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平,鄭 虎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公司技術中心,上海 201800)
電動轉向系統(Electrical Power Steering System,EPS)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已取得了長足進步。EPS不僅能在不同車速下給車輛提供最佳的轉向助力[1],而且在輔助駕駛方面,作為執行機構,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功能,如自動泊車、駕駛模式切換、車道保持、側風補償、轉向力矩補償等。
近幾年,自動駕駛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車企重視,如特斯拉在2016年前就宣稱能實現高速公路的Auto Pilot,但安全問題頻發[2]。即將于2018上市的全新Audi A8,宣稱能實現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規定的L3級別自動駕駛技術,車輛可在小于60 km/h復雜道路下自動駕駛。遇到緊急情況時,車輛會發出接管請求,給駕駛員提供8~10 s的時間評估路況,然后重新控制車輛[3]。對于自動駕駛技術,國內的車企也是不遺余力地進行研發,力求在新一輪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目前普遍認為,要實現高速公路上最高車速大于120 km/h的自動駕駛,預計要到2020年左右。
根據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劃分的標準[4],智能輔助駕駛分為5個等級,從低到高分別為L1~L5。劃分的依據是其失效率fit(Failure-instance/time)的大小。定義1000套轉向系統運行106小時出現1次突然失去助力失效為1 fit。一般情況下,L2的fit值要大于100,L3的fit值為10,L4/L5的fit值為1。關于等級定義、駕駛員和系統的責任劃分,詳見表1。
要實現高速公路上的自動駕駛,系統至少需要滿足L3的安全等級,失效率達到10 fit,和飛機的失效率相當。當整車和系統達到了L4或L5的安全等級后,車輛就完全實現了在全路段、全天候下的自動駕駛。
圖1是轉向系統的框圖[1]。對于機械(如小齒輪、齒條等)而言,只要其強度和疲勞滿足系統要求,自然不會導致“突然失去助力”情況的發生。對于電機、傳感器和控制單元來說,則存在電機繞組失效[5]、傳感器和控制器電子元器件失效。在L2安全等級下,這些失效都會導致EPS終止提供助力,由電動助力狀態轉入到純機械狀態,以保障車輛和乘員的安全。
圖1 電動轉向系統框圖
滿足L3安全等級的車輛,可以在高速公路上自動駕駛,假設車輛時速為120 km/h,每秒鐘車輛行駛的距離為33.33 m,如果在轉向過程中EPS某個部件發生了故障而不能得到及時有效處理,很明顯會發生嚴重的安全事故。如何確保L3安全等級的EPS在發生單點或有限多點失效時仍是安全的,是當下需要解決的問題。
表1 SAE下的輔助駕駛分級
最簡單的做法是在EPS上裝兩套系統,當一套系統失效后,立即切換到另一套系統。雖然這樣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但同時存在一些缺陷:①成本太高,基本上就是雙倍價格;②占用較大空間,在整車布置上存在困難;③兩套系統間助力切換所需時間。從安全角度上講,當一套系統的某個模塊或部件發生故障后,要立即把信息傳遞到該控制器的微處理器(MCU),MCU確認故障屬實后,再向另一套系統(即備用系統)發出啟動邀請,備用系統啟動進行助力控制。整個切換過程需要在10 ms內完成比較安全,因為對應于120 km/h的車速,10 ms行駛的距離為0.333 m,相對來說屬于安全范圍,而這么多的工作,10 ms內完成,有較大的難度。
為了達到L3的安全等級,同時避免上述的缺陷,本文提出了“冗余”設計的概念,可滿足自動駕駛的需要。下文對EPS的每個電氣部件進行展開說明。
在冗余電機中,采用6相或12相電機,這樣就是雙三相電機或4個三相電機。以6相電機為例,當某一相電機繞組出現故障時,可以關閉對應的3相電機助力,剩下的3相電機仍然能提供50%的助力。測試表明:車輛在靜止狀態下,最大助力的50%可以覆蓋約10%的轉向盤轉角范圍(圖2);在車輛速度超過15 km/h后,最大助力的50%可以覆蓋約85%的轉向盤轉角范圍(圖3),且該比率隨著車輛速度的提升而提高。
滿足L3的EPS電機設計,采用雙三相電機即可滿足要求,原因如下。
圖2 車輛靜止時轉向力曲線
圖3 車輛時速15 km/h時轉向力曲線
1)當車速大于15 km/h時,50%助力可以滿足85%的齒條行程助力要求。85%的齒條行程,對應轉向盤從中間位置向一個方向的轉動角度為459°(假設轉向盤從中間位置到極限位置轉角為540°),能覆蓋L3規定的“特定駕駛工況下”的轉角范圍。當其中3相突發故障需要關閉時,50%的助力可滿足系統要求,系統仍然控制車輛,同時提醒駕駛員接管車輛。
2)當車速低于15 km/h時,可以借助制動系統和轉向系統的共同工作,系統對車輛進行控制,同時提醒駕駛員接管車輛。
6相電機的設計理念見圖4,將6相繞組分為雙三相繞組,兩套對稱的三相繞組(圖5)空間相差30°,ABC之間相位差120°,UVW之間相位差同為120°,A和U之間相位差30°。
圖4 雙三相電機的設計理念
在滿足L3等級的冗余EPS中,至少需要3路扭矩信號(圖6),有4路信號更好,以確保在其中一路信號發生故障時可以被精確監控并識別。傳統的L2等級的EPS中,多使用2路扭矩信號的扭矩傳感器(圖7),這類傳感器只能通過相互校驗確定信號是否有問題,當其中一路信號發生故障時,系統能關閉助力,將EPS由電動助力模式切換到純機械模式。
為提升扭矩信號的可靠性,推薦在L3及以上等級的EPS中采用獨立的雙2路信號的扭矩傳感器。
對于永磁同步電機驅動的EPS,安全等級L2及以下等級的E P S控制器電路原理框圖如圖8所示。
圖5 雙三相電機繞組
圖6 3路信號的扭矩傳感器
圖7 2路信號的扭矩傳感器
圖8 安全等級L2及以下等級的EPS控制器電路原理框圖
傳統L2以下的控制器,當任何一個元器件發生問題,基于安全考慮,EPS都會采取降低助力輸出或關閉助力的措施,如電機位置傳感器發生問題,采取的是關閉助力策略[6]。這種策略在L3的安全等級要求下,需要進行相應的修改。
根據SAE L3的安全等級要求,在車輛檢測到系統發生故障后,會立即通知駕駛員接管車輛。從發生問題到駕駛員接管,期間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且越長越好。在車輛處于自動駕駛狀態下,需要轉換為駕駛員接管,一方面車輛需要有足夠的措施讓駕駛員從“沉睡”中驚醒,同時需要時間讓駕駛員恢復到清醒狀態,確保車輛安全;另一方面,在這段時間里,系統仍有足夠的能力,確保車輛處于安全狀態。
為了滿足安全要求,對控制器也進行冗余設計,簡單來說,是將控制系統進行雙份設計,即主芯片、電源芯片、預驅電路、CAN收發器、電機驅動橋等均用兩套零件,滿足L3的EPS控制電氣原理圖如圖9所示。其中,主芯片1和主芯片2需要運行不同的算法,且運算后的扭矩指令需要進行比較,同時需要進行時鐘的同步性校驗,以及電機位置解算、扭矩和轉角信號解算后的校核,這樣才能確保在單點失效或有限多點同時失效后,系統仍然能提供一定的助力需求,確保系統有足夠的時間,喚醒駕駛員接管車輛。
車輛自動駕駛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作為執行機構的轉向系統,必須確保系統足夠的安全,在發生單點失效或有限多點失效時,系統能控制車輛正常行駛,并有足夠的時間提醒駕駛員接管車輛。本文提出的“冗余”設計概念,不僅適用于EPS,同時也可被車輛上其余需要滿足L3安全等級的電氣部件借鑒;再將電機拓展為9相或12相,同時拓展預驅芯片和電源芯片,能滿足更高的L4或L5的等級要求,以迎接全自動駕駛時代的到來。
[1] 陳慧.汽車轉向系統電子化技術發展[C]//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轉向技術分會年會,2009.
[2] 耿源.國內第一起!特斯拉再現自動駕駛事故[DB/OL].汽車之家新聞,(2016-08-05)[2018-04-16].https://www.autohome.com.cn/news/201608/891542.html.
[3] 網易汽車.2018年引入/強悍自動駕駛 全新奧迪A8首發[O L].(2017-07-11)[2018-04-16].http://auto.163.com/17/0711/16/CP32AABL0008856R.html.
[4] SAE J3016,Taxonomy and Definitions for Terms Related to On-Road Motor Vehicle Automated Driving System[S].
[5] EMANUEL BRANCATO. Life expectancy of motors[J].IEEE Electrical Insulation Magazine, 1991(7):14-16,19-22.
[6] 鄭虎,張平,金燦龍.EPS電機位置傳感器故障診斷策略設計[J].上海汽車,2017(8):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