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楊
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是胸膜炎放線桿菌引起的,導致豬出現較強的呼吸道傳染病。發病后,主要表現為急性出血壞死的和慢性胸膜炎,從而影響養殖業的發展效益。河南柘城縣畜牧局針對當地的發病情況進行分析,為其提出有效的診治措施,保證相關人員能夠將其作為養殖依據。
1 具體案例
2016年12月份,天氣溫度突然下降,某養豬場發現豬體溫不斷上升,出現咳嗽、呼吸困難、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等現象。經過一周后,大部分豬出現明顯食欲不振現象,咳嗽、喘氣等癥狀越發嚴重。經過診治發現,該養豬場沒有接受過免疫工作,無法對豬疫病進行預防,同時,在半個月之前,從外地進購的20頭豬也沒有經過檢疫、隔離觀察等,而是進行混群飼養。該養豬場管理工作比較落后,不僅衛生條件差,周邊通風也不好。導致豬場的大部分豬受到感染,發病率達到80%以上。
2 病因
經過相關檢測,對病死豬進行制片、染色、鏡檢,發現存有兩極濃染革蘭氏陰性菌。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發現菌體呈現球桿狀。在對細菌進行培養期間,將豬鏡檢病料制成接種液,接種到巧克力瓊脂培養48小時,發現中間凸起,邊緣比較整齊,存有灰白色、半透明的菌落。根據對豬場內發病豬血清的試驗,發現該病是由胸膜炎放線桿菌引起的豬傳染性胸膜肺炎。
3 特點
將病豬解剖后發現對豬氣管和支氣管存在泡沫樣血色黏液性分泌物,在肺部存有大量積水。同時,肺部呈現紫紅色,在喉部也充滿血性液體,鼻孔處伴有帶血絲的分泌液。
4 癥狀
病豬體溫達到42℃后,會表現為精神不振、食欲不佳以及活動能力較差等現象,在短期內,大部分豬出現腹瀉、嘔吐等情況。對糞便的觀察,其呈現黃色稀狀,并伴有間歇性咳嗦。在產生這些臨床癥狀1天或2天后,一些病豬的鼻部、腿部以及胸部等出現多次紫色血斑,如果不對其治療,將其該癥狀產生后的3天或4天后死亡。
5 防治
在防治過程中,需要加強消毒工作。豬發病后,要對豬舍、使用用具進行消毒,保證每晚、每早實施輪換消毒。對于消毒劑,可以選擇副作用小的藥劑,并按照正確的順序進行消毒。在對其飼養期間,需要保證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實施。需要保證豬舍內部空氣的流通性,保證室內溫度與濕度的均衡性。不僅要保證飼養環境的良好衛生,還需要為飼料營養性建立標準,使其在飼養期間利用免疫增強劑、抗生素等實現保健作用。還需要加強疫苗注射,保證豬機體獲得較強的抗病能力。
在使用藥物進行治療期間,可以為病豬注射氟苯尼考注射液,每千克體重的豬需要注射0.15ml的劑量。如果每千克體重按照0.25ml的試劑注射,可以使用林可霉素。對于恩諾沙星液的注射,可以每隔8小時,按照每千克0.45毫升的試劑注射。經過5天后,對病豬的觀察,可以發現病豬情況,特別是一些咳嗽、喘氣等癥狀得到明顯好轉。但少數豬存在不同程度的輕微咳嗽、嘔吐癥狀上等,當連續使用藥物一周后,發現飲食癥狀也逐漸好轉。對于一些輕癥狀,能夠在一周后明顯被治愈,但對于一些重癥狀,需要將其隔離一周,再對其用藥一周、半個月后都會被治愈。基于以上的病因分析,做好飼養管理工作和藥物治療工作,能夠使該地區的病豬被治愈,這樣不僅為養豬人員提供有效對策,在較大程度上還提升了養豬場的養殖效率和發展效益。
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致病菌是胸膜肺炎放線菌,導致豬群發病主要是因為該種致病菌和不良飼養管理條件相互作用而引起發病。任何和年齡品種的豬都可以感染各種疾病,其中對42日齡到180日齡的豬危害較為嚴重。患病豬和帶菌豬是該種情況的主要傳染源,其鼻液扁桃體支氣管分泌物肺臟等部位是病原菌的主要寄生場所,病原菌會隨著呼吸、咳嗽、噴嚏等途徑排出體外,通過直接接觸健康豬導致發病,同時健康豬通過接觸被污染的車輛器具以及飼養人員的衣物等進行間接傳播。豬傳染性胸膜肺炎傳播具有季節性,多發生在冬春季節。豬舍通風不良,濕度較大,氣候驟變等因素,都可以引起或加重各種疾病發生。鑒于該種疾病的危害性,采取措施做好豬傳染性胸膜肺炎防控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了。本文根據豬傳染性胸膜肺炎實例的分析,研究該病的主要特點和病理變化,為其提出飼養管理、藥物治療等措施,保證為當地的養豬業提供合理的參考意見。
(作者單位:121004遼寧省錦州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