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穎
(河北省區域地質調查院,河北 廊坊 065000)
廊坊區位于河北省中部偏東,東部與天津交接,北部與北京相鄰,西接保定,南連滄州。廊坊地處河海流域,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因此四季分明。具有春季干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晴朗涼爽、冬季嚴寒少雪的特點。河北省廊坊區有著豐富的地理資源,大部分正在處于勘探階段。為對廊坊區礦產資源更加合理的開發利用,因此對其礦床礦石顯微結構構造及成礦特征進行分析[1]。
廊坊區礦區內露出地層較為簡單,礦體主要處于三疊系的夕卡巖帶中,礦體與圍巖界限呈漸變形態分布,局部成透鏡狀或團塊狀。廊坊區礦區內構造相對較為簡單,且區域構造不發育,只有較小的斷裂與褶曲進行小規模的發育。礦區內斷裂構造主要分為三個部分斷層[2]。
斷層一呈東西向分布,地表出露長度為300m,破碎帶寬3m~6m,其中夾雜灰巖角礫,黏土礦物與巖石碎屑為膠結物;斷層二呈南北向分布,地表露出長度為150m,破碎帶寬3m~6m,其中夾雜灰巖角礫,黏土礦物與巖石碎屑為膠結物;斷層三呈北向東方向分布,地表露出長度為100m,破碎帶寬2m~4m,其中夾雜灰巖角礫,黏土礦物與巖石碎屑為膠結物。礦區一帶變質巖廣泛分布,主要分為熱接觸交代變質與區域變質。
廊坊區礦床礦石顯微結構如下圖1所示。

圖1 廊坊區礦床礦石顯微結構
廊坊區礦床礦石顯微結構主要呈木質細胞結構,產于石炭紀礦系層位中,暗者為碳化植物細胞——絲炭。
廊坊區礦區主要廊坊區東南部地區,區內構造較為簡單。主要由下中侏羅統作為統一斜向構造,軸向為西南—東北的大礦溝組礦系地層與第三系地層組成。且兩翼不對稱,西南翼傾角為30°左右,東北翼傾角一般為 50°左右。廊坊區礦床下部主要由砂巖夾雜凝灰質砂巖構成,中部為碎屑巖。在對河北省廊坊區礦床厚度穩定性進行調查后,評價表如表1所示。
分析上表可以看出,1、2、4號礦層間的砂巖最具有標志性特征,其中間層為砂巖,1號與4號間的砂巖分別為2號好礦層的頂板與底板。這一標志層中不僅含有褐鐵礦,使其不易風化,并且由于地貌上不斷增加的礦物質,使其呈現黃褐色,這是其他礦層所不具備的特征。這一砂層中均有粗—中粒砂巖,底部多含礦屑,且巖石中層顆粒成棱角狀大小不均勻顆粒,成分主要以長石與石英為主。而從礦石含量來看,7、8、9層礦石含量最高,南、北兩側礦石含量最低。

表1 河北廊坊礦床厚度穩定評價表
從局部或可采礦層厚度來看,2號礦層占礦層組的5.1%,1、3、4號礦層厚度占礦組2.09%~2.52%之間,6號礦層穩定程度僅占0.4%,因此不穩定礦層由1、2、3、4組成,6號礦層穩定屬性為極不穩定礦層。受構造影響,礦層呈塑性向軸向加厚,這也是礦床兩翼厚度漸減的最大原因。針對礦層本身所具有的物理與化學性質可以看出,6號礦層中粗砂巖呈都豆莢狀;3號礦層為中間泥巖、兩側砂巖的串珠狀;2號礦層為泥沙、砂巖混合,呈串珠狀或豆莢狀。從礦層地表分化后顏色、光澤、硬度等發育情況可以看出,礦區綜合特征出現明顯的可區別性
河北省廊坊區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但大部分正在處于勘探階段。為將廊坊區礦產資源更加合理的開發利用,通過對河北省廊坊區的礦床礦石的顯微結構以及成礦特征進行分析,經過地質勘察可以看出,廊坊礦區的礦石顯微結構主要呈木質細胞結構,產于石炭紀礦系層位中,暗者為碳化植物細胞。而礦區綜合特征也出現明顯的可區別性。這一研究能夠幫助廊坊區礦石開采工作得到更好的發展。
[1]邢波,向君峰,葉會壽,等.豫西駱駝山硫多金屬礦床紋層狀礦石硫化物Rb-Sr定年及S同位素組成對礦床成因的制約[J].地質通報,2016,35(6):998-1014.
[2]呂林素,李宏博,周振華,等.吉林紅旗嶺富家礦床礦石礦物化學和硫同位素特征——對銅鎳硫化物礦床成因及成礦過程的約束[J].地球學報,2017,38(2):19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