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樂
(江西省核工業地質局二六六大隊,江西 南昌 330038)
阿瓜西爾多(El Aguajito)礦區地處墨西哥西北部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北緯30°附近。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又稱加利福利亞半島,半島自西北向東南延伸1223km,寬50km~250km,平均寬75km,形似北美大陸的“瘦臂”,是世界上最狹長的大半島。一號公路穿過礦區中部,并且有簡易的公路延伸到礦區內部。礦區及其附近無居民點,有利于礦產勘查及開發。
野外測量。AMT測量野外數據采集使用EH-4連續電導率剖面儀,采用單點張量觀測方式,測量兩個相互正交的電場和磁場分量,接收大地電磁信號的頻率范圍為10Hz~92kHz。包括施工前準備和施工兩個基本階段。
①AMT測量野外施工前籌備工作(平行試驗)。野外數據采集期間,分別在施工前及施工結束時,對儀器進行了檢查和平行測試試驗工作,以檢查儀器X、Y兩個方向的電道和磁道接收信號的一致性及儀器的穩定性。確保儀器X、Y兩個方向的電道和磁道接收信號的一致性較好、儀器的性能穩定。②數據采集:在確認測量裝置正確無誤后,利用EH-4連續電導率剖面儀采集程序進行原始數據采集,一般先采集低頻天然場,再采集高頻場,儀器同時采集記錄Ex、Ey、Hx、Hy四個電磁分量的場值。
包括野外現場實時處理和室內數據處理兩個階段。
實時處理是在野外采集數據過程中,由控制程序自動實時完成的,其處理流程見圖1。其目的有二:一是控制采集數據質量;二是將采集的時間域數據轉換為頻率域進行保存。

圖1 實時處理流程圖
室內數據處理包括預處理、反演處理兩部分。
(1)預處理。野外獲取的原始時間序列資料,由于會有一些隨機干擾信號會影響求取的張量阻抗元素的質量。預處理就是剔除干擾,為下一步反演處理做準備。
(2)圓滑系數選擇。野外采集的時間序列在預處理后,進行FFT變換,獲得電場和磁場的虛、實分量和相位數據,然后進行一維BOSTICK反演。在數據反演過程中,圓滑系數的選擇很重要,應根據工作區的實際情況設定圓滑系數,針對工作區的地質任務進行對比分析,選出適合于本工作區的反演圓滑系數,以盡可能得到好的反演效果。
(3)地形校正。區內地形切割劇烈,需要對資料進行地形校正,而IMAGEM軟件中缺失地形校正模塊部分,本次AMT測量資料中的地形校正采用如下方法:首先根據野外測點的GPS實測高程數據形成地形文件及Surfer白化文件;相應測點的反演深度與實測高程數據相加,使反演結果深度數據統一到實測高程數據,形成帶高程的反演結果文件;然后利用Surfer軟件對其進行網格化并作白化處理,最終形成帶地形的反演電阻率斷面圖。
反演電阻率斷面圖總體呈高、低阻相間電性特征,整條測線高低阻呈W分布,W上部為低阻,W下部為高阻,W外部左翼有一處低阻帶。W分布上部低阻帶電阻率值在0Ω·m~200Ω·m之間,反演電阻率深度0m~300m之間;W分布下部高阻帶電阻率值呈以下分布形態,W分布左側分布一個高阻帶呈尖峰狀,W分布中部高阻呈二個尖峰狀分別為平距5400、4800m上,W分布右側高阻帶呈孤立尖峰狀,高阻電阻率剖面圖從北至南等值線呈平緩-陡立-平緩狀,電阻率范圍值在250Ω·m~1200Ω·m之間。
(1)平距7120m~6300m段:等值線較平緩呈層狀分布,但靠近平距6300m附近底部高阻有向上侵入之勢。在平距6600m上有一中阻集合體,推斷斷裂F4。在平距6400m上低阻帶上有一中阻集合體,推斷斷裂F18。下部反演電阻率變化較緩呈層狀分布,但從平距6500m開始底部電阻率開始向底部侵入,電阻率在250nT~750nT之間呈中高阻表現;根據反演電阻率推斷解釋依據,結合地表出露巖性及地質資料,推斷此段為下白堊統流紋巖表現。
(2)平距6300m~4500m段:反演電阻率斷面圖上表現為高、中、低阻電性特征呈小W狀。在平距5100m左右電阻率都呈現向北侵的高阻梯度密集帶,推斷斷裂F10。在平距5450m、4750m、4800m電場表現,具此推斷斷裂F8、F15、F6。分別在平距6100m、5500m、5400m、5300m附近見地表礦脈k021、k008、k128、k127。根據電性及磁性特征推斷為下白堊統安山巖、安山角礫熔巖及英安巖反應。
(3)平距4500m~4000m段:反演電阻率斷面圖上表現為高、中、低阻相間電性特征。上部反演電阻率呈低阻形態出現但在平距4300m被一中阻隔斷,平距4100m開始為高阻反應,低阻反演電阻率為0Ω·m~200Ω·m之間;下部電阻率隨著深度的增加而逐漸加大表現為高阻特征,反演電阻率一般在250Ω·m~750Ω·m之間。
結合區內已知地質資料對物探資料進行分析、解譯,取得了較好的地質成果,主要成果如下:①根據實測巖石電參數,參照地質資料,建立了工作區區域地質物探解釋模型。下白堊統安山巖低阻特征;下白堊統流紋巖呈中阻特征;下白堊統英安巖呈中阻特征;下白堊統安山角礫巖呈低阻特征;下白堊統侵入巖呈高阻特征。②清晰的勾勒了區內地層、巖體的空間展布面貌及主要巖體的空間分布及埋深情況。③查明了斷裂構造的分布特征及深部發育情況。全區推斷解釋斷裂構造多條,其中F7、F10為主斷裂。F7、F10都為火山構造斷裂,斷裂為東西向走向,F7斷裂推斷向北傾,產狀較陡,F10斷裂推斷向北傾,產狀較陡。④結合地表地質資料及物探數據分析,火山構造F7、F10在夾持區發現較多地表礦脈,推斷該區為成礦找礦有利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