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媛媛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在環境、溫度、濕度、光照適宜的情況下,病原菌開始萌發,病害會在水稻的各個生育時期發生,各個時期會呈現不同的病癥。病害的發生源于病原菌的存在,病原菌一旦有越冬場所,翌年,環境條件適宜時就會以風雨作為媒介進行大肆傳播,稻瘟病就會大面積發生,造成水稻的大幅度減產。發生特別嚴重時可造成絕產。對于稻瘟病,目前防治方法主要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方針,要做到“治早、治小”,利用科學合理的防治方法防治稻瘟病。
1 水稻稻瘟病的類型
1.1 苗瘟
發生于3~4葉期前后,日平均氣溫在25~28℃和陰雨高濕,葉面長時間有水珠,此時最容易發病。病斑通常不明顯,病苗常變黃褐色而死,發病部位在潮濕條件下會長出灰綠色霉層。
1.2 葉瘟
葉瘟一般于分蘗后期發生,常發病的部位在秧苗或成株葉片上,在氣候條件的影響下,葉瘟的發生常分為急性、慢性、白點、褐點4種類型。急性型:氣候條件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病斑暗綠色,近圓形,病斑背部密生灰綠色霉層;慢性型:在氣候條件潮濕條件下易產生,病斑為梭形,病斑中央呈灰白色,邊緣褐色,最外圍有黃色暈圈,病斑兩端有褐色壞死線;白點型:氣候條件干燥時,侵染點周圍很快形成白色圓形小斑點;褐點型:病斑為稍大的褐色斑點,病斑上不產生霉層。
1.3 節瘟
多在穗頸下第二節發生,發病初期出現黑褐色小斑點,隨病情加重逐漸擴展全節,使全節變黑凹陷,莖稈從此處彎曲或折斷,影響水分和氧料的運輸,以致穗部干枯,不能正常灌漿結實,籽粒不飽滿,千粒重偏低,發病時期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
1.4 穗頸瘟
在水稻抽穗揚花時病原菌侵染穗軸,遇到連陰雨,可引起大面積穗部枯死。發生于主穗梗至第一枝梗分枝的穗頸部,在穗下第一節的穗頸上,初期為褐色小點,擴展后形成黑褐色病斑并環繞穗頸,穗頸節壞死,輸送到穗子的養分通道被阻斷,從而形成秕谷和白穗。穗頸瘟一旦發生就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減產。
1.5 枝梗瘟
穗枝梗在水稻抽穗后發病,癥狀與穗頸瘟相同,枝梗發病后容易枯死,稻粒不能正常灌漿,導致部分小穗或稻粒枯死,嚴重的形成半白穗。
1.6 谷粒瘟
稻谷殼上形成不規則黑褐色斑點,內部稻粒部分變黑,重則可形成秕粒。
2 防治方法
2.1 良種選擇與合理輪換
選擇適宜當地生態環境條件、熟期適宜、耐肥、抗病強、抗倒伏、穗大粒多、高產穩產的品種,避免盲目選擇種植品種。種植過程中最好做到不越區種植,否則在氣象因素和土壤含水量方面會不適宜,種植效果上會達不到增產效果,反而造成減產和誘發病害的發生。要注意種子在晾曬環節的晾曬質量,若晾曬不夠好,種子含水量會偏高,種子發芽勢會下降,在購買種子時一定要提前做好發芽試驗,特別是高水分種子,確保發芽率達到85%以上,這才能保證成苗率。
品種間應做到合理輪換,一個新品種在剛投入生產種植時,其表現出來的抗性一般都是很好的,隨著種植年數的增加,伴隨著該品種的各種病害來源也不斷發展,一個品種如果連續大面積單一種植,往往易導致大面積的病害發生,造成嚴重的損失。一般一個品種在同一地方的大面積種植年限不應超過3年,為減少病害發生,適時采取品種輪換種植和品種搭配種植,病害發生相對減輕,品種的種植年限也延長。
2.2 合理施肥與合理灌溉
合理施肥是水稻增產的有效途徑。追施返青肥,當新根長出6~9厘米時,可追施返青肥,每畝追施硫銨2公斤。早施分蘗肥,水稻分蘗期主要是長根、長葉、長分蘗,是營養生長的主要時期,在分蘗始期追施氮肥,畝施尿素2~5公斤,最多不超過5公斤,施肥不可過晚,否則易引起徒長倒伏。拔節后葉黃缺肥,應巧施穗肥,對提高每穗粒數效果顯著,一般施用尿素2.5~5公斤,孕穗一般不再追肥,如孕穗末期莖葉發黃,呈早衰狀態,可在出穗前15~18天施粒肥,一般每畝施尿素1~2公斤,不要施肥量過大,引起貪青晚熟。
分蘗期做到淺水勤灌,適當曬田,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促進根系發育,保證植株生長健壯有力。水稻在分蘗期間,特別是有效分蘗期間,一般灌水深約3厘米,能提高地溫水溫,促進土壤養分分解,分蘗節處的光照和氧氣充足,能促使分蘗的發生和生長,當有效分蘗期結束后,要灌深水,抑制分蘗發生。生長過旺時,可結合排水曬田,控制生長,減少無效分蘗,防止倒伏。長穗期灌好“養胎”水。水稻幼穗分化期,如果缺水,幼穗首先受到影響,影響花粉粒正常發育,也影響養分向穗部運輸,容易造成穗子短,粒數少,空殼多。水分管理很重要,此時日照強,溫度高,應適當加深水層,可控制水溫,一般保持水層深6~9厘米。結實期,合理灌溉,適時排水,在出穗揚花期間,田間仍需保持一定水層。調節水溫,提高空氣濕度,以利于開花授粉。灌漿期以濕為主,灌一次水后,自然落干1~2天,再灌一次水,可以達到以氣養根,以水保葉的目的,利于灌漿,防止早衰。蠟熟期采取以干為主的灌溉方法,灌一次水后自然落干3~4天,再行灌水,后期收割前7~10天把水放干。
2.3 清除田間雜草
及時清除稻田雜草,提高田間的通透性和光合作用,減少病原菌來源,減少病害發生。同時,減少水稻的競爭者,使水稻生長更好,使能量更多地流向水稻。水稻田的雜草以稗草最為常見,其他常見雜草有眼子菜、三棱草、牛毛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