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愛華
摘 要 “一帶一路”全稱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但究其本質,它并不指代一個實體或機制,而是中國在適應全球化背景下提出的與其他國家合作發展的一種理念和倡議。正是這種思想理念,“一帶一路”為我國影視的跨文化傳播與交流打開新的領域、帶來新的機遇。它不僅能起到弘揚文化精神、擴大影視創作交流的作用,更是激勵中國影視產業再上新臺階的有力杠桿。文章首先擬分析近幾年我國影視跨文化傳播現狀,在此基礎上分析“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影視傳播的發展意義,最后對我國影視文化的對外傳播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 一帶一路;影視作品;海外出口;文化交流;國家扶持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2-0180-02
1 “一帶一路”對我國影視產業跨文化傳播的意義所在
1.1 促進沿線國家文化交流,擴大國際合作
不同國家受本國政治經濟發展、社會體制制度等因素影響,呈現出不同的思想意識、政治信念、宗教信仰等上層觀念,以往閉塞、保守的禁錮思想不利于這些意識形態觀念的對外傳播與交流,這也是我國長久以來影視作品無法成功走出去的最大弊病所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最初提出是針對經濟領域,中國政府旨在積極推行改革開放政策、踐行改革開放理念、使全球共享共同發展成果。不可否認,隨著“一帶一路”的持續推進,參與國家經濟互利得以實現,伴隨而之文化交流也不斷深入,文化作為軟實力的名片作用愈發凸顯[2]。
“一帶一路”要求開放合作、加強積極交流、體現相互滲透、從而互利共贏,這有利于沿線不同國家展現自己的民族特色、歷史傳承、社會風貌、人文風情、生活方式,減少因溝通不暢造成的“文化折扣”“文化排異”現象,使更多人了解本國、從而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為爭取更大的國際合作奠定基礎。
1.2 開拓廣闊海外市場,擴大國內影視作品出口
前文中已經闡述,我國影視作品對外輸出成績一般,市場票房收入雖躋身世界前列,但絕大部分收入還是依靠國內龐大受眾,外輸動力嚴重不足。這也啟示我們,要想開拓更多海外市場,必須擴大受眾范圍,涉足國外影視領域,彌補受眾類型單一的短板[3]。
“一帶一路”倡議線路分北線、中線、南線、中心線四個方向,包括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匈牙利、吉隆坡、雅加達等在內的60余個國家和地區,涉及南亞、東南亞、中亞、北歐、中歐、東歐、非洲等地,涵蓋區域廣泛、囊括人口眾多,總人口超過40億人。這些國家中多為發展中國家,經濟基礎優良,隱藏巨大的發展潛力,完全可以成為我國影視作品對外出口的強勁市場。這就要求,我們要充分利用“一帶一路”的發展契機,轉換目標市場方向,放眼全球,找準著力點,為原本薄弱的出口市場帶來巨大發展動力。
1.3 吸納海外優質資源,提升本國創新水平
走出去,是為了更好地引進來。踐行“一帶一路”理念不是單純的文化輸出,更重要意義是在與各國各民族不同文化的交融中,積極借鑒別國長處、規避文化沖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更優質內容中反觀本國,主動進行自我創新、自我完善,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一點對于我國影視作品尤為適用[4]。
2013年韓國SBS電視臺制作的《來自星星的你》一經愛奇藝播出,迅速引發國內收視狂潮,據有關數據統計顯示,觀眾年齡跨越10歲至50歲之間,且深受眾多男性觀眾追捧;時隔3年2016年由韓國KBS電視臺推出的《太陽的后裔》,延續之前《來自星星的你》的收視熱潮,同樣在國內刮起一陣韓流風。究其原因不難發現,除了男女演員本身的魅力值吸引外,這兩部劇關鍵還是以劇情取勝:前者情節內容涉及穿越、時光倒流、外太空、明星私生活等新鮮話題,后者則是以戰爭、部隊、特種兵、國際醫療救援等敏感話題為展現點,二者立意別出心裁、且影視化處理準確到位,取得巨大成功。對我國的影視作品創作來說,我們應該善于挖掘優質國外資源,激活創新源泉,吸取積極因素,激發創作靈感,摒棄慣有的老套思維,為我國影視創作注入新鮮血液,
2 “一帶一路”下中國影視作品跨文化傳播的發展策略
2.1 展現大國風范,加大影視作品出口扶持力度
“一帶一路”倡議是我國政府堅持對外開放積極踐行的具體表現,主體是國家、主要推動者也是國家,所以具體到影視作品的出口層面也離不開國家層面的大力扶持。
以韓國為例,其眾多影視作品在海外引發熱議、掀起韓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韓國政府向制作者提供各項優惠政策、制作經費以及活動經費,幫助減輕運營成本、增強競爭力。不僅韓國,英美等發達國家亦是如此,將影視作品承載的內容作為國家文化軟實力中的一部分對外輸出,易使更多受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本國意識形態與思想,從而實現淺層次的國家行為。
有鑒于此,“一帶一路”對外傳播過程中國政府也應做出具體行為,對影視作品進行人力、物力、財力上的關注與扶持。
人力方面要加大對影視類專業人才的培養,激活創新培養機制,向社會輸送更多素質高、專業強、能力真的高效人才,為影視作品創作嚴格把關。
物力方面國家要做好文化意識形態背后的堅強后盾,幫助更新完善影視創作的設備器械,加大對先進技術設備的引入力度,做到好機器出好產品。
財力方面要增加對影視領域的投資,有效運用獎勵激勵制度,保護影視人才的創作熱情,給予財政傾斜,使其具備足夠的創作資金來源[5]。
2.2 建立數字化傳播體系,拓寬視聽接受渠道
自李克強總理于2015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后,中國社會在短短幾年時間內迅速向數字化、全網化轉型。移動媒體、自媒體、流媒體、各種數字App等成為互聯網時代的代名詞。結合“一帶一路”戰略思想,完善跨國界、跨語言、跨屏幕的數字化傳播載體、構建全方位、高速率的數字化傳播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
影視作品的數字化播出需以多平臺載體聯動為基礎。當下,互聯網、手機、iPad等數字設備均可實現,這其中尤以互聯網傳播效果最為顯著。摒棄電視機、光盤、廣播、磁帶等傳統傳播載體難以隨時隨地收看的弊端,以互聯網為主陣地建立起強大的非線性傳播系統。它允許受眾在具備網絡條件下的任何時間內,跨越地域限制與時間限制,隨時點擊視頻資源自由觀看,這極大程度上有利于將國內更多優質影視作品呈現在國外觀眾面前,達到更進一步的文化傳播與滲透。
“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的影視作品創作團隊應樹立互聯網意識,應緊跟數字化潮流,做好全網營銷,實現網絡、移動媒體、自媒體、流媒體等之間跨屏跨網播出,規避之前因播出平臺與渠道不健全造成的文化內封問題,通過數字化手段使播放流程更簡潔、更高效,逐漸提高作品在國際上的市場占有率。
2.3 立足實際國情,講好中國故事
內容是影視作品得以吸引受眾、扎根市場的根基所在,以眾所周知的熱播劇《甄嬛傳》為例,展現宮斗、女人計謀是淺層意識表達,其深層次則是在暗示編劇的強情節、反情節設計,劇情環環相扣、情節步步緊逼、人人栩栩如生,使海內外無數觀眾為之贊嘆。所以,照此觀之,“一帶一路”下的影視作品,還應樹立“內容為王”意識,以中國實際國情為基準,內容要反映中國社會發展變遷、彰顯時代歷史變化特色、傳達當下社會人文風貌、傳播華夏文明進取之聲,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夯實中國影視的海外出口地位,在對外傳播過程中,不斷開發出更廣闊的前景市場。
結合近幾年海外出口的影視作品分析,在內容上可以進行以下幾方面探索。一種以古代歷史為軸線,挖掘五年多年中華文化文明所積淀的深刻精神內核:孔子的“仁政”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善念,老莊哲學中尊崇自然、敬畏自然、融入自然的忘我等古代哲學,都可融入現代藝術創作中,凸顯中國特有的歷史底蘊。第二種是基于當代、緊跟潮流:進入新世紀,中國發展日新月異、天翻地覆,中國社會幾乎每天都在發生變化,所以展現現代社會變革、體現現代中國國民思想意識、表達多樣化也可以成為影視劇創作的參考題材。
“一帶一路”對我國影視文化產業發展的作用不容小覷,它不僅為改變國內影視作品出口薄弱的現狀提供良好機遇,利于開拓更廣闊的海外市場;同時它也是傳播中國聲音、加強國家文化交流的有利載體,加強“一帶一路”建設,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
參考文獻
[1]趙玉宏.“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影視文化產品“走出去”策略研究[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38(2):165-167.
[2]李宇.“一帶一路”建設與廣播影視國際傳播:挑戰與變革[J].中央電視臺海外傳播中心綜合部,2017(13):37-39.
[3]鄭海鷗.電影“走出去”應該怎么走,整體布局電影對外傳播[N].人民日報,2015-7-3.
[4]朱琳.“一帶一路”對影視文化傳播的影響分析[J].戲劇之家,2016(17):106.
[5]劉馨蔚.“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影視作品對外傳播研究[J].黨建,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