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虹
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明確的提出了關于農村土地確權的問題,為了賦予廣大農民更多合法權益,就要全面進行農村土地改革制度,轉變傳統的觀念與思想,創新土地改革管理禁止,加強對于農村土地確權的制度建設,劃分并明確好農民的權利與權力之間的界限,只有這樣才能深入貫徹落實土地權利體系,構件有實際效益的農村土地確權制度,達到穩固農村土地改革的成功,實現農村地區經濟的增長,為早日實現共同富裕奠定基礎。
1 我國農村土地改革中推進土地確權的意義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農村土地改革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實現了“中國式”的快速進步與發展,土地在人們的生產與生活中意義重大,是一切生產和生存的源泉,伴隨著我國社會生產力的變化,農村土地制度也隨著生產力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從早期的集體經營逐步發展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人口的消費能力提高,經濟收入的上漲帶動了農村地區經濟形式的繁榮,隨后由發展為農村土地經營形態創新。
農村土地確權的推進有利于維護廣大農民的土地財產權益,并且逐漸形成了“憑證護權”的維權機制,這些農民的財產來源主要是土地,所以農村土地確權中農民可以帶著權利進入城市,并且按照自愿有償的原則,對自己所有的土地實現自主流傳和處置。農村土地確權的推進有利于統籌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和諧發展,是深化農村土地改革的重要基礎,明確了關于土地產權之間的關系,降低了農村土地交易成本,充分保護了農民的合法權益,促進了農村經濟的有序發展,實現了農業現代化發展,有利于農村生產力的提升,縮短城市與鄉村之間的經濟發展差距和消費差距。
2 完善我國農村土地確權的構想
2.1 堅持農村土地確權的指導原則
農村土地確權的推進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關于農村穩定發展的壓力解決方式,土地在農村地區是重要的生產力和財產來源,對于農民來說是生產與生活的動力,因此,對于我國農村改革的舉措,土地改革就是重要的改革對象。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土地權屬糾紛問題出現,農村土地確權的確認不僅僅是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政府對于土地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因此,想要完善我國農村土地確權,就要堅持農村土地確權的指導原則。堅持尊重歷史,面對現實的原則,不能否認過去的以及現有的土地權屬關系,對于可以經得起歷史考驗的就應該給予確權登記,所有的情況必須符合客觀存在的特點,合法合理的去對待,并且維護農民的權利。面對現實就是要堅持保護現有的利益,如果在當時沒有法律依據或者無法對歷史事實查證清楚的時候,可以維持現有的土地情況,維持當時存在的土地權屬關系以及所占有的實施,如果土地之間存在了爭議,在爭議得以解決之前不能改變土地的所屬狀態,農村土地確權必須堅持客觀的原則。
云南省溪市華寧縣通過建立“三項機制”確保外業測量工作順利完成。根據相關原則建立了督查機制,將農村土地確權工作申報為村委、縣政府2018年重點督查內容,每季度由村委督查室牽頭對各地區工作推進情況開展督查。同時,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對各地區確權辦開展行業督查。
2.2 加強對農村土地確權的范圍管理
想要切實將農村土地確權落實到位,就要將農村土地確權的范圍明確,產權明晰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交易的基礎,與我國當前社會主義農村土地產權制度的發展情況相符合,因此,在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的過程中就要明晰農村土地確權的范圍,根據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來看,無論是國有土地還是集體土地,在關于土地權利之間都有著一定的矛盾,對此,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之間的物權權利體系必須要納入農村土地確權的范圍中。隨著我國《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的頒布,其中有相關內容屬于不動產權利,并且可以依法進行農村土地確權的辦理,內容包括集體土地的所有權、房屋建筑物所有權、森林與林木所有權、建設用地所有權、林地耕地以及草地的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以及海域范圍的使用權,范圍明確,農村土地確權的確立和推進也有法可依。
(作者單位:652899云南省玉溪市華寧縣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