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合圖木舒克市開展特色農業實際,分析了圖木舒克市特色農業氣象科技服務存在的問題和工作現狀,給出氣象科技服務發展對策,以推動圖木舒克市特色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特色農業;氣象科技;工作現狀;發展對策
圖木舒克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縣級市,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西緣的葉爾羌河和喀什噶爾河流域,地貌特征表現為平原、沙丘等,市內麻扎塔格、圖木舒克等山,呈西北-北走向。境內河流有突來買提河、克列根河以及小海子水庫等。屬溫帶極干旱荒漠氣候,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11.6℃,年平均無霜期225天,年降水量38.3mm。無霜期長,晝夜溫差大,適宜于北溫帶和亞熱帶地區的多種經濟作物生長,特別適宜棉花和瓜果栽培。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現象不斷加劇,圖木舒克市境內干旱、大風、冰雹、寒潮、洪澇、低溫冷害、沙塵暴、霜凍等災害性天氣頻繁出現,嚴重威脅著特色農業生產。因此,將特色農業氣象科技服務工作做好,不僅可以降低災害性天氣對農業生產的危害,還能增強農民的經濟收入水平,推動特色農業持續、穩定的發展。
一、圖木舒克市特色農業氣象科技服務存在的問題
1.特色農業觀測數據缺乏。當前,圖木舒克市針對農業氣象的觀測業務主要包括有雨雪、光照、溫濕度、蒸發量、冰(霜)凍,農田土壤溫濕度和大田作物各個生育期的觀測,但是針對溫室/田間小氣候、特色農業生育過程中適宜氣象條件和病蟲害情況缺少持續性監測。因特色農業的觀測資料不足,在研究氣象條件對特色農作物影響時有很大的難度存在。
2.天氣預報準確率不高。隨著數值預報模式的不斷完善和氣象科技水平的快速發展,圖木舒克市的中、短期天氣預報準確率不斷增強,但是針對月、季、年的長期天氣預報準確率還相對較低,且缺少針對農業種植計劃安排、農產品銷售等的天氣趨勢預報。
3.與氣象部門外部合作不夠。當前,氣象部門通過獲取大型生產基地的信息來制定特色服務農情,這些信息只能將局部地區特色農作物的生長情況表示出來,很難全面系統的反映出區域內特色作物的生產情況。再加上氣象工作人員對特色農作物的生產技術知識了解得不夠,提供的農業措施缺乏科學性,嚴重阻礙著當地特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圖木舒克市特色農業氣象科技服務工作現狀
1.多舉措提升氣象服務水平。多年來,圖木舒克市積極應對各種天氣災害,新一代天氣建設雷達項目于2011年11月竣工,新裝備的新型多普勒雷達,探測半徑150公里,填補了喀什和阿克蘇地區之間沒有天氣雷達的空白;2012年新增一部升級版711天氣雷達,使市范圍內雷達覆蓋率達90%;2014年圖木舒克市氣象部門進一步加強氣象服務,利用氣象要素和氣象衛星單收站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制作天氣預報,為指導農業生產提供各種氣象服務;通過手機短信、政務網絡平臺等,將24小時天氣預報、重大天氣預報、強對流天氣形勢預報等及時發布出來,充分發揮了農業氣象為農業服務的作用。
2.加強氣象服務工作。在重大活動、災害性天氣、轉折性天氣、節假日天氣的氣象服務工作中,氣象局切實做到每個過程不放松。氣象站利用本站的氣象要素和氣象衛星單收站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制作天氣預報,將預報及時報送師團兩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為指導農業生產提供氣象服務。氣象局還通過手機短信、政務網絡平臺、LED信息屏,將24小時天氣預報,候、旬、月預報,重大天氣預報,強對流天氣形勢預報,播種期預報,霜凍期預報等及時發布氣象服務專報。
3.增強氣象科技創新能力。加大了人影防雹工作的科技創新能力,在每部流動人影作業車上安裝GPS全球定位系統,人影指揮中心可清楚地了解流動作業車的實時位置,對人影作業進行有效合理部署;新增人影防雹指揮系統無線電臺,使人影防雹指揮區域不斷擴大,提高了人影防雹的指揮能力。
三、發展對策
1.完善現代農業氣象觀測體系,增強農業氣象監測能力。應在現有臺站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區域農業結構特點和特色農業發展需求,盡快建立起層次鮮明、區域突出的農業氣象觀測網,加強氣象觀測站點的布局,完善觀測作物項目,進一步增強農業氣象觀測區域的代表性。對現有的農業氣象觀測儀器和方式進行完善,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引進現代化的自動觀測儀器設備,同時還要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將農業氣象自動觀測逐漸朝著連續、定量和定性觀測進行轉變,提升氣象觀測的自動化水平,增強農業氣象觀測資料的時效性,為特色農業生產提供高精確度的資料信息。
2.增強天氣預報準確率和精細化水平。對于圖木舒克市氣象站來說,應做好災害性、轉折性、關鍵性天氣的預報服務,尤其是要增強暴雨、強對流等天氣的預報準確率,不斷增強早期災前預警能力,在預報臨近災害性天氣時應涵蓋時間、地點、種類和強度等方面的內容,為特色農業生產、防災減災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3.建立農業氣象指標體系。應根據本地特色農作物種類、不同發育階段對氣象條件的需求,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特色農作物氣象指標,同時還要加強農業局、林業局等農業專家的溝通協作,共同找出不同特色農業氣象指標。特色農業氣象指標體系應包括災害防御、農作物發育期、關鍵生育期的氣象指標、主要病蟲害及防御、服務重點等方面的內容。為了將災害性天氣對特色農業生產的危害降到最低,應結合指標體系和天氣變化,在關鍵農事季節及時發布特色農業氣象服務專報,不斷增強特色農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水平。
4.加大氣象服務信息覆蓋面。為了盡快解決氣象信息服務中的“最后一公里”問題,不斷增強農業氣象服務效率,圖木舒克市氣象站應將擴大氣象服務信息覆蓋面放在首位。首先,借助于電視、手機、網絡、大喇叭等多媒體平臺及時發布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信息;其次,加強農村氣象信息員隊伍建設,應在圖木舒克市建立起一支高效、權威的產品接收傳遞隊伍,并進入到農村地區積極宣傳同特色農業相關的氣象科技產品和氣象防災減災知識;氣象信息員應對網絡傳媒技術加強學習,不斷豐富網站服務產品,第一時間更新氣象預報和農機產品銷售信息,加大農經網宣傳,增強網站點擊率,為了確保農民可以及時了解氣象信息和產品信息,應手把手指導農民掌握網絡操作的相關技能。
四、結語
氣象科技服務在特色農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圖木舒克市氣象站在氣象科技為特色農業服務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頗有成效,但仍舊存在著特色農業觀測數據缺乏、天氣預報準確率不高等方面的問題,急需要進行解決增強氣象科技服務水平,推動圖木舒克市特色農業高效發展。
參考文獻:
[1]宋軍芳.晉城市特色農業氣象服務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7(8).
[2]蔣運志,唐熠,黃東林,等.桂林開展特色效益農業氣象服務的思考[J].農技服務,2009,26(8):167-169.
[3]張義海.武威市氣象科技為特色農服務工作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7(5).
作者簡介:謝輝(1981-),男,漢族,湖北省黃崗市縣人,本科學歷,助理農藝師,從事雷達監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