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全面提高學生英語素質,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遵循認知規律。通過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教法、直觀手段等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通過聽、說、讀、寫等具體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小學階段掌握一些基礎的英語知識;在語言實踐中促進學生智力發展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為學生今后學習英語打好基礎。小學英語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為進一步學習英語打好基礎,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英語能力。教師在開展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優化課堂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方面都要講求策略,一定要以調動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為前提,在實際的口語教學活動中,口語練習設計等發面都要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有利充分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
教學過程是學生的認知過程,認知過程是有規律的,可分為知覺、理解、鞏固、運用四個階段。對英語課堂教學來說,感知理解階段是語言材料的呈現再認階段,這個階段教師要創設語言交際的情景,采用由舊引新或以舊托新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地學習,達到理解、識記的目的。鞏固、運用階段,是語言知識的實踐階段,教師要設計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例如類推性練習、辨識性練習、替換性練習等;教師要放松控制,多組織模擬性操練,并結合實際生活,開展游戲活動。根據認知過程的規律,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把握好教學過程的各個基本環節。
第一,組織好教學環節,即心理準備階段。教師要做到課初檢查上課的準備情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安定情緒,交代教學任務;動態分析,分析整課學生心理狀態和學習活動情況,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措施;起承轉合,將全節課的大小活動擰在一起;口語評價,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自由發揮,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但教師要注意雙面話語的控制和引導,把握時間,做好總結評價。
第二,講授新知識環節,即認識過程的感知理解階段。教師要借助信息技術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語言環境,呈現言語材料,讓學生感知、模仿,學生要親自實踐,了解話語的用法及結構,達到識記并重復記憶,培養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等。
第三,鞏固環節,即鞏固運用階段,這個階段,學生對所學的內容要能保持、再認、再現,教師這時應放松控制,多組織學生進行模擬性操練、遷移性操練,而且練習要盡量生活化。
第四,布置作業環節,即評價階段。課外作業能對課堂教學知識起鞏固作用,防止遺忘,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評價,作業要適應學生水平,分量要適當,照顧到兩頭,方法應以指導聽說為主,讀寫跟上。簡發同受。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要特別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根據語言認知規律及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的主導作用首先體現在教學中的示范方面。在學習活動中,教師要設法促使學生智力得到發展,能力得到提高。其次,教師的主導作用還體現在創設語言交際環境上。小學生學習英語是在缺少語言環境的情況下學習的,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運用英語組織教學,經常播放適合兒童的英文歌曲,并借用直觀等手段,讓學生置身于逼真的語言環境之中。
英語教學中還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課堂教學要放松控制,讓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學習教材,教師在講授語言知識時,盡量做到“以練代講”,即以練習形式代替講解。練習過程要貫徹聽說領先的原則,體現交際功能;練習內容要生動有趣,練習形式要多樣化。在小學英語課教學中,教師選擇教法,應該根據新材的內容特點,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優化組合,多法結合,可以搞活課堂教學,不斷觸發學生的興奮點,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直觀手段能模擬情景,激起形象思維,促進多種感官參加活動,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有助于加速英語詞語與實物實景的直接聯系。教師要充分利用直觀手段,創設語言環境,讓學生積極地學習。但是,在使用直觀手段過程中,要有計劃,合理安排要符合教學目的的要求,內容要有趣、健康,應符合教材要求,與教材的教法體系相適應,同時也要適應學生需要。
活用教材也是優化英語課堂教學的策略之一,活用教材是指教師能根據教材的編排體系及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地、巧妙地使用教材,發揮教材的作用。活用教材要注意以下四點:
1.依靠教材。是指以教材的內容為依據,理清教材的縱橫聯系,明確教什么,所教內容之間有什么聯系,以及我學過什么,還要教什么,并排定深淺次序,即重難點,最后設計操練程序。
2.拋開教材。是指在基礎階段,教師應該用聞對面直授方式。
3.返回教材。是指在完成組織教學活動、完成教材放定的內容后,應回到教材上,組織學生廣泛視聽、認讀,按文中的對話,開展對對子活動,講一步鞏固所學的內谷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
4.不要教材。是指英語教學不應以教材的對話為學習目的,而應以掌握對話所承載的語言知識運用于交際為目的。
【作者簡介】牟宜祥,重慶市萬州區紅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