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遠志

1 水稻工廠化育秧的意義和必要性
水稻是北海市第一大糧食作物,2017年,全市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只有75.02%,低于廣西平均水平3.12個百分點。其中,我市稻耕整地、收獲機械化水平分別為99.84%、99.24%,較全區平均水平高3.45%、8.84%,而機械化插秧水平僅為17.70%,低于全區平均水平10.63個百分點,機插已經成為水稻生產三個機械化作業環節里的突出短板,成為制約水稻生產機械化的關鍵環節,成為北海水稻生產機械化與全區平均水平有較大差距的因素。目前,北海市水稻生產面積雖保持在75萬畝左右,但由于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減少、種植效益低、機械化程度不高、城鎮化等因素,稻田丟荒現象愈發嚴重,面積呈下降的趨勢難以阻擋,穩糧增收的壓力非常大。如何提高北海機插水平已是迫在眉睫的難題。工廠化育秧是機械化插秧的必需的配套技術,是解決機插質量的關鍵因素和技術保障。因此,示范應用適合水稻機械化生產的節本增效的工廠化育秧技術刻不容緩。
工廠化育秧技術特點是:采用該技術培育出的秧苗均勻、健壯、整齊,為水稻機械化栽插提供較高素質的規格化、標準化秧苗,在南方雙季水稻地區,尤其是早稻育秧能有效減輕“倒春寒”及爛秧的影響,為農業糧食生產贏得栽播時間。同時,該項技術是減輕勞動強度,加快發展機插秧的關鍵,也是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關鍵環節,實施水稻工廠化育秧,對推進糧食生產增產高效具有積極意義。
2 水稻工廠化育秧的市場需求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農村青壯勞動力大量向城市和二、三產業轉移,導致農村勞動力結構性短缺,農業生產用工供需矛盾日趨突出;農業傳統勞作模式中,“誰來種田,如何種田,怎么種田”已經成為行業普遍面臨的困境,廣西水稻生產亦面對同樣的問題。本項目示范應用的水稻工廠化育秧技術模式,一是可實現水稻育秧標準化、供秧商品化;二是擴大水稻育秧工廠的生產能力,提高水稻機種面積,提升種糧主體的經濟效益,提高種糧積極性;三是解決勞力緊缺難題,減輕作業勞動強度;四是提高農民對機械化育插秧的認知度,滿足迫切的市場需求;五是解決“誰來種田”——合作社來種田。
3 技術路線
(三)項目考核指標
1、主要技術指標:
4 水稻工廠化育秧的建設
以生產水稻500畝為例,建設育秧中心一座,包括儲土間、播種車間、催芽室、育秧大棚、煉秧場地等五個部分,中心內全部實現機械化作業。擁有育秧設施和設備如下:
耕整地機械:拖拉機及配套旋耕機4臺
水稻育秧設備:育秧生產線1條
水稻栽植機械:高速插秧機3臺
水稻植保機械:植保機械2臺
育秧硬盤:10000個
其他附屬設備:挖機、叉車、鏟車、運秧專用大車、附屬機具運輸車、秧土輸送機、機械篩土機具。
5 社會、經濟、環境效益分析
5.1 經濟效益分析
根據近年大田驗收統計,機械化育插秧作業較傳統人工育插秧作業的產量增加一般為3%,按干谷產量為500公斤/畝,增產30公斤/畝;按糧庫平均收購價2.8元/公斤計算,增收84元/畝。
5.2 社會效益分析
5.2.1 節本方面
傳統育插秧方式農民雇工作業成本:育秧(含拔秧)每畝需1.5個,插秧每畝需2個,合計每畝3.5個工。按150元/工,則成本為525元/畝。機械化育插秧方式作業成本:機械化育秧5元/盤(商品化),按20盤/畝計,則為100元/畝,機插秧作業70元/畝。則機械化育插秧作業為170元/畝。
機械化育插秧作業較傳統人工育插秧作業節約的成本為:525元/畝-170元/畝=355元/畝。
5.2.2 作業效率高(1)機械化播種:機械化播種流水線(5人班產)生產能力達550盤/小時,按20盤/畝,播種面積為27.5畝/小時,人均產量為5.5畝/小時;而人工播種為1畝/小時。則機械化播種是人工播種的5.5倍。(2)機械化插秧:高速插秧機(2人班產)插秧速度為4畝/小時,即人均2畝/小時,一天16畝;而人工插秧速度約為0.5畝/天。則機插秧是人工插秧的32倍。
5.3 避免稻田丟荒現象
項目實施,促進合浦縣水稻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經營,減少愈發嚴重的水田丟荒現象,促進基本農田保護,對保證糧食安全有著重要的意義。
5.4 輻射作用強
能輻射帶動周邊鄉村水田實施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把廣大農村勞動力解放出來,轉移到其他產業進行創收,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富裕,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6 環境效益分析
(1)使用節能環保的機械,無廢氣、廢水、噪音等污染。(2)農業生產資料使用不妨礙其他農作生長的肥料,綠色環保。(3)水稻生產機械化可避免丟荒現象發生,提高土地使用率,促進當地水稻產業可持續發展。
節能方面:項目實施所用機具、設備均以節能機械為主,所有機械化作業過程無沒有廢氣、廢水的產生,實現零污染。
環保方面:肥料選用不造成環境破壞的肥料,不因為種植水稻而造成水稻以外農作物的影響。配套使用的無紡布育秧,無污染無公害,可重復使用,實現綠色環保。
安全方面:所有機械都有專業的機手操作,機手經過專業技術培訓上崗,操作時要求嚴格按照機械使用說明書和操作規程,最大程度上防止意外事故發生。
(作者單位:536000廣西北海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