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娟
蘿卜是我國廣泛栽培的作物,南北方均有種植。通常蘿卜發病少,且發病較遲,外表癥狀不明顯,菜農往往由于防治不及時造成減產減收。蘿卜常見病害可以分為:生理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細菌性病害和病毒病。現將蘿卜常見病害及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1 生理性病害
蘿卜在不良的自然及栽培條件下, 往往會引發多種生理性病害,嚴重影響其產量和品質。現將蘿卜常見的生理性病害及其防治措施介紹如下。
1.1 常見生理性病害
1.1.1 畸形根在蘿卜發育初期, 主根生長點受到損害或阻礙,導致側根肥大、肉質根分叉或形成其它類型的畸形。蘿卜畸形根通常由以下原因造成:雨水多或灌水過多造成土壤板結; 施用未腐熟有機肥料或施肥不勻;土壤耕作層過淺或根下有硬石塊;地下害蟲多,苗期主根被咬食。
1.1.2 裂根土壤長期干燥,根的生長暫時停頓,而后突降大雨或灌水,根又迅速生長,易發生裂根。
1.1.3 黑皮或黑心土壤堅硬、板結,通氣不良;施用新鮮廄肥,土壤中微生物活動強烈,使部分組織因缺氧而出現黑皮或黑心。另外,蘿卜感染黑腐病也會出現黑心。
1.1.4 糠心起初在木質部薄壁組織大型細胞離輸導組織遠,糖分減少甚至消失,產生細胞間隙,隨之出現氣泡,最后形成糠心。生長期短的早熟品種及肉質疏松的大型品種易糠心。蘿卜生長中后期供水不足、蘿卜抽薹、貯藏期間遇高溫干燥環境等均易出現糠心。土壤缺鉀,生長后期施用氮肥過多,葉簇生長過旺,也會引起糠心。
1.1.5 辣味蘿卜中含有芥子油,其含量適中時,蘿卜風味好,含量過多則辣味重。凡氣候炎熱、干旱或有機肥不足時,都易使蘿卜中芥子油含量增加。
1.1.6 苦味蘿卜在生長過程中, 天氣炎熱或施用氮肥過多而磷、鉀肥不足時,肉質根內易產生一種含氮的堿性化合物——苦味素,使蘿卜出現苦味。
1.1.7 缺素癥缺氮,植株矮小,生長緩慢,葉窄而薄,葉色發黃,莖細弱,根發育不正常,細而小,多木質化,辣味增加;缺磷,葉背呈紫色,葉小而皺縮,肉質根不發達;缺鉀,最初葉片中部呈現深綠色,葉緣卷曲,呈淡黃色至褐色,下部葉片和葉柄顯現黃色至青銅色,葉片增厚,根部不正常地膨大。
1.2 防治措施
1.2.1 選用優良品種一般入土較淺的品種不易發生畸形根; 含水較少、肉質致密的品種不易發生裂根;白皮或白綠皮的品種辣味和苦味較輕。
1.2.2 選擇適宜的地塊種植前, 選擇土層深厚的地塊,并深耕細耙,使土壤疏松。
1.2.3 科學增施肥料施入土壤的有機肥料必須充分腐熟,并撒勻,同時適當增施磷、鉀肥,防止單一施用大量氮肥; 對連年出現糠心的地塊, 整地時每667m2施硼酸或硼砂0.5~1kg,并在直根膨大期葉面噴施0.2%~0.5%硼砂或硼酸溶液, 每3~4d 噴1次,連噴3~4次。
1.2.4 合理澆水加強肥水管理, 保持土壤濕度均勻,防止忽干忽濕或過干過濕。
2 真菌性病害
2.1 蘿卜霜霉病
以葉片發病為主,莖、花及種莢也能受害。病葉初期產生水浸狀褪綠斑點, 后發展為多角形或不規則形的黃褐色病斑。濕度大時,在葉背面長出白色霉層。病重時,病斑連片,造成葉片變黃、干枯。病菌喜溫暖、高濕的條件,特別是秋季多雨、高濕,晝夜溫差大,多霧重露,病害容易流行。栽培過程中,連作、地塊低洼、種植密度過大、長勢衰弱等情況發病更為嚴重。防治方法:可用80%代森錳鋅WP(大生)600 倍液預防, 發病初期可選用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SC(銀法利)7500 倍液、或60%氟嗎 錳鋅WP 600 倍液、或72%霜脲 錳鋅WP(克露)600 倍液噴霧防治,每7d 噴1次,連續噴2~3次。
2.2 蘿卜黑斑病
主要危害葉片,病斑圓形、近圓形或不規則形,淡褐色至褐色,發病嚴重時葉片變黃。溫度較高,多雨高濕時發病增多。防治方法: 發病初期可選用75%百菌清WP 600 倍液、或50%撲海因WP 1000 倍液噴霧防治,每7d 噴1次,連續噴2~3次。
2.3 白斑病
主要危害葉片, 發病初期葉片散生灰白色圓形斑,后擴大成淺灰色圓形至近圓形,直徑2~6mm,斑周緣有濃綠色暈圈, 但葉背病斑周緣暈圈有時不明顯,嚴重時病斑連成片,致葉片枯死,病斑不易穿孔,生育后期病斑背面長出灰色霉狀物。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噴灑25%多菌靈WP 400~500 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WP 500 倍液防治,隔15d 噴1次,共噴2~3次。
3 細菌性病害
3.1 蘿卜黑腐病
蘿卜黑腐病俗稱黑心、爛心, 是全國性常見病害。病菌多危害葉片,引起葉緣發病,呈V 字形病斑。根系受害,部分外表皮變為黑色或不變色,內部干腐,維管束變黑,髓部呈黑色干腐狀,甚至空心。細看維管束溢出菌膿, 這一點可與缺硼引起的生理性變黑相區別。一般溫度高、播種早、管理粗放、害蟲防治不及時的田塊發病重。防治方法: 種子消毒,用50℃溫水浸種20min,或用72%農用硫酸鏈霉素WP3000 倍液浸種2h;發病初期可選用72%農用硫酸鏈霉素WP 4000 倍液、或77%可殺得WP 500 倍液防治,每7d 噴1次,連續防治2~3次。
3.2 蘿卜軟腐病
主要危害肉質根、葉柄。先從根與地面接觸位置發病,病部呈水浸狀軟腐,用手輕微一拔,從發病處拔斷。病菌喜高溫、高濕條件,雨水過多,灌水過度,易于發病。防治方法:合理用水,忌大水漫灌,雨后及時排水;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并用石灰消毒根穴;收獲后徹底清除病殘株,深埋殺滅細菌;發病初期可選用72%農用鏈霉素WP 400 倍液、或20%噻菌銅SC (龍克菌)500 倍液進行防治,每7d 噴1次,連續噴2~3次。
4 蘿卜病毒病
該病多由蕪菁花葉病毒和黃瓜花葉病毒引起。心葉表現明脈癥,逐漸形成花葉斑駁。葉片皺縮,畸形,嚴重病株出現泡疹狀葉,蘿卜生長慢、品質低劣。另一癥狀是葉片上出現許多直徑2~4mm 的圓形黑斑,莖、花梗上產生黑色條斑,有時與前者混合發生。秋茬蘿卜播種過早、苗期天氣干旱、澆水少、地溫高,以及有翅蚜發生量大,均發病重。防治方法:根據茬口和市場需求選用抗病品種;秋茬蘿卜、干旱年份不宜早播;高畦播,苗期多澆水,降低地溫;適當晚定苗,選留病株;與大田作物間套種,可明顯減輕病害;苗期防治蚜蟲和黃奈跳甲;發病初期噴灑20%病毒A WP 500 倍液、或20%嗎啉胍 乙銅WP 500 倍液防治,隔7~10d 噴1次,連續防治2~3次。
(作者單往:150500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呼蘭街道公共事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