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希超 李蘭 原平
內容摘要:完善區校雙方體系共建,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資源優勢、平臺優勢和高校的人才優勢。天津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與天津市西青區精武鎮進行實踐育人共同體建設,取得顯著效果,本文對此談談看法。
關鍵詞:體系共建 合作互補 資源共享
天津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與天津市西青區精武鎮進行實踐育人共同體建設,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堅定不移的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致力為精武鎮政府注入新鮮活力;堅持依法實施,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合作協議,保障雙方的法律權益;堅持平等自愿,調動區校雙方積極性,實現共同發展。
一.黨建工作聚活力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黨全國的首要政治任務。我院將組建十九大精神宣講團,奔赴鎮政府管轄的18個行政村,6個社區開展宣講,回首精武鎮過去五年的成就與變革,用詳實數據和豐富案例作宣講報告,幫助基層干部群眾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特殊重大意義和豐富內涵。穩固推進機械工程學院黨委與精武鎮黨委的共建工作。
1.政治引領新時代社區
我院聯合精武鎮6個社區成立“共話十九大”理論讀書學習班,定期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政治理論學習,推進理論進社區、進頭腦,將黨的政治理論切實做到學懂弄通做實。
2.黨建心連心紅色服務
結合精武鎮霍元甲故居紀念館,開展以弘揚“愛國奮斗”精神為主題的系列黨日活動,進一步宣傳中國武術文化,增強愛國主義教育,提升干部群眾及教師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進一步加強全體黨員群眾“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借此提升精武鎮知名度,打造精武鎮文化標簽,形成精武鎮文化之魂。
二.團建工作塑活力
1.團學共建進校園
由我院團委老師及學生組成機械工程學院交流團,要經常到精武鎮中小學進行團學工作的交流學習。學生進入班級進行宣講交流共青團工作及自我感悟,使中小學生更加了解自己肩負的使命以及共青團員肩負的使命。
2.團學共建進社區
發動團委學生會干部進入社區,積極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做到黨有號召,團有行動。組織社區老年人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社區老人的生活幸福指數。發動團委學生會組成志愿者服務隊,到精武鎮敬老院等場所進行志愿服務,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三.宣傳平臺注活力
在城市街區管理工作中,積極做好社區宣傳工作尤為重要。展示板、條幅、樓道門口的宣傳告示等宣傳工作形式單一,宣傳效果有限,在很大程度上沒有很好利用科技手段和宣傳資源,這與社區多年來建設狀況有關。大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能熟悉應用各種新媒體幫助街區提高相關知識,便于宣傳工作穩固開展。
1.宣傳形式拓展
機械文化推廣,分別以學校、以社區為兩大單位,設立固定日期,按批次將機械文化、機械創新等分享給精武鎮居民,落實到可以用機械知識上的一些小竅門便利人們
2.文化宣傳推廣
民族文化進校園,旨在培養學生適應就業環境和民族文化。每年開展冠名系列活動,如畢業生寄語和新生寄語折頁、宿舍門頭設計、書簽、素質拓展、體育運動會、專業技能大賽宣傳等活動。校園文化進企業,深化校企共建平臺”。旨在加強企業與學生的溝通和了解。
四.科技創新激活力
科技創新是國家經濟發展所肩負的重要歷史使命。高校和企業是我國科技創新體系中的核心力量,科研對接是實現科技創新的關鍵環節,伴隨產學研合作模式在我國的推廣,高校、企業科研對接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一大批科研成果在實踐中得到了應用和推廣,推進了經濟發展和高新技術產業的成長,對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起到了極大地推動作用。
1.科研團隊入駐
我院將科創團隊入駐精武鎮,優化原先院校封閉的資源配置方式,將產學研真正地引入到一個新的領域,通過一個帶有項目的老師激發更多的具有興趣愛好的大學生創客加入到科研項目當中,不僅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多實踐的機會,同時也讓大學生創業有了更大的平臺,更多的機會。
2.科研人才服務
我院將把區校合作作為衡量學院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鼓勵和支持精武鎮企業技術人員到我院擔任校外指導教師。同時,學院也將委派專業技術教師協助解決企業面臨的一些技術難題,根據情況進行分析立項,完善企業技術體系。在院系設置、教師配備、項目支持、學校評價、人員考核等方面提出相應要求;對區校合作提出的適應就業市場需求的新領域,將予以支持。
五.實踐就業現活力
就業與實踐指導工作對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出企業需要的人才,促進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有重要意義。對企業而言,共建育人模式在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環境的同時,為企業積蓄了一批用得上、留得住、可發展的高素質、高技能的畜牧業人才;對校方而言,教育的本質就是提高人的素質,人的素質的核心就是專業精神和人文精神。通過與企業的聯手培養,學生會對專業和人文知識“知之深,愛之切”,利于學生成長、成才,利于學生就業、創業。
在區校雙方黨委的領導下,將進一步把創新型人才培養作為重點工作任務,把精武鎮建設成為集聚創新主體、引領產業發展、加速轉型升級開發合作的中國北方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術轉化基地,形成以產研院和創業基地為核心,以交易展示中心、專業服務團隊為支撐,集科研孵化、創業資本、中介服務等功能要素于一體,輻射京津冀的綜合性創新創業示范平臺。
(作者單位:天津工業大學)