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鑫
(湖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402隊,湖南 長沙 410000)
露天礦開采不斷增加,產生了更多的高陡邊坡,受到雨水因素和其他因素等的影響,極易引發滑坡或者塌方等情況,因此需要強化邊坡變形監測以及穩定性分析。在變形監測工作中,借助各類監測技術,能夠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測量精度。
以A礦井變形監測工程為例,該礦礦井口位于礦坑底部,四周為礦幫邊坡以及排土造成的邊坡。因為長時間裸露,受到自然因素的影響較大,出現邊坡塌滑的幾率較大,威脅著礦井開采作業的安全性?;诖?,需要強化變形監測,做好治理工作。
對于露天礦區邊坡變形監測,采取全站儀直接監測變形點的三維坐標法,能夠獲得不錯的監測效果[1]。利用極坐標差分法,所建立的監測系統圖如圖1所示。利用1臺測量機器人、計算機設備、通訊電纜,建立監測基站,將棱鏡放置在變形點。

圖1 極坐標監測系統方框圖
按照以下流程進行:①在穩定性較好的區域,設置3個水準基準點,分布位置包括現場辦公室后側的山坡上和進洞口左側的山洼里,數量為1個和2個,距離金洞口約為300m,具有不錯的穩定性。對于進洞口的監測點位,嚴格按照施工要求布置,在上高邊坡位置處,設置16個監測點,記錄為A1-A16。在中間高邊坡擋墻位置,設置9個監測點位,記錄為A17-A26。在下邊坡擋墻位置,設置6個變形監測點位,記錄為A27-A31,總計布置31個變形監測點。
對于外業數據的采集,具體流程如下:①對各個變形監測點,采取人工觀測的方法,獲得坐標X、Y、H數據,構建坐標數據庫。②當變形監測點數據積累到一定量后,要及時做好數據庫修正。③選擇距離監測部位較近的基準網點,作為變形監測的基準點以及參考站。④把TCA2003,布置在基準站變形觀測墩上,做好整平調整,設置好相關參數,包括觀測點集和測回數等。⑤儀器裝置依據內置點位概略坐標數據庫的坐標信息,開展自動識別目標以及精確照準。同時測量相關信息,包括方位角和天頂距等,并且將讀數自動存儲到SRAM卡內。
把SRAM儲存卡內的原始數據信息,包括變形監測點斜距和天頂距等,轉移到計算機內,依據觀測值參數,通過差分改正和監測位移量模型,利用數據處理軟件,能夠獲得變形監測點的相關數據,包括三維坐標以及位移量等,開展變形分析以及預測。圖2和圖3分別為部分監測點水平位移速率曲線圖以及垂向位移速率曲線?;?期邊坡沉降監測數據,沉降監測結果如下:①中邊坡設置的A10和A11變形監測點,沉降范圍為2mm~3mm。②上邊坡設置的A16-A18、A31、A32變形監測點,沉降范圍在2mm~3mm。③剩余變形監測點位沉降都小于1mm。因為邊坡受到天氣因素和施工因素的影響較小,因此邊坡整體沉降相對較小?;诮?期邊坡平面位移監測數據,平面位移監測結果如下:監測點位移量都小于3mm,預測邊坡近期出現大規模平面位移的可能性較小?;诔两禂祿推矫嫖灰茢祿姆治?,得知隧道進口邊坡變形小,呈現穩定狀態[2]。

圖2 監測點水平位移速率曲線圖

圖3 監測點垂向位移速率曲線圖
對于露天礦區邊坡變形的監測,對監測技術的需求和要求不斷提升,需要其能夠替代人員完成危險的監測工作。結合運用GIS技術和RS技術以及GPS技術,構建集成變形監測系統,能夠為地質災害信息的分析和整理,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撐。尤其是,GIS技術的利用,能夠實現四維空間地質情況的全面描述,記錄地質變化過程,在預測露天礦區邊坡變形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是邊坡變形監測技術發展的主要趨勢。
為了保證礦區安全生產,需要強化露天礦區邊坡變形監測。目前,可應用于變形監測的方法和手段較多,具體包括全站儀測量法以及GPS變形監測法等,此類方法的應用,雖然能夠獲得不錯的效果,滿足變形監測需求,但是難以獲得完整的特征信息。而應用三維激光掃描技術以及可合成孔徑雷達干涉技術等,變形監測成本較高?;诖耍瑸榱吮WC露天礦區邊坡變形監測的全面性以及經濟性,建議推廣應用數字近景攝影測量技術,能夠實現邊坡面的全面監測,監測作業的精準度高。
綜上所述,對于露天礦區邊坡變形監測工作,利用各類監測技術,為了保證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和真實性,需要做好技術要點的把控。在實際工作中,建立集成變形監測系統,積極引用新技術,提升監測水平,進而提供更多的監測服務。
[1]馬驍駿.露天礦山邊坡變形監測的開展及GPS運用分析[J].大科技,2017(24).
[2]李如仁,楊震,余博.GB-InSAR集成GIS的露天煤礦邊坡變形監測[J].測繪通報,2017(5):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