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ly

孩子兩歲就訓練如廁,太早了嗎?
對大多數孩子,特別是男孩子來說,是太早了點——至少,美國的兒科醫生會這么建議。在美國,3歲之前就學會自己上廁所的孩子還不到一半數量。
這要在中國,爺爺奶奶們可就不樂意了。他們會說,穿個“開襠褲”,大多數孩子兩歲就會自己上廁所了。這種傳統褲子的襠部沒有縫合,可以讓孩子們自如地大小便,而不會弄臟衣服。直到今天,你還能在中國的一些地方看到很多穿著開襠褲學走路的小朋友。
關于各種不同的如廁訓練方法(更不用說其他大量的孩子培養問題)的育兒建議總是一抓一大把,而且每一種建議似乎都在標榜自己是唯一合理可靠的選擇。如今,家長們還面臨著各種所謂有著科學依據且跟所有孩子都有關系的指導,但這些不同策略之間甚至存在有直接的矛盾之處。簡單來說,僅以英文出版的育兒輔導書籍就有2000多種,還有更多的育兒博客等等。也難怪,當代家長們總是對如何撫養孩子感到困惑迷茫。
作為一名人類學家,這25年來筆者一直在研究世界各地的育兒習慣。曾經有挺長一段時間,筆者和丈夫(作家菲利普·格雷厄姆)生活在西非雨林的一個小村莊。那段經歷讓我相信,人類具有極強的適應力,能夠在各種獨特的環境中茁壯成長。多到不可思議的各種育兒方式,讓我們開始重新思考,并改變了我們自己家庭培養孩子的一些方式方法(比如分享床鋪、獨立和做家務)。
事實上,在養育孩子這方面,哪里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育兒建議?
為了傳播這一理念,我和我的同事根據我們自己以及其他人長期以來在以色列、巴勒斯坦、中國、葡萄牙、秘魯、丹麥、科特迪瓦和美國等地的實地工作見聞,合作編纂了一本書《世界嬰兒:你所不知的八大育兒經驗》。通過為難倒多數父母的育兒挑戰提供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法,希望能夠為父母們帶來一些開闊的思維,讓他們知道,正確養育孩子的方法可不止一種。
所以,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家長會選擇別人給定的育兒經驗呢?往往,歸根結底還是跟錢和他們有這種選擇的權利有關。讓我們來重新回到如廁訓練這個問題上。
在科特迪瓦的一個小村莊,那里的媽媽們會在嬰兒出生后幾天就開始訓練他們大便。從新生兒臍帶干枯脫落那天之后開始,他們會每天兩次給嬰兒喂灌腸劑。等寶寶長到幾個月大的時候,爸爸媽媽們根本不用擔心寶寶白天會拉大便在身上。
這種看似極端的做法該如何解釋呢?這么說吧,一方面,在這個村莊——乃至科特迪瓦南部大部分地區,紙尿褲很稀有。而且,即便當地市場有紙尿褲出售,那些以種地為生的家庭也根本買不起。(而且,地球也供不起那么多紙尿褲。據環保人士估計,“一次性”尿布是垃圾填埋場中的第三大單一消費品,而且生產這些紙尿褲每年會消耗70億加侖的石油。)
但是有沒有選擇和能不能買得起只是部分的原因。勞動力結構和深層次的價值觀也影響了父母的選擇。
在科特迪瓦(和其他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一樣),這里的人們在白天總是把孩子背在背上。但是,背孩子的并不是孩子的母親。孩子的母親往往在地里忙農活,種莊稼,好養活一大家子人。在這里,人們視所有糞便(也包括嬰兒的糞便)為污物,一想到寶寶把大便拉在某個人的背上,就已經足夠惡心討厭了。
鑒于當地對糞便的這種態度,基本上沒有哪個保姆會愿意照顧一個“可能會把大便拉在別人背上”的寶寶。因此,從剛出生開始就訓練嬰兒規律地上廁所,其實是為了讓孩子的母親能夠有更多時間去田間勞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早期的如廁訓練可以方便母親為家庭提供足量的食物。
當然,西方家長對這種行為可能會感到震驚詫異,擔心孩子可能會因為早期的創傷而承受長期的情緒失調折磨。但是,除去貧窮導致的健康、缺乏教育和經濟機會等問題,這些從嬰兒時期就開始接受如廁訓練的孩子照樣健康快樂地成長,跟那些穿著紙尿褲長大的孩子們并沒什么兩樣。
不過話說回來,這種看似難以理解的做法對非科特迪瓦當地社區的讀者來說也并非真的就那么不可理解。在美國,女性的工作需求可能會影響到嬰兒如廁訓練的時間,盡管沒有剛出生就訓練那么早。很多托兒所也僅接受完全學會上廁所的兒童。如果一個在職媽媽沒辦法在家照顧寶寶也沒有其他親戚能夠幫助她,那么她可能就不得不盡早地訓練自己的寶寶學會上廁所,以便盡早回到職場。
而對于全職媽媽或者有親人幫忙照顧寶寶的在職媽媽來說,不同的生活環境可能會有不同的如廁訓練時間。比如,在巴勒斯坦,很多女性在寶寶14或15個月大的時候開始訓練他們上廁所。他們能夠在這么早的時間開始訓練寶寶如廁是因為這些媽媽們本身不需要外出工作,所以有充分的時間訓練寶寶。另一方面,一位外出工作的巴勒斯坦女性可能會在寶寶2歲左右才開始訓練他們如廁。這是因為大家庭中的其他女性會在媽媽外出工作期間幫忙照顧孩子,所以對盡早開始如廁訓練也就沒有特別的要求。
一旦我們深入了解了當地人的日常生活習慣后,那些看似異乎尋常甚至帶有虐待意味的行為——如嬰兒灌腸等——就不再那么令人難以理解和接受。年輕的新晉爸媽們常常會擔心如果自己做錯哪一步會影響自己孩子的未來成長,多了解其他地方的不同育兒方式有助于他們緩解這種焦慮。通過探索比較訓練孩子如廁的習俗以及其他更多的育兒習慣之后,毫無疑問,撫養孩子的正確方式方法并非只有一種。
何時讓孩子開始接受如廁訓練?這個問題并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