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彩虹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和產業化的必備條件,農業機械化代表著先進的生產力,只有大力推廣和使用先進的農業機械,才能極大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實現高效高產的農業發展目標。隨著國家購機補貼政策在榆陽區的實施,榆陽區的農機總量、規模、農機裝備水平、服務面積和服務質量快速發展,對農機培訓的要求不斷提高,因此,開展優質農機培訓,提高農機操作員熟練運用農業機械的綜合技能,提高其技術素質,是對農機行業和農業發展必須要進行的舉措,而農機從業人員普遍存在專業技能低,認識落后,對培訓的積極性不高。
1 榆陽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
榆陽區位于陜西省北部,總面積7053平方公里,總人口53.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4萬人,境內以明長城為界,北部為風沙草灘區,占總面積的75%,南部為丘陵溝壑區,占總面積的25%,全區轄21個鄉鎮,10個街道(鎮)辦事處,截止2017年年底,全區總動力達到48萬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機2397臺,小型拖拉機8993臺,配套農業機械大中型1263件(臺),小型12851件(臺),全區農機維修服務網點123家,農機專業合作社126個,農機從業人員12萬人,全區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1%,農機培訓實行免費培訓。
2 農機培訓存在的問題
2.1 農機教學基礎設施薄弱
榆陽區農機化學校是榆陽區唯一的一所公立農機教育培訓機構,該校成立于20世紀70年代,成立后主要以培訓農機駕駛員為主,在90年代前曾為農業機械化的普及和推廣做出了積極的貢獻,90年代后,由于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拖拉機除了農田作業外,不再承擔運輸的重任,因此農機培訓工作發展緩慢,培訓教材、培訓設備不能及時補充,教學設備老化,教學手段落后,農機機械更新換代無法解決,老教材不能適應新機器的培訓要求。
2.2 培訓教師隊伍專業素質低,培訓內容單一
榆陽區農機化學校成立以來,有許多專業的培訓教師,曾是全市以及全省培訓工作的標兵,進入21世紀后,許多專業的教師已退休,年輕的教師大部分不是農機專業學校畢業,對農機專業缺乏專業的理論支撐,更多的是紙上談兵,缺乏實踐經驗,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不足,培訓教師得不到專業的進修學習,不能及時更新知識,從而影響教學質量。
2.3 缺乏法律意識,農機操作手培訓積極性不高
《道路交通安全法》出臺后,農機培訓的主要對象減少為拖拉機駕駛員和農機具操作手,主體對象是農民,由于教育條件和經濟條件的限制,他們文化程度偏低,認識落后,對國家農機行業職業資格證書等相關管理制度缺乏了解,法律意識淡薄,除了愿意參加必要的駕駛證考試培訓外,不愿意再參加農機化知識和維修操作技能的知識提高培訓,而農機培訓學校缺乏政策法律的支持,沒有自主辦學,自我管理的主動權,不能充分有效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僅靠行政手段招生,無法面向社會開展多渠道、多層次的培訓,發展后勁不足。
3 對策與建議
3.1 根據榆陽區的農機培訓工作的現狀,依靠自身的發展來壯大是相當困難的,只有依靠政府的支持和協助才能發展,需要政府主管部門在人力、財力、物力上給予大力支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每年給予一定的發展資金,用于維修改善辦公培訓場所,購買新型農業機械、教學用具和圖書資料,改善教學條件,選派培訓教師進修學習,使農機培訓工作在服務“三農”、為農民增收中做出應有的貢獻。
3.2 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提高綜合素質。農機培訓工作是直接為農業生產一線培養農機技術及駕駛操作人員,這就要求培訓教師必須熟悉農機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熟練掌握各種農業機械的性能、原理、操作技能和維修保養技術,能夠回答和解決駕駛操作人員提出的各種疑難問題,同時要引進農機化專業人才,充實培訓教師隊伍,要分期分批把培訓教師送到高等院校相關專業輪訓,以滿足農機新技術發展的需求,從而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
3.3 農業的發展離不開機械化,機械化是農業發展的最終方向。機械化是服務于農業生產發展的,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著積極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農藝是農機的目標和方向,沒有農藝,農機無的放矢,沒有農機,農藝就是紙上談兵,農機與農藝是一個辯證的統一體,因此,農機培訓要把農機和農藝結合起來,在對農民進行農機具操作培訓時,需要把相應的農業技術要求和影響植物生長的因素結合起來講解,把農業知識與標準化作業、機組運用、機器保養等培訓內容結合起來,把盡可能多的農藝和農機知識傳授給農民,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化在當今農業發展中的巨大作用,使農民能夠增產增收。
3.4 加大政策法規宣傳力度,調動農民學習農業機械操作知識的積極性。加大有關國家和農業部頒布的《農機駕駛員培訓教學大綱》、《農業機械促進法》、《農業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政策對廣大農機操作手的宣傳力度,使他們認識到農機培訓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目的性,進而從思想上提高農機操作手對培訓的重視度,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認真地參加培訓,從而達到更好的培訓效果。要讓全社會認識到農業機械化的重要性,了解最新農業機械技術,支持農業機械培訓工作,用科學知識武裝農民,激發農民學習農機知識的興趣。
農機培訓事業是一項造福于民的浩大工程,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和支持,更需要我們榆陽區廣大農機系統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因此,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在發展中不斷更新觀點,靈活運用市場經濟規律,拓寬辦學思路和辦學渠道,把農機化學校建成農民轉崗就業的培訓基地、安全生產培訓基地和職業技能培訓基地,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單位:719000陜西省榆陽區農業機械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