3萬的總持有量,僅占到了31%。農機的質量監管是一項問題,農機駕駛者的持證率更是影響我國農機管理的一項重要因素。在昌圖縣的農機駕駛者中,僅有5280人具有駕駛證,占了農機量的五分之一,也就是說由接近80%的人是無證駕駛,無證駕駛農機的操作水平、安全水平都有待考察,成為影響農機安全使用的重要因素。進行農機監管,管理的力度較低,導致管理呈現出被動的局勢。當出現農機使用安全事故時,才會開展監管工作,一旦熱度消失,又回到了監管不足的局面。
2.農機監管組織深入不到位
在我國農村基層的農機監管組織工作中,通常有監管趨于表面,走形式主義的現象。在部分農村地區,基層農機站的資源由鎮政府組織分配,而縣政府的農機主管部門只是在大方向上進行工作方向指導,這種工作的形式導致了農機監管活動力度不足,組織工作不到位。上級對于基礎政府單位的農技站,并沒有相對的權威約束力,很難開展安全標準化的監管工作。而基層的農機監管部門,工作人員職責發揮不到位,技術水平不足,工作實踐經驗較少,也導致了安全管理工作難以進行。農機管理從基層到上層,工作出現了脫節,工作文件、工作精神無法有效傳達,也使得農機監管工作無法有效落實到基層。
3.農民農機管理意識較差
農民對于農機安全管理的意識不到位,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自身使用技術水平不到位,但是仍在進行農機駕駛,這種危險駕駛的行為,不僅使自身安全無法得到保障,對其他居民的人身財產安全也構成了威脅。在近些年,農機安全事故頻發,很多都是由于操作不恰當造成的,造成了惡劣的影響。二是在抗法事件,很多農機違規駕駛者不僅無證駕駛,沒有對農機進行按時的維護遇見車,更是對管理工作進行暴力或非暴力的違抗事件。抗法行為不僅阻礙了農機安全監管的進行,更使得在社會上形成了惡劣的風氣。
二、農機安全標準化監管模式優化有效措施
1.化被動為主動,提升監管人員工作積極性
農機監管在目前具有的被動性,嚴重阻礙到了監管工作的開展。首先從管理態度入手,無論是管理人員還是基層的農村農機監管人員,都應當端正工作的態度,認識到農機安全標準化監管工作的重要意義,意識到自身的使命。其次是在監管制度的完善健全上,現存的監管制度仍存在著漏洞,根據具體的紕漏來進行修改。例如目前普遍存在的農機“上牌率”較低的現象以及農機駕駛者無證駕駛的,提升工作人員監管的積極性就是主動去調查無證駕駛的人和不符合標準的車,而不是等到農機安全事故發生時,已經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才去檢查農機。并且對于監管人員的業務水平也要進行提升,監管人員必須要做到的是,了解農機種類,懂得農機基礎操作,并且了解當地的農機使用情況和近期發生的各種安全事故具體信息。
2.加強農機安全標準化監管力度
農機安全標準化監管力度的提升,是一個從上層到基礎的協同開展過程。首先從上級政府來說,上級政府是基層農機各項工作開展的思想指導以及任務方向規劃者,需要結合我國農業發展大環境,以及本地農業發展特點,農機使用特點來進行具體合理的監管工作策略研究。上級政府要積極查閱由基層遞交的農機使用情況數據,并開展自身的下基層調查,來實現農機使用的科技化提升、安全化檢測。其次是在基層的農機監管人員執行上,執行農機安全監管,必須保證工作開展的權威性,針對一些違規違法現象予以嚴肅處理,進行罰款、扣押存在安全隱患的農機,提升監管工作的力度。這樣對于一些違規使用農機的人員可以起到有效的震懾作用。最后是在處罰力度上,根據農機安全監管規定來進行確切執行,并配合交通部門、公安部門加強道路管控,打擊無證駕駛、無牌駕駛等現象。
3.宣傳安全使用意識
對農機使用者進行深入的安全思想教育,是實現農機安全標準化的一項有效措施。政府開展農機安全管理的意識宣傳的活動有很多方式,比如開展“農機安全生產月”的活動來進行宣傳,在“農機安全生產月”的活動時,政府通過當地的報紙、電臺、電視臺等多種手段來進行農機安全意識普及,報道錯誤使用,或是無證、無牌現象的危害,提升使用者的安全意識。政府還可以通過印刷農機安全圖冊,宣傳單或是宣傳車的形式,在大街小巷進行安全知識普及,普及活動走進田間地頭,走進農村基層,才能切實起到作用。農業部關于農機安全工作,專門出臺了《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調整“平安農機”創建工作的通知》,這一文件對農機使用安全活動做出了指導,通過建設平安農機的示范創建活動,來充分加強農業活動中對農機安全的監管。
三、結語
農機安全標準化監管模式的優化,是對我國農業生產規范化、制度化的一種保證,提升農機安全監管力度,加大安全意識宣傳教育,從制度思想到具體落實多方位下手,進行農機安全監管。在使用農機的農業活動中,既做到高效,又確保安全,促進我國農業迅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韓月. 北京地區農機行業安全生產的管理策略研究[D].北方工業大學,2017.
[2]范文生,秦樹強.濰坊市實施農機安全生產標準化、規范化建設[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5(05):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