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燚
(中國航發湖南動力機械研究所,湖南 株洲 412002)
離心壓縮機作為一種動力機械設備,在化工、冶煉、石油、航空航天等領域已被廣泛應用。我所氣源配置有2MCL455型離心壓縮機,該機組軸系示意見圖1,電機與增速箱、增速箱與增壓機均通過膜片聯軸器聯接。承超溫報警(報警溫度:80℃),且報警溫度持續上升,在運行現場發現該臺機組各軸承處出現不同程度的冒煙現象,且散發出焦糊氣味。增速箱、壓縮機各軸承部位溫度均較高。

圖1 MCL455型離心壓縮機軸系示意圖
對該機組增速箱、軸承座,壓縮機轉子兩端軸承座等關鍵部位進行分解檢查。檢查發現增速箱支撐軸承磨損嚴重,與軸承配合處軸頸表面附著有巴氏合金,轉子支撐軸承、推力軸承、級間密封磨損嚴重,與軸承配合處軸頸表面附著有巴氏合金,現場故障圖片見圖2.
2017年9月,一臺2MCL455型離心壓縮機在停車狀態時被壓縮空氣吹轉,該機組的增速箱、增壓機等關鍵部件在無油潤滑的情況下被高壓氣流吹轉,導致增速箱大、小齒輪軸以及支撐軸承不同程度磨損,壓縮機轉子軸頸部位及其支撐軸承、推力軸承、油封、軸端密封磨損嚴重,該機組不能正常工作,為保障科研生產工作可以順利開展,需對該離心壓縮機進行修理。

圖2 現場故障圖片
2017年9月7日,工作人員按照運行計劃安排,從9時53分開始,先后投入2臺2MCL607離心壓縮機(壓力:1.0 MPa(A),流量:10 kg/s)供氣,運行至 12時58分,發現未投運的一臺2MCL455型離心壓縮機(壓力:3.0 MPa(A),流量:10 kg/s)轉子非驅動端軸
查閱該離心壓縮機組運行歷史數據與現場監控畫面,結合拆解情況進行綜合分析,造成此次故障主要原因是該離心壓縮機潤滑油系統因未投運,在無油潤滑情況下運轉了14 min,各關鍵部件軸承軸瓦與軸頸間處于“干磨”狀態,溫度迅速上升,導致了軸瓦材料巴氏合金熔融附著在軸頸處[1];其次在2MCL607離心壓縮機投入運行時,其供氣管路的隔斷閥由于誤操作未處于全關狀態,故障離心壓縮機進氣管路上的電動閥也沒有關閉,導致高壓氣流進入,吹轉壓縮機轉子;另外,這也反映離心壓縮機的控制系統運行數據檢測及監控功能不夠完善,離心壓縮機防誤操作的設計考慮不全面,不能在離心壓縮機異常運轉時,通過檢測異常數據來進行報警和保護[2]。
根據故障分析得出的原因和故障現象,為修復該離心壓縮機組,首先需要對壓縮機各關鍵部位的軸承、軸徑等進行修理;其次在各離心壓縮機增速箱聯軸器處增加測轉速傳感器,并將傳感器信號上傳至機組控制系統內;最后對離心壓縮機各運行人員進行安全和操作培訓,避免再發生類似閥門誤操作現象。本文重點描述對壓縮機各關鍵部位的修理過程,控制系統及操作人員培訓等內容不再贅述。
3.1.1 大、小齒輪軸修復
將增速箱大、小齒輪軸軸頸部位在車床上利用金相砂紙進行精拋光,拋去粘附的巴氏合金后,發現軸頸無磨損,軸頸尺寸在允許范圍內;軸頸修復后,對大、小齒輪軸進行動平衡試驗,檢測結果符合離心壓縮機使用說明書的技術要求,檢測數據見表1.

表1 大、小齒輪軸動平衡檢測數據
3.1.2 軸承修復與檢測
(1)軸瓦間隙測量
增速箱大、小齒輪軸支撐軸承軸瓦破壞嚴重,直接更換軸承。軸頸與軸瓦的間隙對于運轉時形成潤滑油膜十分重要,測量軸瓦間隙的方法有抬軸法及壓鉛絲法等,此次維修采用圖3所示壓鉛絲法[3],通過測量鉛絲厚度反映軸瓦間隙。將直徑0.3 mm(略大于間隙值)鉛絲壓在軸頸A-B及a-b處(兩側45°角處),通過固定軸承,使軸瓦壓實鉛絲。

圖3 壓鉛絲法檢測軸瓦間隙
使用千分尺測量鉛絲厚度,測量結果按公式(1)計算,檢測數據見表2.

式中:δ為間隙值;A、B、a、b為鉛絲在各點的厚度。

表2 大、小齒輪軸瓦間隙檢測數據
(2)軸瓦緊力測量
軸瓦緊力保證了在運轉時軸承外圈不會在軸承座內產生晃動,對于避免軸承座磨損及機械振動十分重要。采用圖4所示壓鉛絲法,將厚度0.2 mm(由頂隙值與鉛絲直徑一半的和算出)銅墊片放置于軸承座結合面之間,將直徑0.3 mm(略大于頂隙值)鉛絲壓在上軸瓦背A-B及a-b處(兩側45°角處),通過固定軸承座,使軸承座上蓋壓實鉛絲。

圖4 壓鉛絲法測軸瓦緊力
使用千分尺測量鉛絲厚度,檢測結果按公式(2)計算。檢測數據見表3.

式中:δ為軸瓦緊力;A、B、a、b為鉛絲在各點的
厚度;d為銅墊厚度。

表3 大、小齒輪軸瓦緊力檢測數據
3.1.3 大、小齒輪嚙合檢測
齒輪嚙合傳動時,為了在嚙合齒廓之間形成潤滑油膜,避免因輪齒摩擦發熱膨脹而卡死,齒廓之間必須留有間隙,同時齒輪副嚙合時需接觸良好,以保證齒間載荷分布均勻[4]。將增速箱大、小齒輪復裝,對大、小齒輪進行嚙合試驗,使用百分表檢測齒輪嚙合間隙,使用紅丹粉檢測齒輪嚙合接觸斑點,檢測結果符合離心壓縮機使用說明書技術要求,檢測數據見表4.

表4 大、小齒輪嚙合試驗檢測數據
3.2.1 轉子軸修復
壓縮機轉子軸頸部位在車床上利用金相砂紙進行了精拋光,拋去軸頸表面粘附的巴氏合金后,發現軸頸磨損嚴重,軸頸尺寸相差較大。軸頸修復的一般方法有機加工修復、激光熔覆及加裝軸套等,因轉子軸頸磨損量已經超出機加工修復和激光熔覆的有效范圍,故采用加裝軸套方式進行修復,軸套采用與轉子軸相同的材料進行加工。軸頸修復后,對轉子葉輪進行噴砂處理,以便于著色檢查,著色結果顯示轉子葉輪無損傷及裂紋。檢測完畢后,對轉子進行高速動平衡試驗,檢測結果符合離心壓縮機使用說明書的技術要求,檢測數據見表5.

表5 轉子動平衡檢測數據
3.2.2 軸承修復與檢測
轉子支撐軸承及推力軸承的軸瓦破壞嚴重,直接更換軸承,采用與增速箱相同方法測量軸承配合間隙,檢測結果符合離心壓縮機使用說明書的技術要求。檢測結果見表6.

表6 轉子軸承配合間隙檢測數據
3.2.3 級間密封間隙檢測
將轉子復裝至壓縮機定子上,使用銅棒將固定在定子上磨損的級間密封敲下,更換新的密封,良好的級間密封對于保證壓縮機流量及運行效率十分重要,使用塞尺測量級間密封與轉子軸間隙,檢測示圖見圖5:

圖5 級間密封檢測示圖
檢測結果符合離心壓縮機使用說明書的技術要求,檢測結果見表7.

表7 轉子軸與級間密封間隙檢測數據
3.3.1 增速箱與增壓機安裝調整
以增壓機轉子輸入軸為基準,采用激光對中儀檢測增速箱輸出軸與轉子輸入軸的同軸度,通過調整增速箱的位置與修磨墊片精調同軸度。檢測結果符合離心壓縮機使用說明書的技術要求。檢測結果見表8.

表8 增速箱輸出軸與轉子輸入軸的同軸度數據
3.3.2 電機與增速箱安裝調整
以增速箱輸入軸為基準,采用激光對中儀檢測電機輸出軸與增速箱輸入軸的同軸度,通過調整電機的位置與修磨墊片精調同軸度。檢測結果符合離心壓縮機使用說明書的技術要求。檢測結果見表9.

表9 電機輸出軸與增速箱輸入軸的同軸度數據
3.3.3 離心壓縮機調試運行
離心壓縮機安裝完畢之后,進行了空載及負載調試。空載運行時間約2 h;負載運行時間約4 h,運行過程中現場均無異?,F象。運行數據見表10.

表10 離心空壓機調試運行數據
從表10可以看出離心壓縮機增速箱軸承溫度、轉子軸承溫度、壓縮機軸振動及軸位移等各項檢測數據均在正常范圍內,與故障發生前該臺空壓機運行數據無較大差異,調試運行結果符合離心壓縮機使用說明書的技術要求。
無油運轉故障是離心壓縮機比較嚴重的故障現象,排除故障的方法較復雜。本文針對2MCL455型離心壓縮機無油運轉故障現象,分析了產生故障的原因,根據設備的受損情況,逐一提出了修理方法,機組修復后進行了調試運行驗證,科研生產工作可以順利開展,驗證了故障分析及修理方法的有效性,為排除該類故障提供了參考。
[1]黃少峰.淺談設備潤滑技術與應用[J].活力,2009(18):73.
[2]盛兆順.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技術及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
[3]李學凱.壓鉛絲測量軸承頂隙方法的改進[J].貴州電力技術,2004(4):35-38.
[4]張浩民.離心式壓縮機常見故障分析[J].甘肅科技,2011,27(11):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