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迎秋 李玲 楊玉玲 黃玉玲 王春全 楊清松 蔡群虎

摘 要:目的:對不同產地黃精品種進行多糖含量和浸出物測定,為黃精品種選育和種植奠定基礎;同時對不同生長年限的滇黃精以及三年生滇黃精不同采收期的多糖含量進行比較,確定其適宜的采收期。方法:黃精浸出物按《中國藥典》2015年版醇溶性測定法的熱浸法測定,多糖含量采用硫酸蒽酮法測定。結果:產自云南文山的滇黃精(黃斷面類型)的浸出物和多糖含量最高,分別為54.6%和24.62%;不同生長年限的滇黃精多糖含量以十年生滇黃精多糖含量最高,為35.83%;三年生不同采收期的滇黃精以11月采收的多糖含量最高,為25.93%。結論:不同產地黃精的多糖和浸出物含量均有較大差異,滇黃精的生長年限和采收期影響多糖含量。
關鍵詞:滇黃精;多花黃精;雞頭黃精;浸出物;多糖;采收期
黃精為百合科黃精屬(Lili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有黃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滇黃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 et Hernsl.)和多花黃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等,按形狀不同,習稱“雞頭黃精”、“大黃精”、 “姜形黃精”。具補腎益精、滋陰潤燥之功,用于滋補強身和治療腎虛精虧、肺虛燥咳以及脾胃虛弱之癥已有很長歷史,是中醫常用藥物之一[2,3]。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其活性成分主要為黃精多糖(polygonatum sibiricum polysaccharides, PSP),具有抗腫瘤、抗氧化、抗炎抗菌、調節血糖血脂、調節免疫、改善記憶力等功能[5-11]。并且黃精中的多糖含量普遍在10%以上,因此黃精多糖的研究對黃精的開發利用具有重要意義[12]。但當前已報告黃精多糖的研究大多是關于提取工藝的研究[13]。本研究主要對不同品種黃精進行多糖和浸出物含量的測定,為黃精品種選育及利用提供理論依據。同時對不同生長年限、3年生不同采收期滇黃精的多糖含量進行分析,確定適宜的采收期,為滇黃精的采收提供依據。
一、 材料和儀器
1.材料
從云南、貴州、四川、河北、內蒙古等5省的8個產地收集黃精新鮮塊根樣品8份;從云南廣南采集一年、兩年、三年、四年、五年、十年等不同生長年限的滇黃精塊根(斷面呈淺黃色類型,以下簡稱“黃斷面類型”)6份;從云南文山對生長至第三年的滇黃精塊根(種植時的塊根重量約為400g,黃斷面類型)按不同月份進行采集6份。樣品洗凈,切片,60℃微波干燥。
試劑:無水乙醇、濃硫酸、蒽酮(以上試劑均為分析純)。
標準曲線所用標準品:葡萄糖。
2.儀器
萬能粉碎機;電子天平;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HH-4數顯恒溫水浴鍋;循環水真空泵;RE-2000A型旋轉蒸發儀;超聲波清洗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雙光束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離心機;真空干燥箱;冷凍干燥機。
二、 方法
1.黃精口感的測定
取等量干燥的黃精粉末,進行品嘗,將口感的等級分為:微苦、微甜、甜、較甜。
2.黃精浸出物的測定
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以下簡稱《中國藥典》)醇溶性測定法的熱浸法測定,稀乙醇為溶劑。
3.硫酸蒽酮法測定黃精多糖含量
(1)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經105℃干燥至恒重的無水葡萄糖對照品33.10mg,精密稱定,置l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中含無水葡萄糖0.3310mg)。
標準曲線的制備:精密量取對照品溶液0.1m1、0.2m1、0.3ml、0.4ml、0.5ml、0.6ml,分別置10ml具塞刻度試管中,各加水至2.0ml,搖勻,在冰水浴中緩緩滴加0.2%葸酮硫酸溶液至刻度、混勻,放置冷卻,后置水浴中保溫10分鐘,取出,立即置冰水浴中冷卻10分鐘,取出,以相應試劑為空白。按照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通則0401),在582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以吸光度為縱坐標,濃度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
(2)供試樣品溶液制備。取60℃干燥至恒重的本品細粉約0.2512g,精密稱定,置圓底燒瓶中,加80%乙醇150ml,置水浴中加熱回流1小時,趁熱濾過,殘渣用80%熱乙醇洗滌3次,每次10ml,將殘渣及濾紙置燒瓶中,加水150ml,置沸水浴中加熱回流1小時,趁熱濾過,殘渣及燒瓶用熱水洗滌4次,每次10ml,合并濾液與洗液,放冷,轉移至250 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1ml,置10ml具塞干燥試管中,加水至2.0ml,搖勻,在冰水浴中緩緩滴加0.2%葸酮硫酸溶液至刻度,混勻,放冷后置水浴中保溫10分鐘,取出,立即置冰水浴中冷卻10分鐘,取出即得。
(3)空白樣品制備。取水2.0ml,搖勻,在冰水浴中緩緩滴加0.2%葸酮硫酸溶液至刻度,混勻,放冷后置水浴中保溫10分鐘,取出,立即置冰水浴中冷卻10分鐘,取出即得。
(4)波長測定。精密量取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各1ml,分別置10ml具塞刻度試管中,各加水至2.0ml,搖勻,在冰水浴中緩緩滴加0.2%葸酮硫酸溶液至刻度,混勻,放冷后置水浴中保溫10分鐘,取出,立即放置于冰水浴中冷卻10分鐘,取出進行波長掃描。根據掃描結果可知,在582nm處有最大吸收,確定582nm為測定波長。
(5)線性關系考察。精密量取對照品溶液0.1m1、0.2m1、0.3ml、0.4ml、0.5ml、0.6ml,分別置10ml具塞刻度試管中,各加水至2.0ml,搖勻,在冰水浴中緩緩滴加0.2%葸酮硫酸溶液至刻度,混勻,待冷卻后置水浴中保溫10分鐘,取出,立即置冰水浴中冷卻10分鐘,取出,以相應試劑為空白。按照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在582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以吸光度為縱坐標,濃度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得回歸方程Y=0.0443X+0.1020,R=0.9992,結果表明以無水葡萄糖為對照在33.10--199.84ug范圍內有良好線性關系。
(6)精密度實驗。精密稱取5份供試樣品按標準曲線項下方法進行多糖含量的測定,觀察其精密度,RSD為0.13%,儀器精密度良好。
(7)穩定性實驗。精密吸取供試樣品溶液1h內,每隔10分鐘按標準曲線項下方法測定樣液吸光度,RSD=0.83%,表明供試樣品溶液在一小時內穩定性良好。
(8)加樣回收率實驗。取1mL樣液三份,分別加入0.1、0.2、0.3mL標準溶液,加水補至2mL按標準曲線項下方法測定樣液吸光度,平均回收率為100.29%,RSD=1.5%。
三、結果與分析
1.不同產地黃精口感的比較
實驗結果表明(表1),多花黃精、滇黃精(黃斷面類型)的口感均為味甜,雞頭黃精的口感為味微甜,滇黃精(斷面呈淺白色,以下簡稱“白斷面類型”)的口感為味微甜苦。
2.不同產地黃精浸出物含量的比較
不同地區黃精浸出物含量存在明顯差異(表1),其中,云南文山滇黃精(黃斷面類型)、河北承德的雞頭黃精、貴州遵義的多花黃精、云南玉溪的滇黃精(黃斷面類型)4個地區的黃精浸出物含量相對較高,均在50%以上,其含量依次分別為54.6%、53.11%、52.1%、50.21%,云南文山產的滇黃精(白斷面類型)的浸出物含量最低,為38.6%。
3.不同產地黃精品種多糖含量的比較
結果表明(表1),各個地區的黃精多糖含量均符合《中國藥典》的含量要求,其中,云南文山滇黃精(黃斷面類型)的多糖含量最高,為24.62%,云南文山滇黃精(白斷面類型)的多糖含量最低,為10.67%。
4.不同生長年限滇黃精的多糖含量比較
不同生長年限滇黃精的多糖含量存在明顯差異,其中,十年生滇黃精多糖含量最高,為35.83%,其次為四年生,含量為 26.51%,最低為一年生,含量為9.82%。從檢測結果看,所有樣品的多糖含量均達到《中國藥典》2015版的含量要求,并且隨生長年限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其中第三年至第五年的多糖含量增長緩慢,而第四年和第五年間沒有明顯差異。
5.三年生滇黃精不同生長月份多糖含量比較
三年生滇黃精不同生長月份的多糖含量存在差異,其中,11月采收的滇黃精多糖含量最高,為25.93%,其次為1月份,其多糖含量為25.62%,5月和9月采收的滇黃精多糖含量分別為22.13%和25.93%,7月份的多糖含量最低,為21.41%。三年生不同生長月份的多糖含量均達到《中國藥典》的含量要求。
四、 討論與結論
黃精屬于藥典規定的大宗藥材,同時也是藥食兩用的中藥品種,全國多數省份均有種植,其中一些產區,目前主要是滇黃精產區主要靠野外采集和采集后人工種植的方式種植,因此,提前做好資源品種品質的鑒別,為今后選育新類型和新品種奠定基礎變得十分必要。加之,黃精具有藥食兩用的歸屬優勢,因此選育藥效成分含量高的藥用型品種和適口性好的食用型品種對黃精產業的發展具有長遠意義。
本研究選取七個產區的三個品種及其不同類型進行分析,采用醇溶性測定法的熱浸法測定黃精浸出物,采用硫酸蒽酮法測定黃精多糖含量,方法簡單易行,結果準確可靠,精密度好。從分析結果看,滇黃精的生長年限和采挖期影響多糖含量,三年生和四年生黃精多糖含量均為25%左右,含量和產量均差異不明顯,說明第三年可以作為多年生黃精塊根的一個采挖期。而就采挖月份看,三年生滇黃精最適宜的采挖期分別為11月和翌年1月,因為冬季黃精進入休眠期,沒有發芽和開花等生長旺盛過程,營養成分都富集在地下部分的塊根中,并且冬季雨水少,塊根含水量也較低,多糖含量較高。
實驗結果表明,三年生冬季采挖的不同黃精品種或類型,其多糖含量和糖分類型均存在差異,值得一提的是,一些類型的斷口面成色與其多糖的類型存在相關性,在本研究中,我們發現,斷口面呈黃色或微黃色的,其甜味和適口性均比斷口面呈白色的好,推測可能是由于前一種類型含小分子糖較多,而后一種類型含大分子糖較多的原故。在后期的研究中,可以加大對這兩種類型的鑒別,進一步選育出藥用型品種和食用型品種的滇黃精,為后期開發不同類型的食品、保健品和藥品等新產品提供原料而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15:306-307.
[2] 焦劼,陳黎明,孫瑞澤,等. 不同產地黃精主要化學成分比較及主成分分析[J].中藥材,2016,39(3):519-522.
[3] 賈向榮,焦劼,馬存德,等. 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對黃精生長及多糖含量的影響[J].中藥材,2017,9(40):2007-2012.
[4] Cheng Ming-En,Wang De-Qun. Anatomical structure and histochemical localization about rhizomes of five species of Polygonatum[J]. Chin J Chin Materia Med,2013,38(13) :2068-2072.
[5] 李麗,田麗娜,任振興,等. 黃精多糖的結構分析及功能活性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5(15):231-234.
[6] 陸建平,張靜,張艷貞. 黃精多糖的功能活性及應用前景[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 2013, 4(1):273-278.
[7] 方園. 黃精多糖和低聚糖的分離與結構解析[D].江南大學,2011.
[8] Zhang X H,Geraldo B J H,Zhao R G T,et al. Determination of relative molecular mass and composition for Polygonatum sibiricum polysaccharide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J].Chin J Chromatogr,2005,23(4):394-396.
[9] 張峰,高群,孔令雷,等. 黃精多糖抗腫瘤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07,2(21):95-96.
[10] 馬志茹,袁倬斌. 電化學法研究黃精及枸杞子對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J].中國藥學雜志,1999,34(10):665-667.
[11] 張庭廷,夏曉凱,陳傳平,等. 黃精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2006,12(7):42-45.
[12] 徐渭沅,郁建平. 黃精多糖的提取工藝優化研究[J].中華現代中西醫雜志2006,4(6).
[13] 徐兵兵,于勇杰,吳帆,等. 黃精多糖研究綜述[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15(4):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