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杰,孫 凱
(河北地質大學,河北 石家莊 050000)
目前便于獲取的衛(wèi)星遙感數據主要為美國Landsat系列衛(wèi)星數據,應用較多的是Landsat5、Landsat7及Landsat8數據。由表1可知,Landsat5數據分辨率為30m,沒有全色波段的數據;Landsat7有15m分辨率的全色波段但2003年以后的數據存在異常;Landsat8數據較新,且有15m分辨率的全色波段。因此,本次工作著重收集Landsat8衛(wèi)星遙感數據。
獲得的數據產品類型為L1T,是輻射校正數據使用地面控制點和數字高程模型數據進行精確校正后的數據產品。
傳感器本身、衛(wèi)星姿態(tài)、傳感介質等因素而造成遙感圖像的幾何變形。為滿足遙感制圖的量測和定位要求,首先需要校正影像以消除上述各種變形。
專題圖像的制作應根據解譯的需求選擇原始波段組合或運算后的結果圖像組合。
研究過程中采用HIS變換的方法進行數據融合,多光譜與全色光譜融合分辨率可達15米。地面分辨率明顯提高。高分辨率與低分辨率各有優(yōu)勢,改善遙感圖像目標識別的準確率。
針對不同類型的直方圖以及處理的目的,直方圖處理常用方法主要有線性拉伸、直方圖均衡化、適應性拉伸、對數拉伸等,各種方法的效果各不相同。陸地衛(wèi)星8數據具有多個波段,通過不同波段組合的對比,可以發(fā)現不同地物在上述合成影響中的顏色特征(表2),可以發(fā)現571組合是個非常有效的組合,對于區(qū)分植被、冰等都較為有效。

表2 不同波段組合下不同地物的顏色特征

表1 Landsat5、Landsat7、Landsat8波段對比表

表3 解譯標志表

圖1 TM影像蝕變提取結果
遙感地質解譯標志是對影像中可以用來區(qū)分地質體或確定地質屬性的遙感影像特征的總結,是開展全區(qū)地質解譯的基礎和標準。此次主要介紹構造解譯標志。
構造的解譯標志。在古生代時期本區(qū)進入了古亞洲洋構造域演化歷程,在早古生代時期本區(qū)經歷了俯沖-碰撞造山過程,形成溫都爾廟俯沖增生雜巖、白乃廟島弧巖漿帶。晚古生代本區(qū)處于華北板塊北緣,其性質屬于安第斯型活動大陸邊緣,隨著兩大板塊的匯聚拼合,發(fā)生強烈的構造巖漿活動。進入中生代以來本區(qū)受濱太平洋構造域影響,北東向構造疊加在早期東西構造形跡之上,形成了復雜構造疊加樣式。
其構造形跡其主要解譯標志如下:
(1)明顯的線形影像,直線狀相連負地貌。當兩側地貌、水系發(fā)育特征和色調有明顯差異,且延伸較遠時往往構成構造單元界線。
(2)線形凹地、兩側色調有差異、有線狀地下水溢出、水系沿線形影像有拐折等現象,是活動或隱伏斷裂的解譯標志。
(3)地貌上的線狀陡坎、斷層三角面,線狀鞍部地貌,山脊水系或紋形明顯錯斷等往往是次級斷裂的解譯標志,本次研究工作初步解譯標志見(表3)。
本次信息提取工作主要是完成測區(qū)鐵染與含羥基的熱液蝕變信息提取。
工作中所用的ETM數據為OLI-TIRS,衛(wèi)星名稱LANDSAT8,中心經度112.605393,中心緯度41.75973,獲取時間為2016-07-28,平均云量0.45。
(1)鐵染蝕變異常信息提取
通過TM1、TM3、TM4、TM5數據作主成分分析提取。鐵的氧化物,氫氧化物和硫酸鹽,包括褐鐵礦、赤鐵礦、針鐵礦和黃鉀鐵礬,這類礦物在TM1,2,3波段,光譜反射率曲線上升梯度較大,而在TM4波段附近有一個較強的光譜吸收帶。提取的鐵染異常分布圖如圖1所示。
(2)羥基蝕變異常信息提取
利用TM1、TM4、TM5、TM7數據作主成分分析提取羥基蝕變信息,羥基類礦物,包括粘土礦物和云母,其反射光譜的典型特征表現在TM7波段存在有較強的光譜吸收。根據標準誤差分級方法閾值分割,提取的羥基異常分布圖如圖1所示。
[1]黃祥.2015.貴州省興義地區(qū)遙感地質解譯及礦化蝕變信息提取[D].成都理工大學.
[2]李宗仁,張焜,李曉民,等.2016.遙感線性構造特征分析與找礦預測[J].遙感信息,31(3):115-121.
[3]劉靜.2014.巴彥烏拉山變質巖區(qū)遙感圖像地質解譯與構造分析[D].石家莊經濟學院.
[4]梁亮.2014.遙感地質解譯方法淺析[J].新疆有色金屬,(z1):7-9.
[5]毛華銳.2015.云南鳳慶地區(qū)遙感地質解譯及礦化蝕變信息提取[D].成都理工大學.
[6]蘇曉玉.2012.新疆哈密黃山地區(qū)構造遙感綜合解析[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7]譚雨婷.2014.基于SPOT影像的內蒙古額濟納旗地區(qū)遙感地質解譯研究[D].長安大學.
[8]張微.2010.東昆侖一阿爾金地區(qū)遙感地質解譯與成礦預測[J].西北地質,43(4):288-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