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塑料在便利生活的同時,也在污染環境,細小的塑料顆粒威脅著全世界特別是海洋生物;我們喜歡用鮮花裝點生活,但殊不知種植鮮花浪費了大量的水資源,肥料、保鮮劑更嚴重污染著周圍的環境;人們不惜開墾雨林、濫伐樹木、破壞草地、濫用農藥化肥,只為收獲更多的糧食,卻從未想到過原本生活在此地的動植物會遭遇什么;核電站雖然清潔無污染,但切爾諾貝利、福島事件也在危及人類生活。污濁的空氣,擁擠的交通,糟糕的居住環境,地震不斷洪水連天,等等,一些科幻大片中出現過的災難將頻現,我們再也不能無視眼前的一切了。
全球知名的科學記者艾倫·韋斯曼用冷靜而不失溫度的筆觸描述了一幅幅“沒有人類”的地球畫面:
第1天,城市整個癱瘓,地下排水系統失靈;
第1周,核反應堆將熔化爆炸,核電站周圍的一切都將毀于高溫和大火;
第1年,道路開裂,雜草橫生;
第5年,城市道路已被樹木雜草占領;
第10年,屋頂的鐵釘銹跡斑斑,開始漏水,家具腐爛;
如現實般逼真的畫面,也讓我們看清了我們人類給這個星球究竟帶來了什么。相對于漫長的宇宙來說,人類的歷史太短暫了,我們每一次對于自我的選擇都是與自然規律的背離,貪得無厭終將付出沉重的代價。但韋斯曼并不是一味地指責和批評,他熱愛我們的地球,并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他說,“我不愿意生活在一個沒有音樂、沒有詩歌、沒有藝術的世界里,正如我不愿意生活在一個沒有樹的世界里一樣。我寫《沒有我們的世界》不是贊同悲觀的論點。相反,人類要作為當前生態系統的一分子繼續留下來。就像《華盛頓郵報》書評所說‘這個星球將繼續運轉許多時光,而我們卻不會存在到那一天。事實上,我們有更多必須停止掠奪地球和過度消耗資源的理由:如果我們不這么做,我們將創造一個沒有人類的世界。”
艾倫·韋斯曼(Alan Weisman),美國著名科學作家、新聞記者,《哈珀斯》《大西洋月刊》《紐約時報(雜志版)》《探索》等雜志以及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最重要的撰稿人和制作人,著有《葛維歐塔村:重新發現文明世界》《沒有我們的世界》《倒計時》等作品,并獲洛杉磯記者協會最佳專題報道獎、西方最佳新聞寫作獎、羅伯特·肯尼迪新聞獎、聯合媒體獎、巴西政府頒發的全國最佳新聞獎等多項殊榮。
在設想中反思傷害,于絕望后尋找希望;媲美經典自然寫作《寂靜的春天》。
對于一個玩弄自身命運的物種而言,《沒有我們的世界》是本極其重要的書。
在《沒有我們的世界》里,艾倫·韋斯曼引導我們在腦海中勾勒出—個沒有我們的世界:人類退出后.大自然如何重新占領地球,人類的痕跡哪些會消失殆盡,哪些成了地球不能磨滅的紀念。沒有了我們,地球依然會繼續存在下去,依然會水草豐美、生命繁盛;可是沒有了地球的我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