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ly
肯尼亞當地農民正在撒播“種子球”補種樹林
“馬納蒂!”一百多雙眼睛熱切地注視著泰迪·金亞紐,他拿出一個彈弓(斯瓦西里語叫“馬納蒂”)在一所小學的自然課上向學生們展示。
泰迪向孩子們解釋了樹木作為食物、住所和燃料的重要性,以及樹木如何保護莊稼免受風沙侵蝕。近來,包括馬查科斯縣在內的肯尼亞大部分地區正逐漸變為沙塵暴重災區。
泰迪還有另一重身份——“種子球肯尼亞”(Seedballs Kenya)的聯合創始人。
他手里拿著一個黑色彈珠大小的小顆粒:木炭外殼包裹著一粒樹種。這樣的外殼可以防止種子被昆蟲和動物吞食。
這些“種子球”將是孩子們今天下午的彈藥,他們要在學校光禿禿的操場上重新種植樹木和草坪。
眼下仍是旱季,但一旦雨季來臨,雨水會沖走木炭外殼,里面的種子就會生根發芽。
“(理論上)一顆種子球可以長出幾百萬棵樹木,因為一旦這棵樹成為某一過度開發且極度退化區域的母樹后,它就可以在這些地方再度傳播種子。”泰迪解釋說。
他在戶外發起了彈射比賽,把一個空的種子球袋掛在操場上僅有的幾棵樹的樹枝上作為彈射目標。興奮的孩子們激動不已地輪流嘗試發射這新鮮的種子球,甚至連校長也按捺不住地參與其中。
補植學校的操場也許只是孩子們的游戲,但是補植整個肯尼亞的土地則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根據綠色非洲基金會的估計,肯尼亞每年要砍伐560萬棵樹木和灌木。
“飛機和直升機或許是快速完成這一工作的唯一途徑,而且在有著GPS導航和精密技術輔助的今天,你可以準確地把東西投放到你需要的地方:一粒種子在對的時間落在正確的地方。”泰迪解釋說。
他說服了多家直升機租賃公司,讓他們把種子球包放在座位下方,這樣乘客們就可以一起加入肯尼亞的森林恢復工作。
因為需要一直把種子球從直升機上扔下去,泰迪自己的手指頭已經變成泥土一樣的黑色。“不到20分鐘時間。我們就播種了2萬多粒樹種,”他笑著說,“這意味著與傳統的種植方式——比如挖洞和運輸樹苗——相比,植樹成本大大降低。”
“肯尼亞的森林砍伐問題范圍之大令人難以置信,”泰迪說,“數千萬英畝土地已經退化,人類和動物幾乎無法在那生存。”
飛躍恩貢山時,我們看到了底下優雅奔跑的長頸鹿,這樣的場景如今已是越來越稀少。
2016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長頸鹿列入極易瀕臨滅絕的動物名單。從周圍環境中可以看到這背后的主要原因:樹木皆被砍伐。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棲息地的日益減少列為長頸鹿種群數量下降的首要原因。
從小學出來直走,一群村民正在周圍的農田里忙活著補植樹木。
數百萬的肯尼亞人依靠這些村莊自留地來耕種主要食物,比如玉米。伐木——大多數是為了獲得木炭(當地的主要燃料)——已經使得土地無力抵擋風沙和干旱的侵襲,而災害反過來又使得土地更加干裂、養分流失。
當我們駛過枯死的樹木和灌木時,車輛卷起滾滾的深橙色灰塵。
露絲·基塔納是參與再造林項目的20多個村民之一。這個項目由慈善機構肯尼亞世界宣明會(WorldVision Kenya)和當地一個政府機構運營開展。
“收成太少,食物只夠吃很短的一段時間,”她說,“這里什么都沒有……我們現在只能去集市上購買玉米粉或玉米這些東西。”
反過來看種子球項目,大約有一半的種子球會發芽長成大樹。而且有證據表明,金合歡等原生樹種比從盆中種植或移植來的樹種更加容易生長,有更廣泛的根系。強壯的根系可以讓樹木更能抵抗干旱和極端天氣,并固定住土壤防止進一步的水土流失。
露絲希望,五年之內她的家園可以恢復綠色生機,她的莊稼可以再獲豐收。
泰迪也希望,屆時這些樹木可以為露絲這樣的農民帶來新的收入來源。
“最終,我們希望可以向農民購買他們種植收獲的樹種,有點類似于咖啡貿易。”他說。
“種子球肯尼亞”已經開始向剛果出口種子球,泰迪希望屆時他們可以在全球幫助恢復各個干旱地區。
“我對‘種子球肯尼亞的夢想是,在我們能承受的成本之內為世界作出積極的改變。”
泰迪·金亞紐(右)在一所小學里帶著孩子們用彈弓撒播“種子球”
“種子球”——用木炭外殼包著一粒樹木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