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光
摘 要:在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在林業建設工程中,加強生態林業建設尤為重要,生態林業的發展具有多功能、多目標、多層次、多成分的組合合理、能協調發展,具有動態平衡功能的森林生態經濟系統。生態林業的建設:由社會現實來看,生態林業的建設為經濟發展首先創造了生態條件,對保護和發展森林生態和野生動植物資源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由林業工作的指導思想:"確立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可持續發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為主題,林草結合的國土生態安全體系,建設山川秀美的生態文明社會,大力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實現林業跨越式發展,使林業更好地為國民經濟和社會服務。所以對于基層林業的樹木栽培工作就尤為突出,筆者就多年的一線造林工作中總結的馬尾松種植技術進行簡要探究,以供廣大種植者參考。
關鍵詞:馬尾松;種植技術;造林;整地
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 )是我國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1種松樹,在南方各省森林蓄積量中,馬尾松占1半以上。馬尾松喜光,要求溫暖濕潤的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能在石礫土、沙質土、粘土、山脊及巖石裸露的石縫里都能生長。忌水澇,不耐鹽堿,喜酸性和微酸性土壤, pH值4. 5-6. 5生長最好。在鈣質土和石灰巖風化的土壤上往往生長不良。
通過多年的栽培觀察和逐步摸索,體會到通過以下具體措施對促進馬尾松生長,增加單位面積產量有明顯作用,有利于提高經濟效益。
一、馬尾松的造林技術
1.造林地的選擇
馬尾松造林地不宜大面積集中連片,要根據樹種特性和立地條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使之與闊葉樹混交,既有利于水土保持和改善森林生態環境,又有利于預防馬尾松毛蟲的蔓延發展和森林火災發生。應根據經營目的,交通條件,培養不同的材種,以便分別采取相應的經營措施,充分發揮馬尾松的生產潛力。
2.整地方式
造林前1年秋冬整地效果較好。皖東丘陵地帶1般多采用塊狀整地。暗穴、半明穴整地對防止水土流失,降低造林成本有明顯效果。勞動力充足,經濟條件較好的地方,提倡明穴整地,確保整地質量;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促進幼苗早期生長。塊狀整地規格1般可按50×50×30cm。
3.造林密度
造林地立地條件較差的,初植密度要適當大1些,每畝500-600株。
立地條件較好,土壤厚度達50cm以上,肥力中等偏上的,交通便利,經營集約度較高的地方,每畝栽植300-400株,以培養中大徑級材為目的。
4.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是馬尾松造林的主要方法。適時栽植是保證造林成活的關鍵之1。松苗早春頂芽抽梢較早,故應早栽。早栽具有早發根、易成活、早生長、能抗旱等優點。1般適宜的栽植時期在1月中下旬至3月中上旬。皖東丘陵地區春節前后,土壤解凍,冰雪融化,或下透雨后,即可栽植,陰天毛毛細雨或雨后天晴土壤濕潤時栽植最佳,吹干風時不宜栽植。
供造林的苗木(Ⅰ、Ⅱ級苗)要妥為保護,確保不破壞根系,隨打漿隨假植,假植時間不超過24小時,泥漿不稀不稠,運輸時防止苗木根部失水,栽植時如果泥漿失水發干應2次打漿。栽植時務必做到隨取苗,隨栽植。馬尾松栽植時的基本要點是:分級栽植,深栽黃毛入土,不窩根,不吊空,根系舒展,扶正苗木,踩實捶緊。
集約經營程度較高的地方,可帶基肥造林,對促進幼林速生和提早郁閉有相當明顯的效果。
二、馬尾松的撫育管理
1.幼林撫育
造林后3—5年內,根系入土淺,對不良環境的抵抗力差,加強對幼林的撫育管理,這是鞏固造林成果,促進幼林生長的重要環節措施。
松土除草:新造幼林的生長發育,與其周圍的環境條件有著密切關系。林地上雜草灌木叢生,會與幼林爭奪水分、養分和光照;雜草根系盤結還會阻礙幼樹根系的伸展,通過除草,可改善幼林的生長條件,有利于幼樹的光合作用和生長。除草松土主要是在幼樹周圍,范圍應稍大于原穴,由里到外,由淺到深,免傷根系和枝干,并注意揀去石塊,土培成饅頭形,雜草、灌叢鋪蓋在幼樹周圍。
除草松土時間和次數,取決于幼林生長的特點以及雜草繁茂程度和氣候條件。最適宜的時期應在幼林生長旺盛期來臨之前進行,以5-6月為好,入秋前雜草尚未結籽,除草松土效果好,且能減少來年雜草的滋生。1般連續撫育3年,第1年至第3年可按次數進行。初植造林密度大,幼林生長旺盛,可撫育2年,分別按2次和1次進行。造林后頭3年,要嚴格封山或加強看護,防止割草、人畜破壞等。
補植:幼林缺株,于當年秋季進行1次造林成活率全面檢查,了解成活情況,提出解決辦法。按補植規定,成活率在40%以下應重新造林, 41-84%應進行補植,或成活率雖達85%以上,但有局部地段成活低或死亡植株集中連片,也應補植。補植工作1般應在當年秋季或翌年春季進行。補植應在原種植點上進行或整地后用同齡苗補植。
2.成林撫育
幼林郁閉后至林分主伐前的整個生長發育過程屬于林分分化稀疏階段,表現為林木株數的減少,樹高和直徑的增加。如不進行必要的撫育任其生長,就不能達到速生、豐產、優質的目的。因此,馬尾松幼林郁閉后,應進行修枝和撫育間伐等撫育管理。
合理修枝:合理修枝可改善馬尾松干形,獲得無節良材,提高木材質量,又能促進林木生長。5—6年生的馬尾松是修枝最適宜的起始年齡,此時樹冠下部枝條由于通風透光不良,開始自然枯死,但枯死脫落的速度緩慢,如不及時修去,今后則會形成大的死節。為了促進生長和減少節疤,可將枯枝和生長衰退的枝條全部修去。對樹冠中最長最粗的枝條也應酌情修去,避免偏冠,使樹冠勻稱。水平枝上面的枝條,受光充足,生長旺盛,不能修除,否則影響生長。
如主梢受松梢螟危害而不能正常生長或折斷,在修枝時應有目的地培養1個側枝,促進其旺盛生長,以代替主梢。
撫育間伐:馬尾松林林分郁閉后進入群體生長階段,原來幼樹與環境的矛盾轉化為各個體之間的矛盾。隨著林齡的增加,各林木要求的營養空間也不斷增大,相互擠壓,引起強烈的分化和自然稀疏。
參考文獻:
[1] 姚順波,周慶生;以土地換生態林業的構想[J];生態經濟;2002年08期.
[2] 張晚發;采取措施 發展生態林業[J];湖南林業;2002年08期.
[3] 吳瑞煌;吳鋒明投巨資開發生態林業[J];安徽林業;2003年05期.
[4]李先勝,楊秀濤;打造生態林業強縣 建設綠色小康通道[J];湖南林業;2003年09期.
[5] 田丹奇;潼南生態林業發展探析[J];重慶行政;2005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