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喧嘩與騷動》是福克納創作的最為成功的作品,也是二十世紀最佳小說之一。通過講述康普生家族命運的故事,福克納向讀者展示了生活在舊南方的古老世家走向衰落的過程, 這一命運走向反映了舊南方文化傳統的隕落。作品中飽含著作家深厚的南方情結,同時也暗含著作者對美國南方寄予的新希望。
【關鍵詞】《喧嘩與騷動》;康普生家族;沒落;南方文化;傳統
【作者簡介】朱學敏,河套學院。
引言
威廉. 福克納是20世紀美國文學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是美國南方文藝復興的旗手,美國現代派小說最為著名的代表作家之一。他曾經兩次獲得普利策小說獎,194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福克納的作品體裁多樣,主題豐富,寫作手法新奇多樣。他一生絕大多數時間都在美國南方小鎮上度過, 去觀察和感知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的歡樂與痛苦,并以此為素材進行創作。
在福克納創作的眾多作品中,《喧嘩與騷動》無疑是福克納最重要、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這部小說標志著福克納創作藝術飛躍性的提高。故事情節主要圍繞南方腐朽沒落的貴族家庭——康普生家唯一的女兒凱蒂的墮落而展開,故事采用獨特的敘事視角,分別由四個主人公講述同一個故事。前三部分由康普生先生的三個兒子從不同角度進行講述,用意識流的形態進行著各自的內心獨白,最后一部分由黑人女傭迪爾西對其進行補充。
一、福克納筆下的美國南方
1.“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小說。許多學者在研究福克納及其作品時,首要關注的就是福克納的南方情結。因為他出生于這一地方,他的根在南方,除了一些短期的旅行,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南方這片土地上度過,并傾注了自己一生的心血創造了屬于這片土地的獨特傳奇。
福克納共寫了19部長篇小說,120多篇短篇小說,他作品中的故事大都發生在約克納帕塔法縣,稱為“約克納帕塔法世系”。福克納在其中描述了幾代人沉浮起落的故事, 不僅將南方社會的近代歷史藝術化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而且敏銳地捕捉了歷史變遷對南方人文化和心理帶來的影響。他的作品綜合起來, 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南方史話。
2.福克納作品中的南方歷史文化背景。南方是以種植園經濟為主,農業文明深深地影響了南方文化,也因此南方人珍視土地在他們心目中的位置,以及土地帶給他們的富足和安逸,更多的是那種以家族為中心的南方榮譽和價值觀。南方人仿佛與世隔絕,大機器的轟鳴和工業化的變遷與他們無關,他們只需要享受這份平和,這份在南方土地上獨有的平和。但是,內戰的爆發無情地摧毀了這份平和,戰爭摧毀了他們的家園,動搖了南方的經濟基礎,昔日的輝煌不復存在。南方人無法接受戰敗這一事實,對工業文明進程有著強烈的抵制情緒,以至于在戰后重建很長一段時期,南方的經濟發展非常滯后。
內戰摧毀了奴隸制,使四百萬黑人奴隸獲得了自由。南方白人與黑人的社會秩序發生了變化,這使南方白人內心充滿了喪失白人權威的恐懼。美國南方正經歷著劇烈的社會變遷和文化震蕩。這些變化對人的心理沖擊也最為強烈。這種不可逆轉的變化出現的初始階段, 這個傳統瓦解、人心浮躁的時刻, 正是福克納小說創作的歷史背景。
二、康普生家族命運
《喧嘩與騷動》講述了杰斐遜鎮的康普生家族的沒落和家庭成員不幸的遭遇及精神狀態。書名出自莎士比亞著名的悲劇《麥克白》中的一段臺詞,“人生是一個白癡所講的故事,充滿了喧嘩與騷動,卻沒有一點意義。” 《喧嘩與騷動》更像是美國舊南方的一部挽歌,通過講述康普生家族命運興衰,福克納揭示了南方舊體制下的古老世家衰落的原因及其家族成員無所適從的心理狀況。
1.南方沒落貴族階級的經濟頹勢。康普生家是曾經地位顯赫的大家族,建有一座大宅, 擁有一片莊園和大批黑奴;祖上還曾出過議員、州長、講究等。但是家族所擁有的財富和榮耀戰爭后隨風而逝。
康普生家族的主人康普生先生是一位失意的律師,他沉湎于過去的回憶,沒有心情、沒有能力去處理事務,接洽業務,許多時候都是通過酗酒來麻痹自己,虛無主義吞噬了他的靈魂和肉體,導致身體和精神的垮塌。家中已沒有什么積蓄, 最后他不得不變賣掉一塊牧場,以此來換取女兒凱蒂的婚禮花費和昆丁讀大學的費用。
戰爭前,舊南方大家族的莊園、土地、牧場曾是社會、經濟地位的保障和象征。康普生家族的最后一點土地,曾經作為榮譽的存在,卻在康普生先生手上流失,此時家族的經濟沒落,家族衰頹之勢盡顯無遺。家族經濟徹底日薄西山是在康普生太太死后, 次子杰生把象征康普生家族的最后一樣東西--康普生家的大宅轉賣。
作為妻子,康普生太太沒有給予丈夫足夠的溫柔關懷;作為四個孩子的母親,她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溫情與關懷;她始終沉湎在過去的榮耀中,試圖維護自己南方貴族婦女的形象和權威;康普生太太整日抱怨,對身邊一切都感到不滿意,這使得她自己不僅成為家庭的負擔,同時也給家庭氛圍蒙上了陰影。她的冷漠和自我為中心是康普生家族走向沒落的原因之一。
2.南方沒落貴族階級的守舊心態。內戰后,美國南方人用典型的“向后看”來麻痹自己, 相信南方的過去在道德、理想、價值觀方面是超越現在的, 他們過去的生活是有目的、有意義的。因此, 福克納筆下的人物從誕生之初就籠罩在過去的陰影之下。
《喧嘩與騷動》中的昆丁就是這樣的人物,他背負著傳統的重壓; 徘徊在過去和現在的十字路口, 失去了方向感, 猶豫不前,眼睜睜地看著舊南方傳統的解體而無能為力。在康普生家族中, 昆丁身上有著比任何家庭成員都濃厚的沒落感,他拒絕面對現實以抵制新的社會秩序和時代的變遷,正是因為時間的不可戰勝和吞噬一切的能力, 所以有了昆丁對時間的畏懼。他越怕時間, 時間越無處不在; 他越想擺脫時間, 時間越如影相隨。天上的太陽, 滴嗒的手表, 塔樓的鐘聲以及自己的影子, 時刻都提示著時間的存在。作品里,祖傳手表成了他的夢魘,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 昆丁砸碎了手表, 想阻止時間的前進, 然而這一切都是徒勞的, 時間仍在向前走, 最后, 昆丁選擇了自殺, 通過死亡他終止了時間。
昆丁是福克納筆下那些無法走出過去陰影的眾多人物的代表,他們渴望回到過去,如果時間能停下來, “過去的好時光”就不會被取代。同時他們想努力地去維護南方舊的傳統和價值觀,另一方面卻又過于敏感,意志薄弱,無力做出改變,這樣就使自己陷入無止境的頹廢和自責當中。時間的流逝卻證明了他們無法再回到舊南方過去的日子。
3.南方沒落貴族階級隕落的榮譽。內戰前,南方以種植園經濟為主,并賴以形成了南方人的生活方式和社會、家庭結構;也因此,南方人無比重視家庭觀念,無比珍視家族榮譽。
《喧嘩與騷動》中的中心人物凱蒂,是康普生家唯一的女兒。福克納在塑造這一人物時,可以看出他對這一人物傾注的愛和熱情。她美麗,勇敢,正直,善良,她對生活充滿熱情,熱愛生活,熱愛身邊的人,把無私的愛傳遞給別人,悉心照料殘疾的弟弟班吉,同時也關心家庭里其他人的生活。她的命運深刻地影響了家族命運,她本應是家庭的寵兒,是南方淑女形象的代表,可是由于她缺乏來自父母的家庭溫情,加上當時社會頹敗的不良影響,她便不把南方道德準則和家庭名譽放在眼里。她的失貞、她的墮落標志著康普生家族榮譽的隕落;標志著南方傳統的道德和價值觀念開始崩潰;意味著舊南方的倫理道德傳統已經是無可挽回地敗壞、墮落、腐朽和衰亡。
昆丁是家族榮譽的維護者,這使他無法承認和面對凱蒂失貞的事實。為了改變凱蒂的處境,恪守南方的傳統觀念,昆丁告訴父親他和妹妹發生了亂倫,妄圖用南方傳統道德準則維護家族的利益,但他失敗了,陷入了消極的逃避主義,他懼怕時間向前走,砸碎了手表然后自殺,以此來捍衛家族榮譽。
三、結語
在《喧嘩與騷動》中,福克納講述的故事是美國南方一個家族的悲劇,無論是從敘事結構還是故事情節,都體現出該作品的獨特性;通過講述一個種植園主舊世家衰敗沒落的悲劇性命運, 福克納生動地展示了蓄奴制舊南方土崩瓦解的悲劇性結局。這是這部作品的普遍性意義之所在,這部小說的意義已越出了康普生一家的故事, 進而擴展到了整個的南方---舊的和新的; 不僅僅是政治經濟領域的, 更是倫理道德方面的。作品中體現了作者對回不去的舊南方的追憶,同時作家又對這片故土寄予了新的希望。誠如福克納在獲諾貝爾文學獎時的發言里說到:“我認為人類不僅會延續還會勝利。他是永生的,不是因為只有他在萬物生靈中擁有不倦的聲音,而在于他有靈魂,能夠同情、犧牲和忍受的靈魂。”福克納看到的不僅僅是美國南方的希望,更是人類普遍的希望。
參考文獻:
[1]劉加媚.福克納與美國南方文學[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7.
[2]欒濤.生存與悲劇——威廉·福克納小說《喧嘩與騷動》中的社會悲劇[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04).
[3]吳文妹.《喧嘩與騷動》人物及家族命運探析[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5).
[4]肖明翰.福克納與美國南方[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1998.7.
[5]肖明翰.威廉·福克納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97.
[6]許燕.喧嘩與騷動的文化叛逆[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1.6.
[7]張阿莉,達倉.寫沒落主題 抒人類情懷——《喧嘩與騷動》與《塵埃落定》比較[J].西藏大學學報(漢文版),2002(01).
[8]鄒玥.以家族的興衰寫時代的變遷——《家》與《喧嘩與騷動》的比較[J].文學界(理論版),2012(07).
[9]周黎平.心系南方,情戀南方—讀《喧嘩與騷動》,話福克納南方情結[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