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洪會
1 韭菜菌核病
主要危害葉片、葉鞘或莖部。被害的葉片、葉鞘或莖基部初變褐色或灰褐色,后腐爛干枯。病部可見棉絮狀菌絲纏繞及由菌絲糾結成的黃白色至黃褐色菜籽狀菌核。
2 韭菜葉枯病
主要危害葉片,葉片染病多從葉尖或積水處開始侵染,初形成白色近橢圓形小點,以后發展成長條形或不規則形灰白色壞死斑,其上產生黑色霉狀物,嚴重時病葉枯死。花梗染病,初期也形成近橢圓形白色凹陷小點,以后發展成壞死枯斑,其上產生黑色霉層,易從病部折斷。有時也在病部產生許多黑色小粒點,即病菌孢子。
3 疫病防治
韭菜疫病,根、莖、葉、花薹均可發病,以假莖和鱗莖受害最重。葉片和花薹染病,多始于中下部,初期呈暗綠色水浸狀斑,擴展到葉片或花薹一半時,病部失水后縊縮,引起葉、薹發黃、下垂、腐爛,濕度大時,病部長出稀疏白霉。假莖受害時,呈水浸狀淺褐色軟腐,葉鞘易脫落,濕度大時,其上也長出白色稀疏霉層。鱗莖被害時,根盤部呈水浸狀,淺褐至暗褐色腐爛,切開鱗莖,可見內部組織變淺褐色,影響體內養分貯存,使生長受抑制,新生葉片纖弱。根部染病變褐腐爛,根毛明顯減少,影響水分吸收,根部壽命大為縮短。
4 灰霉病防治
灰霉病主要危害葉片,葉片被害后產生白點、干尖或濕腐。白點型和干尖型發病初在葉片正面或背面生成白色或淺灰褐色小斑點,由葉尖向下發展,病斑擴大后呈橢圓形或梭形,互相匯合成斑塊,致半葉或全葉枯焦。濕腐型發生在田間濕度大時,葉上不產生白點,枯葉表面密生灰綠色絨毛狀霉,伴有霉味。
5 韭菜白絹病業業
韭菜須根、根莖及假莖均可受害。根部及根狀受害后軟腐,失去吸收功能,導致地上部分萎焉變黃,逐漸枯死。假莖受害后軟腐,外葉首先枯黃,并從病部脫落,重者整個莖桿軟腐死亡。所有的患病部位均產生白色絹絲狀菌絲,中后期菌絲集結成白色的小菌核。在高溫潮濕條件下,病株及其周圍地表都可明顯見到白色菌絲及菌核。
6 蚜蟲的防治
應常年防治,重點在6~8月,晴天下午5~6時噴藥,畝施藥液量30~40公斤。主要選用以下農藥,防治4~ 6次,每l 5~20天一次。
7 農業防治
7.1 輪作倒茬,合理施肥。韭菜和蔥蒜類蔬菜發生的害蟲相似,易相互侵染,因而前茬不宜選擇蔥蒜類蔬菜種植地。清除田間雜草、殘葉,深埋或焚燒。以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餅肥或生物菌肥為主,補施化肥為輔,適量增施微肥。
7.2 曬根曬土,根際覆土,合理灌溉。在冬末春初鏟開韭菜根周圍的表土曬根、曬土,降低韭菜根及周圍的濕度,經5~6 d可殺死韭蛆幼蟲。韭菜不耐澇,因而韭菜畦面要平整,避免根部低洼積水,每次收割后可在韭菜畦面覆蓋1~2mm的細土,既能防止韭菜蕈蚊在韭菜根際土縫隙中產卵,又可使韭菜“根白”增加高度。對韭菜蛆發生嚴重的地塊,露地韭菜在春、秋2季韭蛆發生時連續澆水淹沒根系2~3d,灌水盡量淹沒壟背,若結合用藥效果更好,可殺死韭蛆,減輕危害。
7.3 覆膜防蟲。韭菜割后傷口發出的氣味最易引誘韭蛆成蟲產卵,因而在韭菜剛收割后立即在畦面上蓋塑料薄膜3~5 d,待韭菜傷口愈合氣味消失后再揭掉薄膜,也可以減輕韭蛆的發生。
7.4 生物防治技術:
7.4.1 草木灰防治。用鐵鋤在韭菜大棚里每隔一定距離犁一條5~10厘米深的溝,溝里撒上草木灰,覆土、澆水,既可防治韭蛆又能增加肥力。
7.4.2 牛馬糞防治。每茬韭菜割完后,在韭菜茬上鋪1厘米厚充分發酵晾干的馬糞和牛糞,再澆水,這樣可以防止韭菜地蛆的繁殖。注意:不能使用雞糞和豬糞當肥料。
7.4.3 生物混合發酵物及生物菌肥防治。采用5億/毫升微保久對準畦面均勻噴霧,每畝噴藥量為100公斤,噴霧力求均勻周到,噴藥當天灌水,水浸入土中約10厘米,保持土壤濕潤。還可用棕櫚粕、花椒粕、蓖麻粕和牛羊糞混合發酵,其中牛羊糞各占40%,其他20%。發酵后即成有機肥料,韭菜收割后,用鐵鋤在韭菜空行間犁一條5~10厘米深的溝,撒入發酵后的有機肥料,覆土,防蟲增肥。在重茬或農藥殘留較嚴重的韭菜大棚,采用底肥動力王或“爸愛我”等生物菌肥,每畝100公斤作基肥施入后定植韭菜,或在前茬收割后在韭菜空行間犁一條5~10厘米深的溝,撒入生物菌肥,覆土,通過生物菌肥改善土壤微生物環境,增強韭菜抗病蟲能力,降解土壤中的毒素和農藥殘留。
5 化學防治
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對天敵及環境無害的化學藥劑。搞好蟲情調查,把握好用藥時機,嚴格按照韭菜用藥安全間隔期用藥防治。在成蟲羽化盛期,可用40%辛硫磷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其他菊酯類農藥噴灑畦面,或順壟撒施2.5%敵百蟲粉劑,施藥量30~39 kg/hm2,直接殺死成蟲。在幼蟲危害盛期,可用40.7%毒死蜱9 L/hm2、20%吡蟲啉~辛硫磷乳油(1+1)15L/hm2稀釋成100倍液,對韭菜根莖部灌藥,也可澆足水促使害蟲上行后噴75%灰蠅胺90~150 g/hm2。防治灰霉病:可在發病初期選用5%多霉靈粉塵劑,或5%甲霉靈粉塵劑15kg/hm2噴粉;也可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每隔5~7d噴1次,連噴數次,直到壓住病情為止。防治疫病:用50%速克靈1500~2000倍液、50%撲海因1000~1500倍液、70%代森錳鋅35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50%多菌靈、托布律300倍液、25%瑞毒霉800倍液、64%殺毒礬500倍液、72%普力克800倍液等灌根或噴霧,每隔7~10 d噴1次,連噴2~3次,注意藥物的輪換使用。
(作者單位:150500哈爾濱市呼蘭區方臺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