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隆 編
蝸牛并不是生物學上一個分類的名稱,一般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蝸牛是陸地上最常見的軟體動物,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在熱帶島嶼比較常見,有的也生存在寒冷地區。陸地上生活的螺類,約22,000種。樹棲種類的色澤鮮艷,地棲的通常有幾種接近的顏色,一般有條紋。非洲的水晶螺屬體型最大,多超過20公分。歐洲的大蝸牛屬的幾個種常作為佳肴,尤其在法國。
作為世界上行動最遲緩的動物之一,蝸牛對很多人來說并不罕見。然而,慢吞吞的蝸牛也有鮮為人知的一面。以下就是你可能不知道的一些事。
1. 最新研究表明,人們無需使用農藥趕走后院花園里的蝸牛,只需把它們扔出20米遠,它們就再也不會回來了。
2. 蝸牛是陸生貝殼類軟體動物,從曠古遙遠的年代開始,蝸牛就已經生活在地球上。蝸牛的種類很多,約25000多種,遍布世界各地,僅我國便有數千種。
3. 每只蝸牛平均有14000顆牙齒,有的多達26000顆。
非洲大蝸牛
4.蝸牛的種類不同,壽命也長短不一。一般蝸牛的壽命可達2~3年,最長可以活7年,但大部分可能當年就成為其他動物的食物。
5.不同種類的蝸牛體形大小各異,非洲大蝸牛可長達30厘米,在北方野生的種類一般只有不到1厘米。
6. 蝸牛有著最優質的“腳”:蝸牛的“腳”由一整塊肌肉構成,它能緊緊吸附住地面,再向前蠕動。
7. 海生蝸牛與陸生蝸牛不同之處在于,它們多數有劇毒,吃一口便足以讓人喪命。
8. 蝸牛會順著其他蝸牛留下的黏液爬行,從而達到潤滑、減少阻力的目的。
9.不出所料,蝸牛可以算得上世界上最“閑適”的生物了,它們每小時只能爬45米,平均每秒約1.3厘米。
10.每年5~11月期間是蝸牛的活動季節,冬季氣溫下降和夏季干旱酷熱時,蝸牛進入休眠狀態。
11.蝸牛是雌雄同體的,有的種類可以獨立生殖,但大部分種類需要兩個同旋向的個體交配,互相交換精子。
12.蝸牛的天敵很多,雞、鴨、鳥、蟾蜍、龜、蛇、刺猬都會以蝸牛作為食物,螢火蟲主要以蝸牛為食。
13.經過適當的烹飪后,蝸牛的粘液是可以食用的,科學家甚至建議使用蝸牛粘液來治療胃潰瘍。
江西巴蝸牛
14.蝸牛幾乎是全盲、全聾的,但它們的嗅覺神經非常發達。
15.我國有食用價值的約11種,如褐云瑪 瑙蝸牛、高大環口蝸牛、海南堅蝸牛、皺疤堅蝸牛、江西巴蝸牛、馬氏巴蝸牛、白玉蝸牛等。
白玉蝸牛
16.蝸牛在各種文化中的象征意義也不相同,在中國,蝸牛象征緩慢、落后;在西歐則象征頑強和堅持不懈;有的民族以蝸牛的行動預測天氣,蘇格蘭人認為如果蝸牛的觸角伸得很長,就意味著明天有一個好天氣。
17.面對巨型蝸牛泛濫成災的困境,美國佛羅里達州政府采取了一項怪異的舉措——用拉布拉多犬對付巨型蝸牛,收效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