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藝紅 (嘉應學院 音樂與舞蹈學院 514015)
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出生于匈牙利的雷丁。是他著名的鋼琴家、浪漫主義音樂時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作曲家、指揮家及音樂社會活動家。李斯特的鋼琴作品將演奏技巧發展到了無與倫比的境界,華麗非凡,極大地豐富了鋼琴的音樂表現力,又具有超群的即興演奏才能。鋼琴作品大多取材于匈牙利民間音樂,反映了匈牙利民族的精神生活,把即興式的演奏與民間歌舞結合起來,充滿了詩情畫意。
《嘆息》(亦名《大?!罚┦且魳窌毩暻械牡谌?,?D大調。此曲為深情的快板,如歌的旋律卻又不失豐富的戲劇性,是一首訓練琶音的練習曲。
合理的觸鍵要通過手指、手腕、手臂對下鍵力度的控制與協調,從而彈出演奏者想要達到的音色,塑造深刻的音樂形象。
作品從一開始的引子就是以雙手大拇指銜接的形式彈奏琶音,要自然連貫、力度均勻。左右手必須用柔和的力度,手肘帶動手臂,不能過于僵硬,手指貼鍵,每一個動作都要提前準備,這樣才能把音符連接的更加圓潤、連貫。演奏者在彈奏要從內心歌唱,不僅僅只是手指機械的彈奏,手指第一關節不需要太過彎曲,可以稍加舒展,演奏者在彈奏要從內心歌唱,不僅僅只是手指機械的彈奏,要學會運用指腹觸鍵,最終能表現出豐富多彩的音色。在譜面上(譜例1)有漸強減弱的標記,這就要求我們在演奏的時候不僅要把琶音彈的連貫,還要注意其中音樂的起伏。
譜例1

從第二小節開始主題旋律由左右手像拋物線一樣交替出現,演奏者必須控制好力度,在控制好伴奏音量的同時,還要注意突出旋律聲部(譜例2),直到21小節主旋律才回到了用右手來彈奏。旋律音上標有跳音與連線兩種記號,彈奏時注意手腕和前臂放松,手臂不能抬太高,盡量避免敲擊琴鍵,用指尖觸鍵輕松勾勒出旋律線條,音斷意連、音色通透明亮,營造出一種抒情的、連綿的意境。
譜例2

第30小節(譜例3)開始出現了三個聲部,琶音全部出現在高聲部用右手彈奏,并帶有幾個雙音。旋律在左手的中聲部,八度向上進行,并添加了重音記號和ff、sf。此處,右手的琶音要運用到手腕、手臂的帶動,大拇指的轉動也要迅速而有力,形成波瀾壯闊、恢弘的音響效果,與前面的主題產生了鮮明的音響色彩的對比,極具震撼力。
譜例3

第37小節(譜例4)、第52小節(譜例5)出現了一連串下行的華彩,從之前的緊張又強有力的斗爭漸漸轉向平靜,結束一場激烈的斗爭。演奏者要注意雙手的音要對齊,控制力度與速度,樂譜上標注rit.和dim、pp等符號,最后在休止符上加入了延長記號,給后面回歸主題有喘息的時間,像是經過一場斗爭之后回歸平靜,就像是大海發出一陣嘆息,讓聽眾產生無盡地遐想,回味無窮。
譜例4

譜例5

第53小節(譜例6)這個部分主體旋律隱藏在每一拍的第一個音,左右手交替出現組成主題旋律,在譜面上也標記出了重音記號。因此,這些音必須要突出,力度要強、觸鍵深,并且要與琶音銜接連貫。第55小節(譜例7)第二拍是和弦轉位的向上進行的琶音,大拇指與手腕要配合默契,迅速找到下一個手位,然后又再次回到主題。這也是對演奏者手指張力與琶音技巧的一種考驗,練習的時候還需要多慢練準確找到手位再加快速度。
譜例6

譜例7

節奏既是這首練習曲的一個亮點,也是一個難點,還需要演奏者反復練習、有方法的練習。整部作品都是規整的四四拍,但伴奏織體出現了大量的6連音、8連音,又像是散拍子,給人一種自由、流暢的感覺。演奏者需要把每一拍的節奏彈準確,在突出旋律聲部的同時還要注意雙手銜接連貫,使音樂綿延不斷、一氣呵成。
第9小節(譜例8)的伴奏第一拍與第二拍是由三十二分音符構成,緊接著變成了十六分音符組成。主旋律在第二拍開始出現,也是整首樂曲的第一個重音,顯示出堅定高昂的情緒。演奏時注意區分左手的兩種節奏,旋律與伴奏要銜接自然,做到一氣呵成。
譜例8

第11小節(譜例9)出現了附點與復附點節奏,其中的附點和六連音相對應,復附點和七連音相對應。第二個F音既是復附點,又標有延長記號,對應的是七連音,像這種較復雜的節奏,可以適當做自由的散板來彈奏。
譜例9

第13小節(譜例10)開始右手的3連音中出現了休止符,并且與左手的7連音相對應,演奏者需要把3連音彈準確,聽起來要有一種隨性自然的感覺。
譜例10

第30小節(譜例11)低聲部的等同于附點節奏,但重拍是休止符,可以由中聲部的主旋律替代,而右手十六分音符是琶音,因此在演奏時要連接自然流暢,并且速度很快,演奏者要控制力度,不能因為快而蓋過了旋律聲部的聲音。右手的高聲部在這一段是伴奏部分,由八分休止符、三連音、六連音組成,可以把八分休止符當成一組十六分音符的三連音,這樣后面的右手三連音就不會出現搶拍的情況。結尾處雙手交叉進行,并標注了漸快,演奏者要注意速度的變化,為后面下行進行的華彩做鋪墊。這段看來較復雜,但實際上并不需要太過擔心,掌管好各個聲部和諧進行即可。
譜例11

整首樂曲力度對比明顯,節奏變化較頻繁,演奏者需要準確把握音色與情緒的變化。
踏板在鋼琴演奏方法中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而李斯特的作品有著豐富的力度變化和輝煌華麗的音響效果,如何使用直接影響到音色、力度、風格?!秶@息》的樂譜上標注了踏板記號,但并不是很完善。踏板不僅僅是譜面上的一個踏板記號,還可以分為切分踏板、全踩踏板、抖動踏板等等。演奏者必須了解浪漫時期的音樂背景、李斯特的創作特征,積累足夠豐富的理論知識,樂曲音樂風格的準確把握等方面對踏板的運用進行區分。
這部作品中節奏變化較為頻繁,演奏者還需要刻苦練習,加強三對二等不規則節奏的訓練,這樣才能在演奏中得心應手,游刃有余。涅高茲曾說道:“在彈散板(rubato)時,聲音和節奏之間的關系顯得特別清楚。如果沒有找到一個句子的正確的強弱表現,就無法明確它的節奏究竟自由到什么程度。聲音和節奏同心協力,相輔相成,只有通過他們的合作,才能解決具有藝術表現力的演奏的問題?!?節奏是音樂的靈魂,要做到對任何節奏掌控自如,不僅需要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還需要演奏者對節奏要有準確的分辨能力、對樂曲風格的正確把握,并且要勤加練習,不同的節奏型可以嘗試設計出有針對性的練習方法。
正確理解并且能用音響形式表達樂譜呈現的內容在鋼琴演奏中是相當重要的。但這往往是不夠的,如果只是機械的根據樂譜彈出音樂或模仿的話,彈出來的音樂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個性??碌偎挂魳穼W院鋼琴系主任喬治·波雷曾經說過:“彈李斯特,必須有特殊的心理狀態。精確的研究樂譜、盡量遵守作曲家寫下的,十分重要。彈李斯特時,開始研究一首樂曲時也必須這樣做。但是當你已經消化了樂譜中的一切,消化了李斯特以其獨有方式寫下的一切以后,你必須把樂譜扔到字紙簍里,把樂曲當作自己的作品來彈,你覺得應該怎樣彈就怎樣彈?!?因此,演奏者在完成樂曲后,還需要動腦筋思考如何進行二度創作,建立自己的個人風格。
通過對《嘆息》的演奏分析,可以感受到李斯特嚴謹的創作態度與藝術追求,值得我們思考與學習?!秶@息》以精湛的演奏技巧與音樂內涵的融合形成了藝術與技術的高度統一,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藝術底蘊。
注釋:
1.涅高茲[蘇].汪啟璋、吳佩華譯.論鋼琴表演藝術.人民音樂出版社,1963.1.P61.
2.戴維·杜巴爾.顧連理譯.鍵盤上的反思--世界著名鋼琴家談藝錄.百家出版社,2001.11.P63.
[1][美]露絲·史蘭倩絲卡.王潤婷譯.《指尖下的音樂》[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06.
[2]周薇.西方音樂史[M].上海:上海音樂圖書出版社,2003.2
[3]周小靜.鋼琴之王李斯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張巍.《李斯特》[M].東方出版社,1997.01.
[5][蘇]涅高茲.汪啟璋、吳佩華譯.論鋼琴表演藝術[M].人民音樂出版社,1963.1.
[6]陳雪.李斯特音樂會練習曲《嘆息》的鋼琴演奏及教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