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成
(云南 文山 663000)
有色金屬礦業的勘探是礦業開發的基礎,如何解決有色金屬礦山面臨的資源危機,加強對有色金屬礦山地質找礦力度從而延長礦山的使用年限,是實現有色金屬礦山資源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我國色金屬資源總量居世界前列,但我國的礦產資源貧礦多、富礦少,伴生礦物多、單一礦物少,分布廣而不均勻,總量大而人均量卻比較小,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基本上每種重要的有色金屬在我國都有不同程度的短缺。據有關數據表明,我國目前有色金屬資源的可利用率呈現嚴重的下降趨勢,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改革傳統開采方式,這樣才能實現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在加入WTO后,我國礦業資源競爭也進入了全球化市場,提高礦資源的綜合利用能力,從而增強競爭力,使得礦產資源在可預見的時期內具有能夠提供對社會經濟發展支持的能力,我們通過列表對我國有色金屬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進行分析。

表1 我國現有礦產資源基本情況
通過表1分析可以發現:我國目前服務年限較短的是銅、汞、錫礦,欠缺的礦產資源有金屬銅和鎳,因此這些都是今后找礦的重點。此外,增強找礦資源競爭力還需要同步考慮全球礦產資源的實際情況,例如金屬錳、鉀以及鐵礦石,鋁土礦、煤,這些都會受到全球資源的沖擊。全球范圍內最緊缺的是金屬鎳、銅和鋅,這些金屬礦資源是我們地質找礦中的長期重點[1]。我們應當對這些長期重點礦進行關注并加大勘探和開采力度,而對于已經形成全球性資源沖擊礦中應當給予關閉。要實現礦山找礦的可持續性發展在保持持續性,公平性、共同性的原則框架下我們得出結論后找礦的重點是有色金屬銅錫汞鎳鋅。
新技術和新理論的運用是實現地質找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為實現科學化合理化地質找礦提供了技術支持,同樣要實現有色金屬地質找礦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新技術新理論在實踐中的推廣應用。地質找礦是一個探索性較強的過程,這個過程從理論到實踐再進展到認識然后再從認識發展到實踐,該過程也是通過運用辯證和正確有效的工作方法在成礦理論的指導下得以實現的。隨著原有礦山資源被不斷的開采,新的礦產資源開發難度系數越來越大,常見的金屬礦產資源的埋藏深度越來越深,如果沒有高科技技術的介入是找礦的難度將會不斷增加。地質找礦工作已經從原來的或大量人工工作介入轉化為技術介入。
雖然信息化運用對地質找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地質找礦信息化水平與該行業發展的自身需求依然存在較大差距。計算機在行業中的應用僅停留在電子賬本的記錄或者作為打字機使用,企業對網絡資源的利用也不充分甚至于未將系統連入因特網;沒有按照自身行業的特殊需求進行網絡資源的開發利用;沒有與客戶和合作伙伴進行有效溝通從而產生增值效應。在有色金屬地質找礦的工作中,應當通過信息開發利用為核心,逐步實現信息資源化、管理科學化、辦公自動化、運輸網絡化。通過網絡互聯的實現在總體規劃的安排下,針對性的形成包括物探新方法,探礦工程新方法,遙感技術新方法,實驗測試新方法等在內的新成礦理論和找礦方法。
人力資源管理是各行各業生產管理中的重點工作,在有色金屬地質找礦工作中也是如此,采礦企業必須通過加強人力資源的培養以實現對該項工作的推進。或通過在企業內部推進體制改革,大力培養在有色金屬地質找礦方面的專業人才,同時進一步完善地質找礦措施,做好企業人力資源保障準備,進一步優化企業人才結構,從而滿足地質找礦工作的各項需求。
有色金屬地質找礦是物質轉化和能量守恒的過程,想要實現有色金屬地質找礦的可持續性發展,就必須在投資技術,人力環境等各方面都有所涉及,我國的該項產業市場化起步較晚因此,在進入市場經濟時候就面臨著一系列問題需要解決,他的理念是物質到能量的轉換,他的輸出端是技術、環境、人力、投資、反映暫不可用和探明資源的地質資料,通過對不可用資料形成的預先阻止可以減少無效勞動和投入消耗。地質找礦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是在系統支持下的輸出有效保障和完備配套,通過強化管理過程,建立完備質量體系,實現質量成果的保障,在實踐中,可以通過采用監理制度確保項目成果的可靠性與真實性。
礦產資源的緊缺制約著我國經濟快速的發展,所以我們要利用好國內、國外的市場和國內、國外的礦產資源,通過國際市場的扛桿來調節國內礦產資源市場的平衡。支持國內綜合實力強的企業與國外的礦產資源企業尋找資金、技術等領域的合作,從而彌補國內短缺的資源。這方面目前我國已經取得顯著的成績,比如我國鋼鐵行業,就是利用這樣的合作方式來彌補資源的短缺。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支持國內的企業走出去,尋找礦產資源項目的合作,雙方達到互利共贏,從而使得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的快速發展。
近年來,我國在礦產找礦勘探方面的資金投入呈現下降趨勢,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保障會一定程度上影響有色金屬地質找礦工作的可持續性發展,因此,除了落實相關政策的保障之外,鼓勵地方企業外商投資也是確保實現地質找礦持續性發展的有效路徑之一,國家相關管理部門采取了有效措施和管理辦法,對采礦和探礦流程進行了規范,通過對采礦權和探礦權的拍賣獲取資金,以保障在有色金屬地質找礦方面的資金投入,從而推進了有色金屬地質找礦工作的資金投入進入良性循環通道;同事通過落實與貫徹相關的技術法規,采取標準程序進行評定,該項舉措也為有色金屬地質找礦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切實保障。
豐富的有色礦產資源是我國寶貴的財富資源,也是推動我國工業化進程的物質保障,我們需要通過合理的規劃控制資源過度開采,確保有色金屬礦山地質找礦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1]徐安瑞.有色金屬礦山地質找礦與可持續發展對策[J].大科技,2018,(3):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