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照龍
土地流轉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集體土地產權及制度的缺陷,農民沒有享受到改革的社會成果,部分征用土地沒有合理利用,導致流轉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 .土地流轉行為缺乏規范
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很多農民沒有想到或采用法律手段、走法律的程序,致使已經實現流轉的土地程序不規范,手續不健全,很多是以口頭方式來進行轉讓與托付,沒有書面的協議或合同。即使有一些簽署了有關的協議和合同,也缺乏必要的公證等手續,很不規范,這都是產生土地承包糾紛的緣由。部分鄉鎮涉農機構違規操作,在未經農民允許的情況下,自行將集體土地轉讓給企業經營或者放任經營者改變土地農用性質而不去追究,土地流轉經費不完全透明。部分土地經營者鉆合同的漏洞,在經營不善時違約逃避責任,給農民造成重大損失。同時,過去由于很多地區土地流轉處在摸索和嘗試階段,配套政策措施尚未出臺,沒有具體的操作辦法,土地流轉費不好界定,土地流轉無章可循,導致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容易出現競相壓低租金,損害農戶利益,阻礙土地流轉的行為。
2 農村土地規模流轉難度大
一是規模流轉涉及的農戶多,每個農戶的想法不一致,意見不統一,又不能強求,協調難度大。二是租金與農民自種收益有差距,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特別是專業蔬菜地、公路沿線的好土良田,農民不愿流轉。三是由于國家征地等原因,人均耕地普遍偏少,農民戀土情結較為嚴重,認為只要有了土地,生活就有了保障,寧可粗放經營,甚至撂荒,也不愿將土地流轉出去。四是種養大戶偏少。農村缺少具有現代經營理念的致富帶頭人,真正懂經營、善管理、有帶頭作用的能人少,也有的因受資金、技術等限制影響規模經營的發展。
3 土地流轉市場功能不健全
在土地流轉過程中,由于信息傳遞平臺或手段相對落后,土地供求信息不能高效準確的在農戶和業主之間傳遞,更多的依靠自發進行和政府推動,但是分散經營的農戶不可能為了出租或轉讓幾畝土地而主動尋找大規模需求土地的業主,而投資規模較大的業主對土地的需求數量通常比較大,也不可能主動與每個農戶進行談判。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還是信息不對稱,農民和業主之間的溝通沒有有效的中介機構進行銜接,大部分的信息往往都是通過鄰居或是周邊村民散發出去的,傳遞過程中也會造成信息失真,從而導致雙方需求信息不能很好地傳遞,而某些地區雖然已經配置了中介機構,但是因為缺少相應的服務手段和調控能力,缺乏必要的經濟利益刺激機制,導致有部分農戶有轉出土地意向卻無法找到合適的業主立即轉出,而業主有土地的需求但卻無法找到合適的賣家同時存在。
4 農村土地流轉信息公布不及時
有的村級土地愿意流轉而找不到承租方,有的承租人不知道到什么地方承租土地;建議政府應及時建立土地流轉信息平臺,以行政村為單位,公布土地流轉的面積,土地所屬位置,土地質量的等級,土地流轉的時限等信息,讓人們及時了解準備流轉土地的實際情況。
5 加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管理制度,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
由于農村普法的大力宣傳,廣大農民對我國的土地政策和法律法規有了充分了解,懂得了自身的權利和義務,懂得如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基層干部就更應當提高法律意識,因此應當組織基層干部認真學習土地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提升他們的法律意識,做到依法執政,確保相關政策、路線以及方針的落實到位。在土地承包期間,村干部不得干預或強制農民進行土地的流轉,不能損害農民承包土地期間的自主決定權。農民有權決定土地的流轉期限以及流轉方式,關于土地的補償款和標準都應當由雙方自行商討決定,堅決抵制通過不法途徑進行土地流轉和違反合同的行為。在堅持穩定和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的前提下,遵循有償、自愿和依法的原則,努力探索土地流轉的新機制。
6 加快農村金融改革,促進土地流轉健康發展
以農業部為主導,各級主管部門要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提供技術服務;加強農田基本建設,引進科學農業化生產,提高農業產量。同時鼓勵農民創業,對于全部轉出土地的農戶給予一定政策和資金上的補助;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租賃和入股等多種形式參與土地流轉,建立生產基地,對于規模經營的業主要從扶持資金、稅收政策、技術指導等方面給予優惠;涉農金融機構要加大信貸服務創新力度,積極開發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方式,滿足土地流轉雙方的合理資金需求。
7 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是基層干部和老百姓反映最強烈最突出的問題,同樣是農村土地流轉最基礎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能很好地解決,直接制約土地流轉的推進。同時要把推進土地流轉與促進農業產業化結合起來,用農業產業化的規劃去引導土地流轉,打破村與村、鄉與鄉的界限,跨地域發展大規模的農業產業,引導土地規模經營業主互相聯手,形成最大化的規模效應,打造跨縣跨市的農業經濟優勢板塊,提高農業經濟運行質量,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作者單位:152101黑龍江省望奎縣火箭鎮農村經濟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