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利東
對小麥的單產進行提升,借助機械化實現農業生產的高效工作,讓農機和農藝技術實現有效結合,對小麥種植的綜合效益進行提升,也是對當前糧食安全進行提升不可忽視的關鍵環節。針對這種情況,本文就將對小麥新型高產高效播種模式進行研究,進一步分析在這項工作中對機械化技術的有效應用,希望對這項工作的開展起到更大的幫助作用,實現對我國農業建設的積極促進作用。
小麥新型高產高效機械化播種工作主要指的就是窄行勻播、井字型播種等機械化播種技術。通過對這些先進方式的引進,不僅能實現對生產機械化水平的提升,同時還將大大降低種植者的勞動強度,對于促進其增產增收目標的達成,提升農民種植的積極性也將起到十分顯著的積極影響。所以在今后的小麥種植環節中加強對其播種模式的探索,有效應用機械化技術也是十分必要的工作。
1 技術要點
1.1 窄行勻播
這一技術就是借助對行距的縮小,對株距進行增加,最終保證總株數不發生變化,對行內擁擠問題進行控制和減少,大大提升土地占用率和空間利用效率的一種技術手段。由于地下根系在平面分布均勻松散,所以減少了對養分的局部爭奪,根系之間的發展將更為強壯。此外,對窄行進行稀播也將對群體的生長環境優勢提供幫助作用,所以只要對個體和群體之間的生長矛盾進行協調,才能實現對穗、粒的協調發展,實現對小麥產量的全面提升。
1.2 井字型播種
在開展此項工作的環節中需要利用7.5厘米的行距進行橫向條播,之后在利用同等方式進行縱向播種,確保單次播量能達到12.5kg。這項工作的有效開展可以確保小麥進行有效的分蘗,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對小麥產量和質量的全面提升。這種方式主要是在常規種植方式上實現橫縱交叉播種,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對種植密度的全面提升,同時在此環節中實現對病蟲害技術的充分落實,這也將起到顯著的增產增收效果。
2 小麥新型高產高效播種模式機械化技術的應用
2.1 小麥生長過程中播種工作的重要作用
在近年來的發展過程中,國家惠農政策不斷增加,小麥的種植效益也有著更為全面的提升,所以這也促使廣大農民對于小麥的種植熱情有著極大程度上的提升。所以各級農機部門更需要提前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開展,確保各項政策的有效落實,只有確保具體的任務在實際工作中得到發展,廣大工作人員更應該親自下到田間開展種植幫助或是技術指導,種植工作做到當前工作的基礎,也將對第二年小麥的收成產生直接影響,因此有效開展播種工作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可以說播種作為小麥生產的基礎環節,甚至將對全局的成敗產生直接影響。
2.2 對播種的質量造成影響的主要因素
首先,土壤的質量,種子在生長環節中離不開養分和水分,因此土壤的好壞程度也將對種子的成長態勢產生直接影響,通常情況下,需要將溫度控制在15~20攝氏度,土壤中水分在百分之二十左右為最佳時期,如果不滿足此種條件就要對其進行及時澆灌。其次,種子的質量,按照氣候條件和土壤對種子進行合理的選擇,除了要對種子的出芽率進行提升,還應該選擇一些耐旱性、抗病蟲害能力較強的品種。再次,在播種環節中,應該選擇陽光、水分和溫度等自然條件合理的時期進行播種,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對小麥出芽率的提升,確保壯苗越冬,避免出現播種過晚對產量造成的不利影響。
2.3 機械化播種的優勢
和傳統種植技術相比來說,機械化播種工作的正常開展每公頃能實現對75~150千克種子的節約,由于機械化種植技術下的效率比較高,所以也可以實現對勞動強度的有效節約,做到適時播種,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對質量的保障,做到均勻播種,最終為播種的深度進行提升。在播種的距離和深度問題上對于種子也將產生不同的影響,通常情況下會將行距控制在20~25厘米,而深度控制在3~4厘米,如果是該地區氣候和土壤都比較干旱,那么就可以適當加深1厘米,但是最好不要超過6厘米,這樣在實際播種的環節中才能更好的確保均勻性,避免出現缺苗的問題。
3 小麥新型高產高效播種模式機械化技術的應用
3.1 保護性耕作技術
借助適量秸稈對地表進行覆蓋,可以將耕作工作量進行降低,同時還能確保種子的發芽不受到影響,利用藥物進行有效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對這項技術進行有效應用可以減少土壤風蝕5、水蝕問題,也就是實現對工作工序和生產成本的有效控制,達到節水抗旱的工作目標。而秸稈殘茬覆蓋技術和免播種技術也是當前保護性工作的重要核心環節,所以更需要在今后的種植環節中加強對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應用,最終確保小麥產量和質量的有效提升。
3.2 全膜覆土穴播小麥機械化技術
這項技術將傳統露地條播改變為全膜覆蓋,將傳統工作中覆膜穴播種植從一年一次轉變為連續兩到三年的種植,將傳統工作中的大播種轉變為精細化播種。這項技術的應用和開展不僅能在很大程度上實現對水分蒸發問題的避免,同時還可以借助播種穴進行更有效的集流。通常情況下會借助覆膜的覆土施肥的方式實現對整地工作、施肥、覆膜等多項工作的開展。
綜上所述,我國作為世界上著名的農業大國,小麥種植在當前我國的農業種植中也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正是因為這一原因,所以當前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加強了對小麥種植技術的關注和重視,那么加強對小麥高產高質工作的開展就顯得更有必要。所以在今后的小麥種植環節中加強對全新播種模式的探索,有效應用機械化技術也是十分必要的工作。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實現對我國小麥產業的綜合發展,為農業工作的進步奠定良好基礎。
(作者單位:236000安徽省阜陽市潁東區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