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
摘 要:隨著我國機械加工生產技術不斷發展,機械零部件結構發展轉變,旨在滿足生產加工切實需求。本文通過對伺服壓力機滑塊結構輕量化設計進行分析,以期為推動伺服壓力機結構優化良性發展,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伺服壓力機;滑塊結構;輕量化;設計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1.054
伺服壓力機是當前機械制造業中應用較為廣泛的機械結構,其中滑塊結構在伺服壓力機中較為重要,關乎其運行穩定性及設備使用壽命,然而在設計滑塊結構過程中,卻存在現實問題影響設計成效,使該結構輕量化目標無法達成,影響機械加工綜合成效。基于此,為了使私服壓力基運行更為科學有效,分析滑塊結構輕量化設計方略顯得尤為重要。
1 伺服壓力機滑塊結構鏤空設計
為使伺服壓力機運行更加穩定,結構設計更富成效,技術人員需想辦法優化滑塊結構,降低該結構對伺服壓力機結構的重力,使機器結構運行更為穩定,提高機器運行速率。基于此,伺服壓力機滑塊應采用鏤空設計,旨在降低滑塊結構整體質量,同時不影響其剛度與穩定程度,具體設計方略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設計滑塊結構鏤空模型。伺服壓力機由若干滑塊結構構成,其結構鏤空設計需具有針對性,滿足不同滑塊結構設計需求,達成輕量化設計目標,為此需先采用測量法獲取各個滑塊設計參數,以滑塊高度、鋼板厚度、正立面鋼板厚度、底板寬度、底板長度、底板厚度、額定載荷、支點間距等參數為基礎,展開結構輕量化設計模型創設工作,滿足設計需求[1]。在優化鏤空結構過程中,可采用更換元素法,不斷調整各方約束條件,直至達成輕量化設計目標,凸顯鏤空模型設計綜合成效;二是合理選擇優化方法。在當前機械加工制造能力不斷提升的態勢下,可用于滑塊結構輕量化設計的方法有遺傳算法、罰函數法等,旨在使結構設計更具科學性,達到優化結構目的。為使鏤空設計更為合理,技術人員需結合實際需求科學選擇計算方式,實現優化設計參數目標。例如,在設計結構相對復雜滑塊時,遺傳算法中的早熟現象將顯現出來,同時出現群體有限、算法欺騙等不足之處,影響參數計算合理性,為此設計人員應選擇罰函數法,對鏤空設計結構參數進行運算,選取最優解集,使鏤空設計輕量化目標得以達成;三是設計優化目標。利用約束條件相互制衡的特點,設定優化目標,調整鏤空結構,使鏤空結構內支點、彎度、軸距、底板結構等均得達成輕量化設計目的;四是驗證并優化結構。鏤空結構設計完成后,需采用實驗法得出結論,與以往設計結果進行對比總結輕量化設計經驗,同時對實驗中顯現出來的不足之處進行調整,優化設計方略,實現輕量化設計目標[2]。
2 伺服壓力機滑塊桁架結構設計
通過對伺服壓力機滑塊鏤空結構設計方略進分析可知,結構設計需具有針對性,繼而滿足機械運作需求,降低結構重量對機械設備的消極影響。桁架是伺服壓力機滑塊結構設計重要環節,為此技術人員應秉持實事求是原則,從私服壓力機運行切實需求著手,待鏤空結構設計結束后,思考桁架結構設計方略,并運用相關理論支持該設計結構,具體結構設計分析可從以下幾個環節著手:第一,制定桁架結構設計模型。為了使伺服壓力機滑塊結構輕量化設計目標得以有效落實,需先規劃設計桁架結構設計模型,將該結構穩定、剛度大、質量輕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鉸接點和桿件是構成桁架主要結構,主要以W型、三角形及N型為主,結合滑塊結構受力要求科學選擇結構類型,使其受力性能更為穩定。在設計模型過程中采用有限元法對滑塊撓度進行計算,確保桁架設計參數科學合理;第二,分析桁架結構滑塊模型。為使設計有據可依且具體客觀,借助ABAQUS軟件分析技術,將在有限元加持下設計好的模型參數導入該軟件中進行網格分析,得出網格單元,依據鏤空結構設計時所用載荷形式、邊界條件,確保桁架設計與滑塊結構輕量化設計目標相符,達成相關設計目標。在桁架結構設計模型加持下展開分析后可知,相較于以往結構設計形式,該方式設計結果顯示滑塊底面撓度較小,以桁架結構為基礎設計而成的滑塊跨越橫度更大,可滿足結構輕量化設計要求,對伺服壓力機綜合制動情況不產生消極影響,同時可降低結構形變發生幾率,凸顯設計合理性[3]。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伺服壓力機在當今制造產業中較為常見,該機械設備運行情況對相關產業發展較為重要,基于此為了使伺服壓力機運行更為穩定、節約能耗、延長使用壽命,設計人員需迎合伺服機完善切實需求,做好滑塊結構設計優化工作,使其更具輕量化,為此設計人員需采用鏤空結構,達成輕量化設計目標,加之桁架結構設計,確保輕量化結構穩定、安全,使伺服壓力機綜合使用成效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葉華偉,莫健華.伺服壓力機滑塊結構的輕量化設計探索[J].鍛壓技術,2016(02):103-108.
[2]項余建,湯世松,許楠等.雙點伺服壓力機主傳動系統設計與分析[J].鍛壓裝備與制造技術,2017(02):15-18.
[3]李超,蔣立宇,杜蔚.對稱肘桿伺服壓力機運動控制器研究[J].機械研究與應用,2017(05):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