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漢梅

多少年了,新疆的天山南北,在每年棉花收獲的季節,總能看到一群來自湖北的“候鳥”——湖北纖檢人。
作為湖北纖檢人,我主要從事的是紡織品服裝質量檢測,不是工作在棉花公檢崗位,這次有幸作為新疆公檢一線體驗小組一員,于2018年1月初赴南疆公檢一線體驗公檢現場的工作和生活。
第一站是阿克蘇益康倉儲。一進倉庫,“天啊,這哪是我印象中的倉庫啊,倉庫應該是有房子啊!”
這是一個露天大倉庫,以天為蓋,以戈壁為地,以圍墻為界,其地理位置緊臨天山,且正好位于天山風口。聽公檢同志說,這里大風一起,飛沙走石,能見度不足5米,吹得人頭發倒立,頭發里鼻子里嘴里及渾身上下都是灰沙。我們行走了約2.5公里,還只是走了益康倉庫的一半路程。去取樣、測回潮率現場,路是碎石沙灰路,室外氣溫零下十幾二十攝氏度,不要說做事了,就是什么事也不做,行走在戶外,不到半小時,渾身上下就被凍透。因為空曠,就是在沒風的時候也有風,風吹在臉上如刀割針刺,手上就是戴著手套也凍得生疼。
第二站是兵團棉麻沙雅分庫。這里也是露天,地面上是沙石和厚厚的灰土,環境簡陋,塵土飛揚,可是現場公檢人員仍堅持規范作業。有兩位公檢同志衣著單薄,我一看見忍不住用戴著手套的手拉起其中一位的衣袖,同時驚呼起來:“你怎么沒穿保暖棉衣,不冷嗎?”這位同志回答說:“為了方便進出棉垛,利落取樣。”聞言,我的心里肅然起敬。這就是我們可親可敬的纖檢人!為了及時圓滿完成公檢任務,他們做出了怎樣的奉獻啊!
第三站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棉麻公司駐阿克蘇儲運經銷站。雖然是清晨,但到站時天空中還高掛著一輪月亮,晨光中高高的棉垛一排排一行行。我忍不住用手機拍下了這個美景圖,鏡頭拉近,發現每一個棉包上都有一個鮮紅的印章,是代表著經過湖北省纖檢局現場檢驗完畢的印章!這一個個鮮紅的印章,無言地訴說著湖北纖檢人的堅韌、執著、辛勞和汗水!

不少現場取樣同志的雙手手指,貼著不止一個膠布,這些白色的膠布無言地訴說著公檢現場取樣同志們千萬次重復規定的動作!我試著背上在線回潮測試儀,手握測回潮的一根探頭,使勁往棉包里插,好不容易才插進去,帶隊的戴志芳副局長也很費勁地才將另一根探頭成功插入棉包,測試儀顯示出該棉包的回潮率。我不由感嘆:做好現場測回潮工作,必得是身強力壯的男同志,而且要干好這一工作,除了手勁夠大外,更多的是毅力和耐心!進入公檢現場同志們的辦公室,一眼看見上墻的與公檢有關的各項制度,心里頓時冒出“規范”二字,公檢現場的同志們堅持管理規范化,平時工作雖重,但是管理有序。他們采取的措施有:制度上墻,一日工作一歸檔,檔案整齊擺放,檔案內記錄資料齊全完整,記錄規范,實實在在地將實驗室延伸到了新疆公檢現場。
公檢現場的同志們在克服所有困難及時圓滿完成公檢任務的同時,還按照湖北省纖檢局黨委“四個一”的要求,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在現場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建立了支部檔案,資料齊全,開辟了學習園地,每個黨員撰寫了學習心得,在工作中發揮了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第四站是圖木舒克聯建實驗室。在實地參觀圖木舒克聯建實驗室時,我被實驗室的預調濕、感官檢驗、平衡、HVI檢測等環節有條不紊、操作有序所折服。根據圖木舒克纖檢所張海寧所長、農三師檢測中心趙新偉主任與戴副局長就檢測情況進行充分交流的情況,結合我現場親眼所見,我佩服于感官檢驗的經驗豐富,驚訝于HVI操作員動作嫻熟麻利,驚嘆于高峰期這里的日檢驗量最高時超過15000個樣品!
體驗小組南疆之行結束了,我們回到了武漢,可內心總有些許說不清的情緒!以前我只是從QQ、微信、媒體報道、先進事跡報告會、棉花公檢匯報等途徑知曉在新疆公檢一線工作人員的不易,也對新疆異域風情充滿了浪漫的想象。通過這次現場體驗,深感震撼!一是顛覆了“倉庫”是室內的概念;二是感受到了寒風刺骨如刀;三是體會到了空氣干燥和紫外線的強烈;四是勞動強度大,夜以繼日;五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六是室內室外溫差特別大。這些,對于外來的湖北候鳥們的生活習慣確實是不小的挑戰和考驗。在這樣的環境下“候鳥”們自始至終都堅守著,遠離家鄉和親人,忍受著寒冷、風雪、干燥、強紫外線,忍受著雙手手指裂口的痛楚,詮釋著湖北纖檢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協作、特別能戰斗”的精神,及時圓滿完成了所有的公檢任務。致敬,戰斗在天山腳下的每一位湖北纖檢的候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