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國

小麥在河南省的發展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因此黨和政府也給予了小麥種植工作很高的重視。溫家寶總理曾多次到河南視察糧食種植情況,省政府也制定了相應的扶持措施。而種子對于農業的影響也不言而喻,因此,如果科學的選種以促進農業產量的進一步提高就成為了提高產量的重中之重。
1 河南小麥品種的發展歷程
在1979年河南省就成立了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并對283個小麥品種進行了審核,其中有25個是外省和外國的小麥品種。在后期的發展中,河南的小麥品種共有10次較大的改進。前四次改良是對農家品種的提純復壯,第五次則是自育品種和外來品種的引進,后續幾次的改良工作主要是培養品種的抗逆性,要求種子同時具備優質、高產和穩產的特征。主要推廣品種有鄭麥 9023、豫麥 34 號、豫麥 49,豫麥 54、豫麥 70、偃展 4110、周麥 16、新麥 18 等。
2 品種確定和其變化特征
在60多年的改良歷程中,河南小麥品種利用方面的特征主要有:品種的農藝形狀的改變,包括外部形態結構和內部生理生化機能改變兩個方面,在10次改良中,每一次改良后小麥的產量、植株高度、千粒重量都有了明顯的提升,粒質也慢慢的發展成了半硬質,且各個小麥品種的成熟期也變早了。
3 小麥育種人員產生的改變
社會各界人士對于河南小麥的種植工作都給予了高度的關注,而負責品種選育的單位也包括了大專院校、科研機構以及種子企業,甚至一些協會和個人也參與到了其中。有關數據統計表明,河南的超過180家小麥育種企業,平均每年超過500個品種參與實驗,這使得小麥品種的選育速度以及質量呈現指數式上升,并且產生了一系列的品種群。
4 品種選育類型的改變
在之前的育種工作中,往往只關注產量,而現今卻將高產、優質、高效、多抗和廣適都作為了品種選育的目標。根據種性來分類可以分成半冬性、弱春性兩種,品質上進行分類則能夠分成強筋、中筋和弱筋三類。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小麥的類別也十分的多樣化。自設立河南省農作物品種鑒定會以來,所審定的引種小麥品種也呈現出逐年攀升的局面,且小麥品種更新換代的周期也越來越短。
5 各個生態類型區的小麥品種選擇
應結合小麥生長地的自然及生態特征來確定最適宜種植的小麥品種,可以使用主導品種、搭配品種混合種植法,這樣才能夠最大化的提高小麥的產量。應該將穩產、高產和抗病性作為基本的目標,結合優質麥訂單的具體需求,大力的推進優質專用小麥的發展,并對新品種進行大范圍的示范,對于那些產量較低的老品種,可使其慢慢退出小麥種植。一般將河南的小麥種植分成以下幾個麥區:①中北部麥區各方面的生產條件都很好,農業灌溉用水也比較充足,因此選擇半冬性高產、中熟期的小麥,也可搭配種植弱春性品種;②東部麥區可能會出現倒春寒的現象,因此選擇春季生長穩定、抗春寒能力較強的品種,一般不種植弱春性品種;③南陽麥區為盆地氣候,秋季降水情況難以預測,且灌溉不方便,所以常常選擇半冬性的早熟品種,比較強調品種的抗病能力;④信陽麥區的降水量很大,但常常出現病害問題,且下季還要種植水稻,因此最好選擇抗病性比較強的早熟弱春性品種;⑤丘陵地區由于灌溉條件非常差,考自然降雨供給小麥生長所需的水分,所以要選擇旱地小麥品種。
6 對將來小麥品種利用的展望
在小麥種植工作中,要收到氣候、環境、耕作條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且這些年河南極端天氣的出現率有所提高,因此如何提高品種的穩定性、抗病害性就成為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也不存在將高產、優質、多抗等性能集于一身的超級小麥品種。且城市化的不斷發展,使得鄉村地區多為留守兒童和老人,沒有足夠的壯勞力投入到農作物耕種工作中去,因此田間管理工作的水平也大大降低。因此,研發出集各項優良性能于一身的小麥品種就成為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而在此之前,各地區可以將各種性能的小麥搭配種植,這樣不至于一場自然災害就危及到所有的小麥,對當年的小麥收獲產生極端惡劣影響。
(作者單位:463100河南省遂平縣槐樹鄉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