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莉 (武漢工程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430205)
榫卯結構,穿梭千年,是中國人民歷史長河中傳統技藝的積累與創造,是構件間連接方式的重大創舉。建筑體中的穿插結構與支撐,家具產品構件間連接的技術工藝,彰顯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榫卯結構為現代產品設計提供了精湛的技藝參考,豐富與細化的結構使現代產品設計結構大放異彩。而在機械化、批量化生產的今天,榫卯結構卻因工藝繁瑣,加工效率低等原因,逐漸被工業制造商所冷落。因此,需要了解榫卯結構中的文化內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現代設計理念思想相結合,探索出符合我國民族文化特色的設計方向。
榫,剡木人竅也。木構件之間通過榫卯加以連接,其結構類似于漢字“凹”“凸”,凸出的部分即為榫,凹進的部分即為卯,“凹”與“凸”相互咬合,將榫頭插入卯眼,甚至無需加釘或膠,木構件間即可緊密連接。從歷史文獻記載中得知榫卯結構起源于1973年發現的河姆渡遺址,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文物中干欄式建筑構件就是最早的榫卯結構形式。在河姆渡遺址中諸多建筑木件均有榫頭卯眼的特征,榫卯結構形體較大,形式豐富,其中發現了迄今為止最早的榫卯結構燕尾榫、帶銷釘孔的榫和企口板,這也標志著當時木作技術的突出成就。如圖1所示就是遺址中發現的建筑構件,構件有榫頭及榫眼像是現代直榫的雛形。在遺址中還發現用分叉的樹枝和鹿角加工成的制作工具,其中有曲尺形器柄、杵、槌、小鏟、矛、木刀等,由此可以看出河姆渡時期已對木作工藝有所掌握,有多種形式木作加工工具。

圖1 河姆渡遺址建筑構件
在中國歷代家具以及木式建筑均利用這一設計結構,榫卯結構也就一度成為了古代紅木家具、傳統木質建筑及其他木制器物結構連接的主要方式。因其與木材性能的完美搭配,以及可拆卸性使得損壞部位可以隨時補修,因此壽命延長百年仍可使用。使用榫卯結構的木器即使反復拆裝也不會影響其壽命和牢固性,更不會像金屬連接件一樣生銹,污損器物表面。比如在元亨利的庫房里有一件從民間收來的黃花梨盆架,已有一些磨損,透過包漿一刊就是有些年頭,充滿滄桑感,而這件家具僅僅用簡單的幾根連接棍組合在一起卻還是那么結實,榫卯結構的厲害可見一斑。
20世紀的中國基本上沿用了西方制作家具的體系,結構單一、連接簡單的金屬連接件和氣釘、家具膠黏劑等因制作簡單、成本低廉取代了尺度精密、工藝復雜的榫卯結構,榫卯工藝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逐漸被人淡忘。當代密集居住的城市環境,人們與大自然隔絕開來。喧鬧的街巷,刺目的廣告招牌和燈光,冷冰冰的建筑,缺乏私密性的個人空間,使人們的精神始終緊繃,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與日俱增。而榫卯結構是以環境和資源保護為核心理念的設計,著重考慮產品的環境屬性,并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結合在一起。榫卯結構中的拆分與組合,不僅裝飾性和功能性上達到高度的完美統一,而且其零部可重復使用,使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中能耗最小,從而實現人產品-環境的三位一體,映射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本質。
莊子《齊物論》有云,“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之句,中國人向來將人與自然的關系比喻為天與人的關系,主張“天人合一”,將人與自然進行整體思考,這是中國傳統宇宙觀、自然觀、環境觀和審美觀的集中反映。榫卯設計不同于傳統手藝品,它本身作為一種凹凸有致立體構成形式所帶有的抽象符號體現了結構的美感,在滿足人們的使用功能的基礎上,向觀眾展示了錯綜復雜、環環相接的的元素,注重自然環境的合理利用,在材料和技術上形成的合理經驗,達到了科學合理的視覺審美。榫卯結構并不是玉器的華麗而是木材的樸素、簡約。自然選材有效利用木材特性,搭配內部精湛的結構設計支撐起產品價值。
在古代,匠人運用木材來加工各種榫卯形式以達到不用結構功能上的需要,榫卯結構在家具上的應用直至今日仍被使用,而在應用的過程中,也逐步衍生出多種形式的連接結構。隨著人們對傳統工藝的研究,以及對傳統文化的不斷重視和關注,榫卯結構匠人精神手工木作逐步活躍在人們的視野中,在不同的領域也有了更廣泛的應用。
如圖2在名片盒設計方案中充分融入榫卯結構元素。名片盒風格為現代風格,材質上運用原木材質,利用木材本身的自然原色進行設計運用,因而呈現三種顏色選擇。在結構上,采用傳統結構形式銀錠榫將兩板材穿插銜接,兩板材開梯形榫口,嵌入銀錠形木楔,但與傳統銀榫不同的是,在名片盒的設計上,運用企口榫的推插形式,將銀錠形呈條狀推插固定兩板材。此設計崇尚自然原木的設計語義,產品整體充滿厚重感,能與辦公環境的融合,凸顯產品設計中現代中式設計風格。

圖2 名片盒
中國傳統技藝榫卯結構在傳統家具設計中體現出簡約的設計美感,以及令人考究的結構內涵。摒棄華麗的外表,用內在的結構美樹立時代性的標志。從現代產品設計加工來看,無論是結構還是工藝、材質應用方面都值得我們深入研究,提煉創新。用簡約的外觀,少量的材料,精湛的技藝手法,設計生產出高品質的產品。
臺燈在起到照明作用時,也能承擔起裝飾的大任。這款木質燈體設計,造型厚實且結實,在外觀上就很有質感,木質顏色偏暖,營造出溫暖的感覺,再加上創意的造型,更符合現代年輕人審美愛好,如圖3在燈具設計方案中充分融入榫卯結構元素。材質上采用紅橡木制作,在結構上,三根木頭互相支撐而成,造型很像一團篝火,有種原始感覺,燈體沒有使用五金件做連接,而是使用榫卯結構,讓木頭互相卡住成型,設計更加包涵人文意味。

圖3 篝火燈
榫卯工藝是傳統木作的靈魂所在,現代人從這些精妙結構中可以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技藝的高超。傳統榫卯結構的現代化傳承,需要設計師結合現代設計,挖掘傳統榫卯的結合運用,更好地推動榫卯結構在現代設計中的使用。
[1]楊波. 淺析榫卯結構在當代家具設計中的傳承[J].人間,2016, 196(1):295-295.
[2]李晴. 淺析榫卯之美[J]. 美術教育研究, 2015(1):66-67.
[3]羅藝晴.淺談中國傳統的榫卯結構[J].山西建筑, 2009, 35(24):25-27.
[4]張洵.傳統家具結構在現代材料和工藝中的探索[D].江南大學, 2007.
[5]王蕾. 中國傳統榫卯結構對現代設計的啟示[J].南風,2017(2):161-161.
[6]李永斌,陳婷. 互聯網背景下可拆裝榫卯結構創新設計研究[J]. 包裝工程, 2017(22):212-216.
[7]唐可. 淺析中國傳統技藝——榫卯[J]. 大眾文藝, 2016(10).
[8]劉秋云. 探析榫卯結構在現代家具設計中的傳承與創新[J].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15(8):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