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 安杰
【摘要】本研究探析TPACK視域下外語教師技術教學內容知識。首先分析TPACK七個維度下外語教師專業技術知識,再次分析TPACK視域下,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本研究期望對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有一定的理論指引和借鑒啟發。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師;TPACK;專業發展
【作者簡介】王飛(1983.9- ),女,漢族,河南新鄉人,甘肅政法學院,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安杰(1970- ),女,浙江紹興人,甘肅政法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
【基金項目】本論文系2017年度蘭州市社科規劃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蘭州市外語教師專業可持續發展之探究-以市屬中學基點”項目編號:17-030D階段性研究成果;甘肅政法學院2016年度校級改革項目“TPACK視域下EGP向ESP轉型中教師職業發展策略研究——以甘肅省四所本科院校為例”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GZJG2016-B19。
一、研究背景
TPACK是在Shulman 所提出的學科教學法知識(PCK)的基礎上通過引入了技術元素而建立的,是學科內容知識、教學法知識與技術知識的有機融合。而三元素的交互融合形成了四種新的元素:學科教學法知識 (PCK);整合技術的學科內容知識 (TCK);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TPACK);整合技術的教學法知識(TPK)。它基于以下概念:首先教師是課堂的設計者和監控者,應具有動態,多維的知識體系;其次,TPACK所包括的七項元素并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多元統一體。
二、外語教師TPACK知識結構
CK: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指“某一學科需要學習和教授的內容。”(Mishra & Koehler,2006),即學科知識。同時包括教師對所教學科結構以及研究方法的深刻理解。PK:指普通的教學法知識,包括教學課程設計;教學測試手段;教學管理知識等。PK 基本、普遍的適用于每一個學科,并不針對于某一特定學科。TK:是最具變化性的元素(Mishra, 2005),包括教學中所設計到的信息技術,從傳統的粉筆+黑板到輔助性的鼠標+電腦都屬于技術知識。PCK:并不是普通的教學法和單純的學科知識的疊加,他指CK的呈現形式。Johnson(2009)將外語教師的PCK解釋為“如何整合CK和PK去理解具體問題的能力,如何組織、表達教學內容以適合不同學習者的能力。” TCK:教學技術與學科知識的相互整合構成了教師的技術內容知識,他指的是如何以TK為媒介將CK以全新的方式呈現。TK為CK提供了全新的方式,如何通過TK轉變CK的呈現形式是該維度的主要內容。TPK:指根據不同的PK選擇并使用相應TK的能力。這對外語教師專業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因為電腦技術不是以教育為目的而開發使用的,多為社交和娛樂,因此教師需要有能力進行技術選擇以用于教學法設計。7 TPACK:Koehler et al. , (2007)認為TPACK指的是“有能力選擇使用教學法知識,使用教學技術知識,以一種全新重建的方式進行特定教學內容講解。”TPACK為教師專業知識提供了理論性的框架,因此該結構框架可用于有效的教學評估和設計,即教師應具備哪些知識并規劃專業發展。
三、結語
大學英語教學經歷了多次改革,從最初的傳統的語法教學法到任務,交際教學法到復合式教學法,對處于一線的教師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TPACK為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理論框架。在該理論框架下,大學英語教師必須考慮到學生個體的特性,即教前水平,興趣愛好,繼而選擇符合教學內容的教學技術,使技術與教學的融合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大學英語教師可以根據TPACK設計專業發展策略。而運用TPACK作為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策略并不意味著同意不變的發展路線,而是容入有史以來所有的教學方法和技術。因此大學英語教師可以通過參與工作坊等提高整合技術的教學法知識;通過參加學術研討會及時更新學科內容知識;通過職稱評定提高外語教學知識。通過高學歷進修提高外語內容知識等。同時由于TPACK并不是各維度的簡單疊加,而是多維度的統一體,各維度間緊密聯系,高度相關,因此任何一個維度都不能單一習得,教師需要積極主動調整,整合并綜合的運用。
References:
[1]Koehler,M.J.,Mishra,P.,&Yahya;,K.Tr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knowledge in a design seminar:Integrating content,pedagogy and technology[J].Computer & Education,2007,49:740-762.
[2]Mishra,P.,&Kohler;,M.J.Teachers learning by design[J].Journal of computing in teacher education,2005,21(3):94-102.
[3]Mishra,P.,&Kohler;,M.J.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A framework for teachers knowledge[J].Teacher College Record,2006,108(6):1017-1054.
[4]王琦.外語教師TPACK結構及其技術整合自我效能感[J].外語電化教學,2014(4):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