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文明
近年,當地出現了一些種養結合的小型家庭農場,部分農場通過養殖鴨群來對魚塘進行增氧。鴨群在放養期間容易接觸到一些死亡動物尸體,撕咬、采食動物尸體引起肉毒梭菌毒素中毒死亡,本文總結一例放養鴨群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的診治,為鴨群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的防治提供參考。
2017年6月,當地一養殖戶池塘放養鴨群出現軟頸死亡,到現場時已有50多只鴨子死亡,有20多只病鴨軟趴在地上,病鴨陸續死亡,現將該病例總結如下:
1 發病情況
該養殖戶飼養200多只鴨,自家有一個養魚的小山塘,鴨群就在小山塘放養。發現鴨子死亡為早上喂養鴨子的時候,死亡20多只,部份鴨子頸軟弱無力,陸續有鴨子死亡,鴨群已飼養2個多月,前后共死亡50多只,用過抗生素、抗病毒藥物,沒有什么治療效果。病鴨無明顯病理變化,根據“軟頸”這一特征性神經癥狀初步診斷為肉毒梭菌毒素中毒,并進行了試驗加于確認。
2 臨床癥狀
鴨群發病突然,當天放牧回來未發現異常,第二天早上發現有鴨子死亡。部分病鴨痙攣抽搐很快死亡;剩余一些慢性中毒的病鴨前期表現眼半閉、角膜渾濁、共濟失調、行走無力、游水困難、羽毛逆立、兩翅下垂、食欲廢絕,后期頭頸痙攣下垂無力不能抬起,腳僵直后伸,最后死亡。
3 剖檢病理變化
剖檢死亡鴨子和瀕死鴨子8只,沒有發現特征性的病理變化,喉、會厭部黏膜有出血點,嗉囊內容物有難聞的酸臭味,腺胃卡他性炎癥,腸道內容物少,十二指腸充血出血,直腸有散在出血,內有淡紅色糞便,心臟有針尖樣出血點。
4 試驗室診斷
4.1 病料的采集
取3只病死鴨的胃內容物,按1∶2加生理鹽水研磨,制成混懸液,室溫中放置2小時,然后用滅菌紗布過濾,濾液離心取上清液,后加入適量的抗生素。處理后的液體平均分成2份,一份不加熱滅活(材料1),一份100℃加熱30分鐘(材料2),兩份材料分別進行供毒素試驗。
4.2 細菌學檢查
無菌操作采集病死鴨的心、肝、脾、心臟血進行涂片染色,鏡檢未發現細菌;接種于普通肉湯和普通瓊脂培養基上,經37℃培養48小時,結果也未發現細菌生長;接種于葡萄糖鮮血瓊脂培養基,經24小時厭氧培養后,培養基生長出灰白色菌落,染色鏡檢為梭狀革蘭氏陽性菌,有芽孢和鞭毛、無莢膜。
4.3 供毒試驗
取健康小雞6只,體重約為0.4千克,分成試驗組3只小雞、對照組3只小雞。試驗組小雞左側眼瞼皮下注射(材料1)0.2毫升,對照組小雞左側眼瞼皮下注射(材料2)0.2毫升。注射后2小時進行觀察,試驗組的雞左眼瞼發生麻痹、腫脹、閉合,進入昏迷狀態,48小時后死亡,對照組雞左眼瞼沒有任何變化,臨床表現健康。
結合臨床癥狀、采樣培養顯鏡微檢查、供毒試驗結果,診斷為肉毒梭菌毒素中毒。
5 防治
本病無特效藥物治療,本案通過暫停鴨群放牧,對發病和未發病的鴨群進行分欄飼養。病鴨采取排毒、護肝藥物治療。暫停放牧期間找出放牧場所毒源并無害化處理,日常加強對放牧場所的清理,及時發現清理病死的動物尸體,避免再次發生中毒;發病的鴨灌服硫酸鎂溶液加快毒素的排出,每只成年鴨灌服2~3克,2千克飲水中加1克安泰寶;發病和未發病鴨群均在飲水中加弱堿性碳酸氫鈉、飼料中添加維生素C,碳酸氫鈉起到健胃和破壞肉毒梭菌毒素的作用,添加維生素C可減少鴨群應激。經過以上措施防治,鴨群未出現新的中毒病例,癥狀輕的鴨子好轉康復。
6 關于肉毒梭菌的討論
肉毒梭菌是一種廣泛分布的腐生菌,芽孢體存在于土壤、污泥中。禽鳥腸道中也常有繁殖該菌,肉毒梭菌常存在于養禽場及周邊的土壤,在高溫季節容易引起肉毒梭菌在動物尸體內大量繁殖,需要及時對動物尸體進行清理。該病多見于放牧鴨群,可能跟鴨子容易接觸到水中的動物尸體及死魚、螺等水生動物有關,動物尸體在池塘的靜水中容易形成厭氧環境,為肉毒梭菌繁殖提供條件。
肉毒梭菌毒素毒性強,無特效的治療藥物。有通過注射肉毒梭菌C型抗毒素治療該病的案例,但由于肉毒梭菌C型抗毒素不方便購買,等藥品郵寄到,病鴨也基本死亡,因此該法不實用。該病的治療一般采取保肝、排毒、護腎的方案,減少毒素產生,加快體內毒素排出,但對食欲廢絕的重病鴨效果不佳,對于還有采食欲的輕度中毒鴨有一定的療效。
該病主要是由攝入外界肉毒梭菌毒素引發,但有研究證明動物體內的肉毒梭菌也能產生毒素。因此,在治療該病的過程中還要防止病情擴散影響尚未中毒的鴨群,要將健康鴨分群飼養,避免飼料受到病鴨排泄物的污染,導致中毒范圍擴大。同時,分群后,健康鴨群也要在飲水加入弱堿性碳酸氫鈉和維生素C,防止鴨群中毒。
(作者單位:366038福建省永安市青水畜牧獸醫水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