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
天道酬勤、日新月異。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新年鐘聲剛過,2018年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科技進步激發創新力量,技術能力催生全新空間,網絡空間蘊含的新質生產力、文化力、國防力,強勁驅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這一支撐,可謂“無網而不勝”、“牽一網而促全局”,網絡安全產業的支撐不可或缺。
目前,“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的戰略警示已經深入人心,但網絡安全產業未能強大的態勢也是有目共睹。如何緊緊抓住大有作為的歷史機遇期,在十九大新起點,更高質量發展網絡安全產業,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安全支撐,是網信事業發展必須面對的使命課題。網絡安全產業更需要以時不我待的姿態,深化細化行動路線圖,融入新時代的磅薄之力。要實現這一目標,既要融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也要融入中央經濟工作的大格局,勇于直面挑戰,敢于自我革新,善于拓寬領域,切實推動網絡安全產業在更高起點更高質量發展。
直面網絡安全產業發展的問題短板,開啟新起點高質量的新征程
對于當前網絡安全產業而言,未能借網絡空間“一把手工程”的契機發展壯大,既有機制體制的問題,也有網絡安全產業自身的問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始終以“戰略清晰、技術先進、產業領先、攻防兼備”為遵循,將國家最高領導人關于網絡強國系列講話體現的格局、道義和力量,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這種格局、道義和力量體現的號召力,轉化為萬眾人心的執行力,通過軍民協調的融合力,提升網絡空間蘊含的新質生產力、文化力、國防力。從這個戰略視角思考,遵循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的總目標,為了在網絡空間和通過網絡空間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讓人民在生產生活新空間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需要始終堅持“網絡安全為人民”的根本宗旨,將改革進行到底。
一方面,堅持依法治國,遵循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和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大格局,進行網信領域編制體制優化改革。之前提出的避免“宣傳思維、部委思維和應急思維”的總體思路是正確的。我們應該實事求是地看到,網絡空間“一把手工程”落實到基層后被編制體制錯位弱化的事實,進而導致網絡安全統籌力量的不足。為此,應進一步從政治高度和科學角度落實“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的準確定位,不忘初心,繼續前行,方得始終。尤其在網絡空間這個“未知遠遠大于已知”的全新領域,要勇于、善于及時校正方向角,提升加速度,主動進行編制體制優化改革。
另一方面,堅持質量第一,遵循建立全天候、全方位態勢感知能力、防御能力和威懾能力的總要求,避免網絡安全能力與對手差距加大。網絡安全產業應該是能力型廠商縱橫馳騁的沃土。但當前網絡安全產業發展依舊沒有擺脫“關系型”、“資質型”、“資本型”發展的路子,對以下趨向高度警惕乃至遏制尤為必要。第一,網絡安全產品的同質化復制,自主創新被兼并收購淹沒。第二,網絡安全產業的慣性化邊界,“一體兩翼、驅動雙輪”被體量淹沒。第三,網絡安全技術宣傳的神秘化吹噓,“抓鐵留痕”被神功無敵淹沒。第四,網絡安全項目的關系化運作,市場競爭被利益羈絆淹沒。第五,網絡國防力量的傳統化培養,安全底線被墨守成規淹沒。這些問題不一定全面,也不一定表述最為恰當,但問題的確存在,領導仍需努力。
激發國家戰略的共振效應,拓展網絡安全產業發展的新空間
在網絡安全產業發展的新時代背景中,我們尤其要看到國家戰略驅動力量的重大作用。目前國家戰略相繼出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凝聚戰略合力,激發創新潛力的全新階段。這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應有之義。這其中,網絡強國戰略和軍民融合戰略尤為讓人關注。不僅僅是因為啟動“一把手”工程,成立了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委員會辦公室,更因為網絡空間“牽一網而促全局”的特殊性,以及軍民融合促進國家建設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能力。同時,我們要看到,軍民融合既是國家戰略,也是基本國策。縱觀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均是如此。如何以中央軍民融合委員會和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的實體機構落地為契機,實現國家戰略協同共振效應,需要在執行層面具有大智慧。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進行秩序化管理更加重要,但打假同時要扶真,切實推動把工作做得深入扎實,如果浮在表面,再有雙重標準、關系思維,后果就是把“一把手工程”用形式主義化為無形。以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國家戰略,形成網信強國建設的科學方法,在“融”上下功夫,可以拓展到四個方面。
一是軍民融合。當前,世界并不太平,人類社會并未走出相互殘殺的野蠻階段,國防建設成為強國衛民的必然選擇。尤其是在網絡空間,美國等加緊軍事化進程,成立全球作戰的133支網絡戰部隊,已經具備了通過程序代碼摧毀實體空間的能力。在網絡空間這個全新的領域,網絡強國戰略、大數據戰略、創新驅動戰略和軍民融合的戰略共振效應最為明顯,網信軍民融合成為網信強國建設的科學方法和高效路徑。
二是網信融合。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尚未走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階段,并將作為當今社會的主要矛盾長期存在。解決的出路,“網信融合”不可或缺。所謂網信融合,就是把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在建設的初始階段就融為一體,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運營,進而擴大網絡安全的業務范圍,提升網絡安全的市場份額。
三是國際國內融合。在全球一網的全新領域,“誰也無法獨善其身”、“別人的短板可能就是攻擊你的跳板”,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已經成為共同理念。要實現這個目的,就必須建立全球化覆蓋的網絡國防能力,就必須鼓勵網絡安全企業走出去,結合一帶一路走出去。這都是可行路徑。
四是星際融合。目前,軍民融合產業平臺建設總抓單位航天十二院,依托錢學森智庫,聚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戰略方向,大范圍、全視角、多領域開展智庫活動。他們提出的“星融網”科學構想,將太空高邊疆和網絡新邊疆融合,以價值聚合的力量、創新驅動的力量、科學規劃的力量、系統涌現的力量、實踐探索的力量、智慧傳承的力量,走出“大國中心”的自我價值觀,實現“胸懷天下、星融世界、網絡環宇”的世界大同,終將匯聚成為網絡空間的“星辰大海”。這種宏大的工程構想,是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現實抓手,網絡安全產業需要積極參與其中,才能在自身發展壯大中共同鑄造人類社會網絡福祉。
將網絡安全產業發展融入國家經濟工作大局,建立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
明確了網絡安全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背景和科學方法,關鍵在于將產業發展和經濟發展、國家安全緊密結合起來。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要更高質量推動網絡安全產業發展,就需要融入經濟工作的大局,綜合施策,統籌各方,聚全民共識,舉全國之力,切實提升國家整體網絡安全能力水平。
一是準確把握網絡安全產業發展的新階段,以新時代的戰略魄力和特色理論,讓這個嶄新的產業成為中國經濟的動力源和穩定器。網絡安全產業已經是是數字經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與此同時,網絡安全為數字中國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強化網絡安全產業更高質量發展,才能讓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對中國發展至關重要。
二是切實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格局,以新矛盾激發新動力,在網絡安全產業發展中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網絡安全產業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縮影。國家經濟存在的問題,網絡安全產業發展中也有;網絡安全產業發展中的問題,國家經濟工作中也能映射出來。因此,融入整體經濟工作,在網絡安全產業的發展中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創建和完善制度環境,才能持續推動我國網絡安全產業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三是深入把握中國經濟發展的重點工作,以新經濟新安全的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全面開展網絡安全產業升級工作。參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好八項重點工作,可以對照做好網絡安全產業發展的八項工作:一是深化網絡安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二是激發各類網絡安全市場主體活力;三是實施鄉村網絡安全振興戰略;四是實施區域網絡安全協調發展戰略;五是推動形成“開放博弈,方能網絡強國”新格局;六是提高網絡安全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七是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網絡安全制度;八是加快推進網絡安全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