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春
口蹄疫病是牛羊養殖中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在養殖過程中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性,且發病急、傳播速度快、范圍廣,不僅影響到牛、羊等的生長,同時也會給養殖戶造成非常大的經濟損失,影響畜牧業的發展。牛羊口蹄疫是在畜類養殖中,經常會暴發的一種疾病,該疾病傳染率高,傳播速度快,牛羊在患病之后,如果治療不及時,護理不當可能會導致牛羊死亡,給養殖戶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
1 牛羊口蹄疫的發生
1.1 流行特點
牛羊口蹄疫的主要傳染源是病牛,在該疫病暴發之后,多種動物都有可能會感染該病毒,該疾病發生之后,發病較為迅速,傳播面廣,在較短時間內可能會導致當地的牛羊同時發病,其主要易感種牛羊幼齡期,死亡率比較高,該疾病基本上一年四季都有暴發,但冬春季節為該疾病暴發的高峰期。
1.2 典型癥狀
牛羊在感染口蹄疫之后,其典型癥狀主要位于口腔、蹄部和乳房等部位,在這些部位會出現大小不一的水皰,處在孕期的母畜和新生幼畜由于抵抗力弱,是重點感染種群,在感染該疾病之后,如果沒有及時的得到治療,可能會引發急性心肌炎,致死率比較高。牛羊在感染該疾病之后,典型癥狀雖大體一致,但還是存在有細微的差異,牛在感染該疾病之后,初期癥狀比較輕;而牛在感染該疾病之后,病毒的潛伏期比較長,其主要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食欲減退,癥狀較為復雜。
1.3 剖檢病變
牛羊口蹄疫暴發之后,其體表癥狀主要表現為口腔、鼻端和蹄部等地方會出現較為明顯的水皰,一段時間之后,這些水皰會破裂,患處皮膚潰爛。在剖檢死畜時,發現死畜的咽喉、氣管等多個部位都有爛斑出現并伴有炎癥,部分情況較為嚴重的牛羊心肌處還出現有白色條紋。
2 牛羊口蹄疫的鑒別診斷
2.1 診斷
牛羊口蹄疫屬于常見型的疫病,基本上有經驗的養殖戶對于該疾病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該疾病在暴發之后,各種癥狀表現也比較明顯,比較容易確診。但是,口蹄疫的病毒類型眾多,在進行診治時,如果不了解病毒類型貿然進行診斷可能也不利于牛羊的恢復。所以,一般在診斷該疾病時,還是需要專業的獸醫參與到相關疾病的診治工作中,對該疾病進行處理。
2.2 鑒別診斷
在進行臨床診治時,筆者通過調查研究發現由于牛羊口蹄疫發病初期與口炎的癥狀相似,因此誤診的概率比較高,但是通過多個細節的比較可以發現,兩種疾病還是存在有較為明顯的區別,牛羊口炎雖然也會出現短暫的微熱,體表部位出現小丘疹,但是其主要集中在鼻孔和頰內黏膜上,而牛羊口蹄疫出現之后,主要表現為身體多個部位出現水皰,后期皮膚潰爛。
3 牛羊口蹄疫的防治措施
3.1 日常常規防治措施
針對牛羊口蹄疫疾病的防治,筆者認為首先需要做好日常防治工作。在日常養殖工作中,養殖場在引進新種群時,需要提高警惕,千萬不可在短期內發生過口蹄疫疾病的地區引進牛羊,對于養殖場進出牛羊必須要做好檢疫工作,避免攜帶有病毒的牛羊進入到養殖場中,造成大規模的感染。同時,還需要做好新生幼畜的疫苗接種工作,從源頭上杜絕該疾病。在平時的飼養管理中,要加強消毒管理,定期的清理牛羊生活的區域,尤其是在該疾病暴發的高峰期,做好相關預防工作是極有必要的。
3.2 疫情發生之后的治療應對措施
在疫病發生之后,首先必須要及時的向有關部門匯報疫病情況,然后迅速的組成治療小組,了解當地的哪些地區有出現該疾病。針對已經出現該疾病的地區,要結合實際的疫情現狀采取合適的解決措施,進行隔離治療,防止其大規模傳播。在治療期間多使用常規治療方法,如治療口腔潰瘍的牛羊,可以使用碘甘油或冰硼散涂抹在牛羊的潰瘍面上,蹄部出現感染的牛羊,則可以使用來蘇兒或臭藥水進行涂抹,晾干之后用繃帶包扎。而針對死畜要及時的焚燒和深埋,防止其繼續傳播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