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衛露,范文濤,鐘永生
(西部礦業股份有限公司錫鐵山分公司,青海 海西 816203)
大柴旦,蒙古語譯為伊克柴達木,意為“鹽澤”,地理位置處于青海省西北部,柴達木盆地北緣。柴達木盆地素有“聚寶盆”之稱。已經發現的礦點多達200處,共50 余種,其中石油、鉛鋅、鹽等自然資源儲量頗多,食鹽總儲量高達600 億噸。鉀鹽、芒硝、硼酸鹽等資源都具有工業開采價值,如察爾汗鉀鹽廠化工原料基地在中國自然資源開發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盆地內儲油構造分布廣泛,西部更有重要油氣聚集區。北西鉛鋅礦主要集中于大柴旦鎮,緊鄰錫鐵山鉛鋅礦,錫鐵山鉛鋅礦是目前中國境內已知最大鉛鋅礦礦產區。
鉛鋅礦多為鉛鋅共生礦,現我國已探明的鉛礦資源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鋅資源位居世界首位。我國鉛鋅礦多集中分布于云南、青海兩省。云南鉛鋅砂遍布全省,蘭坪、會澤、瀾滄等均為大型鉛鋅礦,蘭坪金頂的鉛鋅礦更是位居全國首位,可進行露天開采;青海省的鉛鋅礦產資源集中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內的錫鐵山、大柴旦等地[1]。
主要礦產區位于柴達木盆地北緣裂谷帶,青海省西北部,東北緊鄰宗務隆山褶皺帶與歐龍布魯克斷裂層。以下為礦床分布地區和鄰區地形地貌圖(見圖1)。

圖1 柴北緣及其鄰區構造單元分布圖
礦化帶是有礦床、礦點、蝕變圍巖等礦化現象或找礦標志呈帶(面)狀斷續分布,并受同一地質條件控制的地段。成礦帶的含義與成礦區相同,即在地質構造、地質發展歷史以及在成礦作用上具有共性的地區,多呈狹長的帶狀分布。成礦帶的范圍一般與一、二級構造單元或構造體系一致,如環太平洋成礦帶、特提斯成礦帶等。礦化體是指受到礦化作用的地質體。礦化蝕變帶由礦化和蝕變組成,礦化是一種地質作用,蝕變也是一種地質作用,存在兩種地質作用的(地帶)區。
礦體是指含有足夠數量礦石、具有開采價值的地質體。礦體可分為地表礦體與隱伏礦體,礦體特征是研究和控制礦體總的分布范圍、礦體數量、規模、產狀、空間位置及形態、相互關系等,根據礦床地質因素和礦石礦物共生組合特征,圈定氧化帶,鉛鋅礦體是由含礦熱液交代而成,而成礦帶由斷裂帶控制,所以按成礦斷裂帶進行圈定。
鉛鋅礦主要礦產層位于火山沉積巖組和沉積巖段、基性火山碎屑巖組以及酸性和基性火山碎屑互層段。層位控制層控礦體,使得鉛鋅礦嚴格分布于上述巖組和巖段中。地層巖石特性指分類、成分、顏色、構造、結構及性質等,地層包括各種沉積巖、巖漿巖和變質巖,含有鉛鋅礦的巖性地層隨走向和傾向發生變化,礦體的產出與地層巖性密切相關。
構造體系復合控礦較為普遍,交接復合幾乎對所有的礦產形成都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斷裂交接層力量集中造成巖石碎裂,是礦區最主要的控制性構造,有利于礦液凝形成礦;褶皺多層交接產生疊加褶皺,可使礦層加厚和礦質富集從而形成富礦。斷裂歸并則因先存破裂易釋放應力,裂隙反復啟閉利于導入礦液[2]。
大柴旦鉛鋅礦的礦產礦體產出原因與時間和空間的耦合作用密切相連,從加里東早期超基性巖體中含有鉛鋅礦體可以明確表達礦體產生時間應當在侵入活動時間后,以此推測礦體成礦時間應在加里東晚期。從空間上來看鉛鋅礦只存在于特定的地質巖性與地層當中,成礦空間位置具有較大的限制,成為鉛鋅礦形成的必要因素之一。
找礦標志可分為間接找礦標志和直接找礦標志。
間接找礦標志有:①激電異常找礦標志,可以根據極化體和電導體的異常,結合成礦條件分析研究,排除異常多解性干擾,尋找盲礦體。②重砂異常標志,是最為主要的間接找礦方式,常采取圍著異常轉、沿著構造追的方式尋找線索發現礦區。③化探異常標志,根據不同性質、比例尺的地球化學如水系、土壤、巖石等異常從而印證發現較好的尋礦區域。④青盤巖化標志:劇烈的青盤巖化作用使得火山巖面貌及巖石特征發生改變,是尋找礦區的有利地段。
直接找礦標志主要有:①控礦地層標志,根據不同礦體的分布規律的差異,如地質、巖性等尋找異性結構面,發現有利成礦的地段。②控礦構造標志:為了更好地判斷地質構造中的巖層產狀、構造類型和巖層的新老關系,在分析區域或大范圍的地質構造時需要選取一個分布較廣、巖性特征明顯、層位穩定的巖層作為標準層,有助于鑒別巖層的構造。標準層不是一個特定的巖層,只是區域內一層或一組具有相對明顯特征和穩定結構的巖層。③圍巖蝕變標志,圍巖的蝕變作用與成礦作用在時間與空間上緊密地共生在一起,是在一個相同的地球化學反應場中形成的。簡而言之,圍巖蝕變是成礦過程中的一個伴生現象。因此,深入研究圍巖蝕變現象,有助于推測和模擬成礦過程以及成礦物質的運動方式、沉淀和富集條件,還可以確定成礦機制,幫助人們科學地建立成礦模式。
大柴旦鉛鋅礦的開采在理論基礎和科技技術支撐上仍有不足,希望結合其他礦產地區的開礦采礦和尋礦方法,積極開拓視野取長補短,爭取創新和發展,將礦產資源充分利用起來,提高經濟文化科技水平,實現區域的繁榮富強。
[1]熊興武,陳憶元.柴達木地塊北緣早古生代裂陷槽[C]//王鴻禎,中國大陸邊緣中、新元古代及古生代構造演化.北京:地質、出版社,1994.
[2]楊永琦,秦虎.地形條件對爆破地振的實驗研究[C]//第二屆全國煤炭爆破學術會議論文集,1989: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