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潤芝
淮陽荷花節、洛陽牡丹節、開封菊花節是河南省聞名全國的三大花卉盛會。淮陽荷花栽培歷史悠久,至今已經有二千多年,其間不但形成了淮陽燦爛的荷花文化,也創造積淀了厚重的荷花栽培經驗,尤其是近幾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通過淮陽人民的不斷改革與創新,荷花栽培與養殖泥湫、黃鱔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立體養殖模式,不但契合了淮陽荷花節旅游開發項目,而且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1 淡水立體養殖的自然資源優勢
1.1 淡水資源充足。淮陽縣境內地下淡水資源豐富,84.5%的區域屬于富水區,淡水幾乎分布淮陽全境。境內地下水貯存充足,可供灌溉用水約2.2億立方米,且地下水埋深度較淺,埋深3米左右,便于立體養殖利用,而且地下水質好,Ph值適中,在7.3左右,無雜色,無異味,水質全部達國家三類水質標準,水的各種有害物質含量低,其中汞的含量≦0.004mg/kg,鎘的含量≦0.0019mg/kg,二氧化硫的含量≦9.57mg/kg,等有害物質的含量比國家規定生產綠色食品的用水水質標準低2倍多,為立體養殖和生產優質水產品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水資源,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1.2 雨水充沛。境內自然降雨量大,雨水充沛,地表徑流量大,年平均降雨量714.2毫米,且集中于夏季淡水立體養殖需水高峰期,僅6~7月份兩個月的降雨量就占全年降雨總量的36.3%,而且降雨充沛,兩個月的平均降雨量達136.4毫米,基本上不需要采取地下水就能夠滿足夏季養殖用水需要,節約了地下水資源。在養殖用水較少的春季和秋季則降雨量少,占全年降雨量的30%以下,立體養殖需水規律與當地自然降雨規律相吻合,可以充分利用自然降雨,提高地表經流利用率,防止自然降雨大量流失浪費。
1.3 光熱資源豐富。淮陽縣無霜期長,無霜期在219天以上,光照資源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在2354.6小時以上,每平方厘米太陽輻射總量達120.2千卡,光能資源是全省最高值區之一;年平均氣溫較高,在14.3℃以上,積溫達5324.2℃以上,尤其是夏季,平均溫度20.6℃~27.3℃,為立體養殖提供了豐富的能量資源。豐富的光熱資源既為提高立體養殖的總產量創造了優越自然條件和物質保障,又為進一步提升經濟效益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2 淡水立體養殖開發與應用
2.1 改造廢坑塘。據初步調查統計,淮陽縣境內廢坑塘面積在3萬畝以上,由于這些廢坑塘管理跟不上,逐漸成了農村的垃圾場,不但異味嚴重,蚊蠅滋生,污染農村環境,而且造成土地資源大量浪費,通過推廣立體養殖,把這些廢坑塘改造成荷花與泥湫或黃鱔等立體養殖池,不但變廢為寶,變害為利,而且創造巨額的經濟效益,是改變和整治農村臟亂差切實可行的有效途徑措施。
2.2 開發“空心莊”。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農村村莊內空院子日益增多,農村空心化現象日益嚴重,已逐漸成為農村突出的社會問題,不但造成村內土地大量閑置,而且嚴重阻礙新農村建設,把立體養殖作為開發空心莊項目,既切合實際,容易被農民接受推行,又能改變村容村貌,美化鄉村,凈化農民居住環境,為農村農民找到一項足不出村就能發家致富的朝陽產業。
2.3 替代圍村林。淮陽是楊樹之鄉,楊林圍村是農村的一大特色,但是,楊樹量大成災,每年5~6月份,楊絮到處亂飛,不但埋下火災禍根,危害交通安全,而且嚴重污染環境,危害人們身體健康,改造圍村林民心所向,大勢所趨,勢在必行。利用立體養殖替代圍村林,既能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優勢,把自然資源優勢形成經濟優勢,又契合淮陽荷花節旅游開發項目,形成獨具特色的鄉村風景園區。
2.4 開發廢閑地。由于“藕-泥湫(或黃鱔)”立體養殖只需要40公分左右厚的土壤,在建設養殖池時不能挖的太深(60~80公分),否則,難以把水溫控制藕和泥湫(或黃鱔)適宜生長的范圍內,而且,還需要采取防止水滲透流失措施,所以,在建池時可選擇舊工廠搬遷遺址或耕地被污染而不能種植糧經作物的地方,以及正在改造的沙堿薄地,可以采取客土移植方式滿足立體養殖的需要,所以,是開發廢閑地的首選項目。
(作者單位:466700河南省淮陽縣水產漁政監督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